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創研 ⊻ 展位設計 x 2019台北國際建築建材展(Part 2 -概念落實)
我們常將設計師視為"解決問題的人(Problem Solver)",然而設計是一個多元歧義的概念,在不同的脈絡底下有不同的目的與形式,上週於南港展覽館1館舉行的台北國際建築建材暨產品展(Taipei Building Show),生生創研協同理絲設計與漢玥設計共同執行建材裝飾面料製造商的展場設計,空間設計當中體現了哪些設計概念呢?
∥ 地形圖倒置 Inversion of Topographic Map
反向的地貌加深自然的不規則輪廓。
Inverted landform accentuates irregular silhouette of nature.
建材裝飾面料是此案業主的最大宗產品,業者反映他們最常被客戶質疑的問題,就是材料後加工的延展限度;當我們希望設計是能解決業主遇到的狀況時,便決定以設計表現挑戰既有常見的制式造型,突破大眾對面材的既定印象。
經反覆測試材料、確認裝飾面材在遇熱軟化後的可延展性,我們想像出自然地貌的立體構圖,並上下顛倒將其重置,抽象概念與壁面底材一體成形,紋理隨材質延展蔓延,表現出材料的不規則線條與皺褶感。
∥ 地表隆起 Swelled Crust
沉積碎片化的物質重塑型態。
Reshape forms with fragmented sediments.
承接上一篇「前導序曲」中,此次展場空間設計我們將運用非常態的表現手法,傳達一種概念、引起大眾對習以為常的事物的反思,甚至打破對材料運用的刻板印象,同時呼應體現業主超過60年的專業商譽。
延續裝飾面材延展性、結合岩石沉積風化的概念,將裝飾面材切成不規則碎片、重新拼貼成有機塊體,猶如自然的沉積岩體的層層岩理,又似蓄勢待發、能量豐沛的薄殼板塊。
∥ 雕塑肌理 Sculpted Texture
雕塑般的流線感與柔軟皺褶。
Sculptural streamline and soft wrinkles.
設計師和藝術家都是視覺產物的創作者,相對於設計師是問題解決者,俄國文豪契科夫(Anton Chekhov)曾說「藝術家的任務不在於給予解答,而在於提出問題。」
鵝卵石的圓體造型後加工做表面裝飾有不少限制,除了張貼面積是弧面、不易固定的,我們更常受限於加工後表面光滑平整的刻板印象。
但為何一切型態都應當千篇一律呢?我們將業主材料視如雕塑的複合媒材,經表面加熱軟化後、發揮業主材料的可塑性,形塑自然流痕的寫意感,形體化現似是而非、凹凸隱顯的質感意象,如同霓裳皺褶般流動線條,又或水波漣漪般牽起無盡想像。
∥ 箱體結構 Box Structure
各色材料以箱體結構陳列,展現出實務上的可行性與多樣變化。
Colors array in boxes, presenting feasibility and versatility.
回歸到業主參加商業展覽的初衷,我們思考可以用怎麼樣的表現方式幫助業者推廣木紋、石頭紋、金屬感...等各色各樣的面材產品。簡化複雜的思想,將常見的箱體結構結合燈光設計,前後交錯不但使各個單色一目了然,塊體更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排列,而是充滿豐富律動感的協調組合,營造動靜皆宜的展示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