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讓我不再是想像中的冒牌者

Suan Yao🌵
XChange
Published in
Nov 5, 2020

一身輕便襯衫搭配著眼鏡,目前在數據分析公司擔任市場分析師的 Larry,畢業於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問起學科背景,他笑著表示:「就是大家俗稱的國考系啊!」有這樣的暱稱並非毫無來由,系上的課程規劃和國家公務體系的職缺考科內容十分相近,系上的同學也有六七成在應屆就加入了國家考試的行列。

現今台灣社會房價高、生活水準壓力大,許多人都認為公家機關是個不錯的選項,是個有保障的鐵飯碗,Larry 在大三的時候也曾經想成為他們的一員,但在學校安排進入某公部門審計處實習後,感受到了公務人員工作的氛圍與想像中的落差,發現這不是一條必然的路。

Larry 侃侃而談自己的求學過程。(Photo Credit: Karen)

但是當同學們都開始走上了眾人所謂的正途,Larry 同時開始感到徬徨,如果不到公家部門,未來的他想做些什麼、一個文科畢業生能做什麼?因此在學生時期開始參與了各種創業比賽、學生社群,想要從中去探索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想從事什麼樣的職業?這些事情填滿了他的大學生涯,但是他越深入其中就越困惑,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直至出了社會,輾轉到了第一份的工作進到了數據分析公司,Larry 的疑問還是沒有間斷過,依舊帶著茫茫的心前行。他沒有停下腳步,持續加入了數個社群團體去尋求真正的解答,原本想做行銷工作的他,加入了幾個學習行銷經營、商業思考的社團,在裡頭得到了許多乾貨、開發了新技能,開展了不同的志趣性向,也因為繁多的業外活動,學會了時間管理的分配。

得到了這些,看似替 Larry 舖出了條明確的道路,但他驀然回首停下腳步,開始想:「這是我嗎?還是因為看著別人的好,想和他一樣?」採訪過程中 Larry 突然蹦出這兩句話,過去他憂慮的是,自己是不是能夠靠專業在這個社會上活下來?而在長出這些職涯技能枝枒過程中,關於生存溫飽的迷惘被解決了,但同時得出更難以回答的大哉問 — — 「我究竟是誰?」

「我曾懷疑自己是個冒牌者。」

Larry 猛然這樣形容自己,用《冒牌者症候群》這本書的概念來描述內心的衝突,這本書講的是在現今社會下的人們雖然有優異的表現,但是面對肯定或讚美仍舊產生自我懷疑、認為自己不般配,也因此感到痛苦。Larry 也是如此,雖然參與了許多事務,仍然自覺不比別人成功、不傑出。

問起如今這個焦慮是否已經解決?Larry 開始提到他在 XChange 負責的海外同學會活動,他在擔任海外組組長時肩負了許多重擔,但他不提自己付出了多少,反而認爲在 XChange 裡「被接住了」,不僅在組織裡碰到了志同道合的夥伴,在這裡所做的一切也獲得了大家的認同和肯定,一起創造了酸甜苦辣的回憶,找到了生活中的歸屬感。

近期除了舉辦海外分享活動,Larry 也擔任 CSR 社會回饋課程的講師,談到這場活動,他滿臉笑容地說:「這是我第一次以個人名義對外演講。」這場活動對他而言意義非凡,Larry 非常開心自身專業能夠回饋給社會,也讓他從中找到自信與成就感。雖然這條探尋自我之路走得不容易,但多虧了這群人和機會, 才能漸漸明白「我」是誰。

Larry 在互聯網公益系列課程中分享自己的專業經驗。(Photo Credit: Effi)

曾經因為參加社群更加茫然,但現在也因為社群,他發現自己不再是想像中的冒牌者。聊起未來是不是會繼續參與社群?他表示當然會啊!繼續下去,在學習的同時也學著如何付出,慢慢走,總會走出自己的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