做了一本要拿來賣的手帳

給(不)上班族の安定心神小本奔

--

我的正職工作經歷雖然都是掛「設計師」,大多還是處理網頁設計、UI/UX 居多,平面設計的比重不高,涉及印刷的設計工作更少。

3 年前偶然做了一次手帳,看到自己做的東西和許多人的日常生活結合,特別有成就感。也是在那陣子體認到,比起數位產品,我對製作實體產品的興致更高,或說,對能收到「實際使用回饋」的設計工作更感興趣。

另外一種做起來特別帶勁的設計是,資訊設計。從一堆亂糟糟的原始資料開始,篩選、分類、重新分配呈現比例,最終變成可口的資訊——一切都相當有挑戰性。不管是懶人包、資訊圖表、制式表格還是文字書內頁,製作起來都有類似的樂趣。

手帳則像是這個過程的反推:每個人寫手帳的方式都不一樣,放入的資訊差異極大,要如何找出設計的最大公約數?

九月中和朋友 Tin 聊起想做手帳的事,就算是做來自用也好,一本從頭到尾都是自己規劃的書實在讓人太難忘。結果討論到最後,不知為何歪成「好我們今年來賣手帳吧!」(兩人都很衝動)

我們就這樣掉入一個大坑。

做一本手帳,首先要決定的就是格式:每天一頁的日記事?週記事?自填還是時效性?

大學的我用 MD 方格筆記本每天寫,出社會後開始學用(自己做的)週記事,發現上班之後根本連週記事都太多完全寫不完,想用月記事但市面上沒有令我滿意的設計⋯⋯就做月記事吧。

又因為太想做一本內含無用節日(例如:9 月 9 號是台灣狗狗節)的手帳,心一橫決定做時效性手帳——要知道九月中已經是其他手帳準備預購的時候了,我們真是不知死活。

再來就是設計。為了測試大眾反應,先做了兩版進行印製調查,主要差異在於月記事是否將甘特圖與自由頁結合在一起。

分開的版本
結合的版本

約 58% 的人選擇結合版,32% 的人選擇分開版,我們便從善如流做了前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