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與情感綁架——《君の膵臓をたべたい》

X.K Story
X.K Story
Published in
6 min readDec 14, 2018
完美重現小說封面的動畫場景。

第一次遇見這部作品是在去年的一月底,時至今日大概也已經有快兩年的時間了。當時是年假期間在書店閒晃的時候看見了這本書,第一時間大概是被他的封面所吸引了、第二時間可能跟大多數人一樣:是被這個特別的書名抓住了眼球——但當下的我並不覺得這個書名很獵奇或是古怪,而是好奇著作者為何下了這個書名,於是才有了讀這本小說的動力。

最終,它不僅讓我明白這句突兀的台詞可以是一句無比浪漫、超越純粹愛情的表白,更讓這本小說成為我去年最喜愛的作品。而之後的真人動畫電影,編劇摻入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做改編,我覺得亦是一個雖然不一樣卻同樣吸引我的故事。

前幾天在網路上發現又有人開始討論這部作品的轉折及結局,才發現原來我期待已久的動畫電影已經有了管道欣賞;當然,還是很希望能夠在大螢幕上欣賞這部動畫,於是就在與它邂逅的兩年之後,再一次為它提筆寫下一些感想,不論是關於這部作品的討論、或者是它的動畫。

「除了你之外,我也不會跟別人這樣說的。通常大家都會退避三舍吧?但你真厲害,可以跟馬上就要死掉的同學正常地說話,要是我恐怕就沒辦法。就是因為你很厲害,所以我才把想說的話都說出來。」

確立死旗、不起眼的男主角、與大家都處的非常好的女主角、意外地相遇,而後相知相惜,一起成長、改變,最後面對大家都知道的結局。《胰臟》就整體架構跟大綱上,其實跟其他同類型的戀愛作品如出一轍,比如你把《四月》的音樂性質拔掉,大概就是《胰臟》的輪廓。

我特別喜歡其中「沒有未來的她與沒有名字的他」這個設定,但這其實除了埋下伏筆以及強調兩人的對比,仍舊稱不上特別。要說這本小說最吸引我的地方,還是在作者描繪兩人相處的筆法,以及主角兩人相處的態度,這最終都隨著中期的轉折之後,很好地點出了關於「選擇」的核心理念,而兩人也確實都經由自己的選擇成為彼此憧憬的樣子了。

「『知道秘密的同學』也有想在死前做的事,對吧?但是現在並沒有做,不是嗎?你跟我,明天都說不定會死啊。從這點來說,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真的。一天的價值都是一樣的,做了什麼是之類的差別,並不能改變我今天的價值。今天我很開心。」

他是很特別的,我覺得這樣的態度成就了為什麼他們兩人會互相吸引:那就是他一開始並不因為她的脆弱與死亡氣息,而對她自動產生憐惜。就像櫻良總是強調的一樣:我們都有可能在任何時刻因為任何原因而死亡,那麼我們的每一天價值又有什麼不同呢?所以她牽著他的手,將兩個完全不同性格與世界的人連結在一起,一起留下了那些彌足珍貴的日常、她生命最後的這段路程,由共病文庫作為最佳的旁觀者。

一定不是誰都可以的:媽媽跟爸爸會露出難受的表情去滿足她、朋友們會因此產生疙瘩而時常感到難受,每一個人都因為情感而自動做出對她的調整,那既不自然、也不會讓櫻良感到開心,最終其實形成了綁架一個人的枷鎖。
她是一個溫柔的孩子、同時也是個脆弱的孩子,信仰著選擇賦予的未來,所以她選擇了他、也只有在他面前才做自己、傾訴一切;而對他人從不敢興趣的他,在過程中慢慢理解到她的好,他們兩個都因為這段日子而改變了:他變得開朗、會關心也牽掛著她;她也懂得原來不是只有藉由他人才能構築自己,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個體、而素昧平生的那個他,最終也成為了如此在乎自己的人,讓她理解到自己是被需要的。

櫻良強調的選擇,最終將他帶到了自己面前,也因此理解到了活著、那種心靈相通的感覺。他們兩人的關係,既不是戀人、也不是普通朋友,用那些通俗的詞彙去定義又顯得太過籠統無聊了:

「外國好像有人相信把人吃掉以後,死人的靈魂會繼續活在吃的那個人裡面喔!」

於是乎,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成了一句浪漫的、比愛更純粹的告白。而櫻良也知道,他們或許不再像一開始一樣,能夠忽視著那些疾病的困擾,卻仍舊相信著他是會與他走一起、共渡日常的人,這樣一看,或許讓他們略過了病魔侵襲的日子,那結局也是一種溫柔也不一定。

關於兩人的日常描寫當然有許多可以記錄的地方,這種甜而不膩的劇情對我來說是戀愛作品的上乘之作。但這還是必須要回歸於作者所強調的:選擇、以及他不給予櫻良情感綁架的這個設定上。

於是前幾天大家所討論的,為什麼作者要寫出這種結局:既不夠合理也不像出車禍這種相對自然地去世方式、更像是一種惡趣味。我覺得這樣的觀點分歧來自於每個對於動畫的期待不一樣:有人希望的是透過動畫的世界稍稍彌補現實生活的缺陷,因此更不希望看見這類型的作品被賦予這種結局;也有人和我一樣,特別喜歡趨近現實的描寫,而且越殘酷越好。這種人看動畫追求的,是代入感、是感同身受。

而這也就回歸到這部作品另一個想描寫的,那就是人生的無常。透過共病文庫的紀錄,就是在體現生命的即刻性;而雖然大家喜愛《胰臟》的,是兩人的相處(也確實佔了整部作品大多數的篇幅),但作者仍時不時透過櫻良之口傳達了你我隨時可以死去的這件事實,試圖打破大家對於「小說一定會寫到結局、電影在結束之前不會嘎然而止」的刻板思想,所以櫻良死去,對觀眾與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思路瞬間被切斷的感受。

之後日後談的稀釋其實格外地重要,大家閱讀共病文庫的同時幾乎能活生生感受到那個天真爛漫的女孩好似還在自己身旁,即便你已經知道她不在世上的事實;那一份遺書到最後還停留在第一版本,就再也不會有下一個版本了。我們可以發現,即便是理解到人生無常的那個櫻良,也曾脆弱自傲地認為自己還有時間寫新的遺書、仍舊希望男主角他是珍惜擔心著自己的。這種矛盾心理,其實正強化了那一份無常的結局。

所以我依舊認為那是溫柔的,而也正因為那樣的手段相對意想不到,才更符合人生不是嗎?再退一步說,動畫和小說裡確實也暗示了這樣結局的可能,只是大家會選擇性去無視,恰巧,這就是住野夜最終想告訴大家的吧。

我真的很喜歡這部作品,對於它的喜愛反而很難把這些感受化為文字;簡單一點說,它確實一點也不特別、而大家不喜歡或是討厭的地方我大抵也都能理解。所以提供一些不同的方向跟想法給予大家,這篇隨筆大概就是這個目的、也希望有些人看了之後能夠對這樣的結局稍微釋懷,畢竟我相信大家都是喜愛著這兩位孩子、所以才會感到難受的,不是嗎?

一起相信選擇、接受人生,然後——祈禱台灣上映!!!

--

--

X.K Story
X.K Story

一介平民、你人生中的一位過客;平常喜歡看看動漫畫、日美劇或電影,非常欣賞這些螢幕後的故事, 喜歡它們帶給人們的能量、情感,因此希望透過文字將這些好故事傳達給其他人, 讓它們能被更多人看見。如果我的文字能勾起一點你對這些作品的興趣,那就是我最大的榮幸了。https://www.facebook.com/X.K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