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北到北京-走出舒適圈前,先問自己3個問題

Jonathan
XChange
Published in
8 min readOct 6, 2018

--

【看完這則故事,你將獲得的啟發】
分享作者離開台北,到北京工作的思路和生活準備。三個問題,供正在考慮走出舒適圈的朋友們思考。內附赴陸工作事前準備懶人包。

此文章同步授權刊登於Dcard與三立名家專欄

從大學兼職和實習起算,我在台北打工的年頭來到了第六年。俗稱的七年之癢,計畫著可以在未來一年有些新嘗試。

台北,之於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東京,對於你來說這幾個城市有什麼閃光點吸引著你呢?

幸運女神眷顧下,我搬到了北京,開始第一次踏出舒適圈的旅程。很多朋友甚至前輩問我「為什麼是北京?什麼原因讓你沒選上海或其他城市?」一來新加坡稍熱、二來日語沒到N2 N1水準較難在日本工作、三來我離開台北的初衷,就是為了在30歲前體驗更多更不同的人事物。

1、走出舒適圈的初衷是什麼?

不論是薪水、更寬的視野或是生活體驗,都可以。最近正在看一本朋友推薦的書《遠見:如何規劃職業生涯三大階段》中提到,將自己長約45年的職涯生活分成3個階段,不時問問自己「現在的目標」是什麼?現在做的事有讓你往理想的方向前進嗎?是否感到成就、快樂、滿足?目標可能隨著年齡、環境、人生階段有所變動很正常,問問心底的你想做的事。可能和我一樣抱持著一個「想體驗新事物」的念頭,都可以成為開啟新道路的第一步。

這個問題看似簡單直覺,他將成為北漂工作半年、一年甚至五年時,回頭看自己離鄉背井的最佳檢視。在陸的我也仍在思考著這個課題,也是多數人會和親朋好友聊天時會討論的話題。

2、踏出舒適圈可能會遇到什麼?

所有想像得到、想像不到的都可能會碰上。

說真的,搬到北京的第四天,我遇到了北京全年最嚴重的一次沙塵暴;一個月後,因為生活時空差異,和舊生活圈的聯繫逐漸減少;兩個月後,台灣人需要辦理的工作證、暫住證因為各種無法預期的原因遲遲辦不下來;三個月後,稅改使得我的薪資配置需要相應調整;半年後,高轉速的工作節奏及和台北迥異的職場文化,痛苦的想放棄;一年時,對於遠離親人摯友和熟悉生活環境的思鄉綜合症,在在提醒我思考海外工作的規劃。

這些非親身經歷難以言喻的體驗,都是踏出熟悉生活環境會遇到的人事物。「後悔離開台灣嗎?」偶爾和同在海外打拚的台灣人聊起這個話題,部分的朋友會這麼說「很辛苦,但不後悔,視野不一樣了」在京1年從是廣告業的台中女生說道;「如果台北能給我現在北京的薪水,誰不想留在台北」在京7年從事服務業的台北男生如是說;「在台北工作薪水沒有北京多,卻比較開心,決定下個月搬回台北」在京3年從事公關業的男生這樣打算著。

生活總是酸甜苦辣百味雜陳,旅外生活也有意想不到的體驗;百年千年文化底蘊和泱泱大都市的現代建築,所帶來文化、生活衝擊;瀰漫只要你有心處處是機會的各種機會和北漂感;同為離鄉背井遠赴北京的各方人馬,學霸、狼性、海歸、同鄉、安逸,一種米養百樣人,無奇不有也真的打開了視野和認知邊界。

有辛苦血淚和憤怒,當然也有成就感、開心與欣慰。一流的國際與大陸人才、工作與交友圈的拓展、文化價值觀衝突與融合、出乎意料的生活形態(首站選擇北京比起上海真的需要更強大的適應力)、更寬闊的視野和體驗,都是走出舒適圈所獲得的寶藏,這些難能可貴的禮物,都將成為生命裡的養分。字面上看起來很空泛?是的,全新的生活很難在短篇幅中具體描述,只能暫且以「曾為滄海難為水」一言以概之。

抱持著「嘗試體驗各種可能性」的初衷,痛並快樂著大概是我的最佳寫照了。先賣個關子,北京工作和生活故事感觸留待下回分享。

3、如果想到大陸工作,需要事先準備什麼?

細節可多可少難以詳列,可以只帶十萬台幣就出海打拚擁有一片天(身邊朋友實例),也可以和我一樣習慣提前規劃,確保基本生活條件無虞,接著就作為「新鮮體驗」的一部分來則安之。

到大陸工作前,可以事先思考的幾個面向:

❤️ 精神面

  • 想想走出舒適圈的初衷
  • 和親朋好友保持聯繫維持情感支持
  • 依需求設定科學上網方式,俗稱VPN翻牆

👨🏻‍💻 工作生活面

  • 為新工作與生活設定階段性目標
  • 處理台灣健保、勞保、勞退、國民年金和個人財務
  • 確認大陸工作居住、入職所需證件和流程
    2018/8/3取消台港澳工作證辦理,即不需辦理就業證許可,具體入職流程建議提前詢問公司人事
  • 理解大陸薪資結構、稅制和外籍福利
    參考個人經驗和會計師朋友分享,匯整兩張圖表供參考,在談工作offer前先釐清「稅前、稅後工資」的差異,其他福利如返鄉機票、股票期權、休假等非薪資福利,外商、陸商和各公司規定差異甚大,提前做好功課努力爭取!

以北京稅前工資20,000人民幣為例,一圖一表解析薪資結構,看懂沒到手的薪水到底去哪了!

做好薪資結構功課,跨海談薪資不卻步
搞懂個人所得稅公式,算出每月實領薪水

🖍重點名詞解釋—非官方解釋僅供參考概念
🔸稅前工資:指繳納個人所得稅前的總工資
🔸稅後工資:指稅前工資扣除五險一金中的個人繳納部分、個人所得稅的工資收入,加上外籍津貼免稅額,實際領到手的薪水;若條件允許,建議與公司談稅後工資,確保自己實領薪水
🔸外籍津貼:外籍及港澳台人士可依公司規定比例,以發票報銷津貼,外籍津貼免徵個人所得稅
🔸五險一金:指用人單位給予勞工的保障性待遇的合稱,在職職員應與企業共同繳納;各省份的五險一金繳納費用、強制性不盡相同,建議提前和公司確認

  • 事先了解工作所在地生活物價、房租房型、交通方式
    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租金通常會是每月開銷的一大塊,以北京東三環不同房型為例,每月房租4,000–25,000人民幣都有;建議連同生活物價一併評估整體生活花費(北京上海伙食費比台北高、交通費較台北稍低),在談offer前先估算期待薪資
    可以上鏈家自如的網站或APP,事先查詢工作圈房租範圍,並瞭解期待的房型與租賃方式,如一居室(即一房一廳)/二居室(即兩房一廳可分租一間房)/開間(類似飯店無隔間大房)/整租(一人租整層)等

🉑 其他方面

  • 通過各種管道建立新的社交、生活圈
  • 跨境資金流動方式
    依公司規定,薪水以新台幣/人民幣/其他外幣/綜合幣別支付,由於兩案對於不同幣別均有不同規定,包含現金攜帶入境、外匯兌換、兩岸直匯等,幣種兌換需求也是一門學問
  • 找位熱心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俗稱托孤),做為旅外生活互助小老師,大至找房小至推薦美食,通常會成為初到新地方的生活恩人

Ready to go?

可以預期的是在新環境工作生活,必然會遇到各種預期之外的人事物,就待敞開心胸好好感受一番啦!海外工作跟當兵一樣,各種新鮮的、誇張的、意想不到的經歷,等下次休假回台,就有滿滿的故事可以和家人朋友分享囉!

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期待你的海外工作故事和各種疑問交流。

歡迎你加入網路圈故事分享的行列

XChange 是台灣最活躍的網路產業工作者社群,以實體互動式講座、社會設計與產學專案、優質的知識型內容,凝聚網路圈的產業跨界力、海內外跨境力及社會影響力。我們散播種子,引導群眾自發性參與,交換產業知識與人脈連結,進而創造職涯成長、開拓商務契機、從事社會回饋。透過XChange找到人生戰友,團結並肩走在網路圈前沿,於你於我、此時此刻,都正在創造影響。更多資訊可參考XChange粉絲專頁

謝謝你閱讀到最後!
小小的拍手(Clap)是對作者的大大鼓勵

▶️覺得不錯,請隨意點擊👏🏻Clap
▶️覺得值得鼓勵,請點擊👏🏻Clap 6-10下
▶️喜歡我的分享🤩歡迎轉發並👏🏻按著Clap不要停

--

--

Jonathan
XChange

曾在台北、北京、杭州等地工作生活。熱衷於探索過程中的各種可能和啟發,喜歡傾聽與分享來自不同背景人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