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最前線》導演Vadim Shmelyov訪談節錄

瓦西里莎
邊陲橋引道
Published in
Jan 10, 2022

《致命最前線》於2020年10月在俄羅斯衛國戰爭中央博物館首映,導演在首映式上接受媒體採訪,分享他對於戰爭電影俄羅斯歷史的諸多看法,下為訪談節錄整理。

Q:是誰有了製作一部關於波多利斯克學生事蹟的電影的想法,您什麼時候加入的?

A:2016年Igor Ugolnikovc和Vyacheslav Fetisov萌生了製作這部電影的想法。坦白說,我一直在等待製作戰爭電影的提議,已經等好幾年了,Igor邀請我擔任導演和編劇,然後開始工作。

Q:您認為愛國電影的類型在現代社會很受歡迎嗎?關於二戰的電影對觀眾來說很有趣嗎?

A:在我看來,這個主題是需要的,軍事歷史電影是需要的,甚至是必要的。不幸的是,很少有這樣的電影。關於戰爭的電影被拍攝,但往往以一些奇怪的方式展現了偏見。在我看來,關於我們年輕人的英雄主義愛國電影是不夠的。

Q:俄羅斯電影是否缺乏個性、英雄?

A:我們試圖在電影中談論他們,這並不容易,因為那是歷史事實──數百名波多利斯克學生與軍官參與莫斯科的抵禦,很難聚焦在任何一個英雄。要做到這一點的話,需要拍攝一個80集的影集。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電影框架中,我們不得不放棄、連接一些東西,但電影中有個人英雄主義的故事。

Q:您是否真的對文件和回憶錄中揭露的許多事實感到激動?

A:我大概才讀了兩個月。一直讀,一直讀,一直讀。說實話,我嚎啕大哭……我可以向你保證,我不是吝惜眼淚的人……有時是抽泣。當然,也有枯燥的文件、報告,通常會一個一個翻閱……但隨後又遇到了可怕的數字 — — 數百人、數百人、數百人死亡。

Q:您根據什麼文件創造那個已經很久以前的戰時氣氛?波多利斯克學生在伊林斯基戰鬥的畫面?

A:我們有一段影片記錄了那些可怕事件的倖存者,還有波多利斯克學生的談話,另外還有很多檔案資料。此外,我們還研究了德國檔案文件,最後一場戰役被德國歷史學家完整記錄下來。

Q:哪部蘇聯電影是你的榜樣?

A:有一部電影對我來說是情感的後座力的例子。規模不同,故事也不同。這部電影是《這裡的黎明靜悄悄》(1972),一部年輕女孩為祖國獻出生命的電影,我們理解她們為什麼這樣做。 在《致命最前線中》中,英雄的數量是數百倍,但意義上是相同的。

Q:您是否同意那個時代的戰爭片意識形態過多的說法?

A:那是一件壞事嗎?沒有意識形態的時候,就會有很多歷史「錯誤」、荒謬的猜想甚至是對戰爭事件完全的謊言。年輕人看這樣的電影,認為前線只有逃兵和叛徒。那我們是如何打敗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呢?

我不贊成隱瞞任何事情。但談到戰爭,我想準確地展示我們人民的成就來源和根源,這就是我們在《致命最前線》的任務。我們手頭有很多材料:檔案、參與者的影片……我研究了這些資料並思考:3500名學生在敵方坦克接近射擊距離時,沒有逃跑嗎?沒有,沒有逃跑!學生中有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俄羅斯人、猶太人……沒有人退縮!每天都有大量的軍事報告。一切都記錄在案:多少人前去,多少人死亡,多少人被埋葬,多少物資被吃掉等等。在伊林斯基,我沒有找到任何關於背叛、遺棄的記錄。我不認為他們隱藏了它……雖然我不排除一些沒有被發現的個案,但現在有些人在看到報導說有兩名逃兵在森林中被槍殺後,立即開始為整部電影寫劇本。為了什麼?創造一種在蘇聯軍隊服役的只有逃兵的感覺嗎?

Q:蘇聯軍事電影中首先引起注意的是銀幕上正在發生的事情的驚人真實性。為什麼在現代電影中不是這樣?

A:編劇和導演在製作這些電影時依靠非常強大、偉大的軍事文獻,由經歷前線和嚴酷考驗的作者撰寫的材料,比當今導演所掌握的材料更有說服力,讓現今的電影比我們的經典作品更強大、更誠實、更坦率是一項極其艱鉅的任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