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思源 保護紅樹林

WWF HK
WWF 熊貓會 blog
Published in
2 min readSep 18, 2020

--

by Eric Wikramanayake

紅樹林對沿海生態系統有着重要作用,包括保護我們免受風暴潮衝擊、為魚類提供育苗場所,並能固碳以緩解氣候危機。

經過長年的土地開發、房屋和海濱長廊的建設以及魚塘的發展,香港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的紅樹林,目前僅剩下510公頃,而當中最大的一片受保護濕地便位於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香港其餘的60多片散佈於尖鼻咀、鹿頸、荔枝窩、水口、大澳、企嶺下海、海下灣、北潭涌、汀角和大潭等地,它們在生態系統中擔當重要角色,必須受到保護。

雖然以上大部分的紅樹林都因被劃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而受到一定保護,但執法和監管的缺乏仍令它們遭到破壞。香港政府必須將后海灣一帶「無淨濕地損失」的發展原則擴展至香港其餘的紅樹林,令這獨一無二的生態系統得​到法律保護,亦是保障我們自身利益。

氣溫和水位上升加劇了颱風和海浪的衝擊,紅樹林保護海岸及復原作用更為明顯。兩年前,颱風「山竹」對全港造成嚴重破壞,我們僥倖逃過一劫。中國水風險智庫分析,如果「山竹」在漲潮時來襲,風暴潮或令水位暴漲近六米,中環一帶,包括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將出現水浸。

颱風「山竹」肆虐時,米埔的紅樹林很大程度上緩解海浪衝擊,從而保護鄰近的住宅區免受洪水侵襲。©WWF-Hong Kong

米埔的紅樹林很可能在颱風「山竹」肆虐期間,保護了約15,000名錦綉花園的居民免遭洪水襲擊。有研究顯示,在2004年印度洋海嘯中,長有紅樹林的沿海地區遭受的影響明顯較小,挽救了不少生命。紅樹林能適應氣候變化並具有復原能力,在保護海岸方面比昂貴的基建,如海濱長廊和防波堤等更勝一籌。

我們呼籲政府將「無淨濕地損失」政策套用於本港其他紅樹林及沿海濕地,阻止進一步砍伐和破壞。

本文首次發表於7月26日《南華早報》。作者Eric Wikramanayake博士為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野生動物及濕地保育總監。

--

--

WWF HK
WWF 熊貓會 blog

WWF contributors share regular insights on Hong Kong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iss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