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More Day in..》越南巴拿山/美山聖地:觀光文化的兩端 III

Daisy Luo
黛西學姊
Published in
Jun 1, 2023

《One More Day in..》越南峴港:相似又陌生的城市 I

《One More Day in..》越南會安:以歲月釀成的古鎮 II

中越旅程來到下半部,由於地理環境、氣候等對台灣人來說都還算容易適應,所以後面幾天倒是可以更放鬆地享受行程,這篇會把巴拿山與美山聖地放在一起分享,是因為是兩個地點像是在光譜兩端,折射出完全不同的樣貌。

Pa Na Hills 巴拿山法國度假村

巴拿山法國度假村,是中越著名的觀光景點,不過這次實際造訪後,不確定是因為受到疫情兩年多封閉、服務品質下降,還是原本就是這樣,至少這次個人在巴拿山待了二十四個小時左右的體驗是沒有太多驚艷感的,食物品質真的是不敢恭維,但景點跟建築本身倒是看得出用心經營,是真的可以恍如置身於法國的(吧),畢竟我也沒去過真的法國。

無所不在的星巴克,以及SunWorld山寨版環球(?)

巴拿山(Pana Hills)是1920年法國殖民時期,法國人作為避暑度假的地點,當時建立了許多度假村、酒窖、歌劇院等,後來戰爭期間荒廢一陣子,直到2007年才由越南政府聯合民間Sun World集團投資,重新開發打造。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它重新蓋出百分百擬真的法式建築城鎮;以及一定會體驗到的、全球落差最高的登山纜車,總長5801公尺,落差1368公尺。

照片很難拍出落差感,但實際坐在裡面可以從耳鳴感受得出來正在爬坡哈哈

這次從峴港市區包車前往巴拿山,原本看著Google地圖定位飯店的地址,預估要一小時多,還有一段崎嶇不已的山路,結果跟司機說我們是要住巴拿山的美居酒店(Mercure Danang French Village Bana Hills)後,不到四十分鐘司機就開到了一個建築門口,示意我們已經到了。原本還想著是不是溝通出什麼誤會?結果一下車飯店人員也馬上來幫忙拿行李,引導我們進去辦理入住。後來才搞懂,原來不是直接到最上層的度假村辦理入住,而是先在美居專屬的纜車展完成初步入住報導手續,由工作人員會提供住客纜車門票(住宿有優惠折扣),再由這裡直接搭纜車上去即可,而且住客都可以享有專屬通道,不用跟一般觀光客排隊,體驗20分鐘左右纜車抵達後,在Hotel de Paris寄放行李,就可以開始玩啦。

平日前往的好處是人潮較少,可以輕易拍到無人的場景。

Hotel de Paris出來馬上就可以看到園區中央有一顆像是從環球影城偷來的地球噴水池XD,非常搶眼的地標,另一側則是復刻版巴黎聖母院,整個園區要邊拍照邊逛一圈,是可以消磨很長時間的,充滿各式擬真度極高的雕像、建築、空間,隨便一處階梯跟磚瓦都可以拍出歐洲風格照片;餐廳風格也很多元,燒烤、義大利麵、中式麵飯、法式料理,當然也有韓國料理,在園區內吃了三次餐點,除了晚餐還可以,早餐在Hotel de Paris的自助餐廳La Crique,Buffet雖然內容豐富,環境也很有氛圍,但是餐點本身沒有到很好吃,甚至吃完直接讓我拉肚子(汗)。

午餐的燒烤肉串是在街邊攤位買的,可能因為放在烤架上加熱太久,牛肉肉質過老,富有「嚼勁」。晚上選擇Hotel de Marseille一樓的「L’Etable」主要也是參考Google Map評論,這是唯一一間算是接近4.0,有提供越式料理跟法式料理的餐廳,而且用餐環境也偏舒適、安靜,結帳時花了一百多萬的一餐!

上層有室外遊樂設施跟室內的「Fantasy Park」遊樂園,對室內較無興趣,所以大多時間都花在逛園區拍照,還有在茶館裡耍廢,真正是來避暑的哈哈,享受悠閒的代價就是很多設施沒有玩到,例如最受歡迎的LUGE滑車。

駐武茶館出現在法式建築裡實在很難不讓人注意到,很多人會來這裡納涼休息,店家還因此特別在座位旁放小圖示,請大家不要躺平。
晚上的度假村變成另一種風格,另外溫差極大,會有點冷。

隔天上午才前往中層最著名的打卡點:黃金佛手橋,殘念的是在事前做功課竟然遺漏了重要的訊息,住客應該要把握下午五點閉園後、早上九點開園前的時段來,可以避開滿滿一日遊人潮,拍到好照片,所以等我們抵達時已經是滿橋滿谷的人,只能跟著人潮緩緩移動。

除了佛手橋,中層也可以看到有一尊巨大釋迦摩尼佛像的靈應寺,以及偌大的歐式景觀庭園(空中花園),只是白天天氣真的熱,陽光大到無法在戶外待太長時間。這一層還有個百年酒窖,也是可以躲進去納涼喝一杯的好地方。

圖左為最上層的靈風寶塔,圖右為中層的靈應寺佛像。

作為一個由財團投資、目的是吸引越多遊客越好的觀光景點來說,這裡並不失格,它的確做到了盡可能提供一個讓遊客忘卻現實、活在當下盡興遊玩的空間,包含設施與遊戲體驗,有點像是小時候去戶外教學,到小人國或是劍湖山樂園的那種暢快、純粹遊樂的感受,但是若進一步細想:「是不是有空間可以做得更好?」答案絕對是肯定的。

先不論深度旅遊體驗的期待,基本的服務是否有達到標準,都是一個問題。個人遇到的就包含入住登記時,工作人員忘記歸還護照、以及付款完找零的金額有誤、協助拿行李並引導我們到入住飯店的員工在園區迷路、房卡上寫的Hotel名稱跟實際入住的不一樣…。每個來這裡玩的遊客,可能絕大多數都是「第一次」來,我想服務業的宗旨應該就是希望讓每個人都能在這可能是唯一一次的體驗中,得到最獨一無二的記憶吧,關於這點,我在另外兩天入住的 Le Sands Oceanfront Hotel得到撫慰,但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美山聖地 Thánh địa Mỹ Sơn

在峴港的最後一天上午,安排了專屬導覽,前往車程約80分鐘、著名的歷史文化遺跡處:美山聖地。(My Son Sanctuary),是越南歷史上有名的占婆王朝所留下的宗教遺址。再前往這處景點之前,對於越南歷史真的只停留在越戰、法國殖民過這些粗淺的表層資訊,透過導覽介紹,才知道占婆與興建柬埔寨吳哥窟的「真臘王國」、爪哇的「訶陵王國」並稱為東南亞三大古代王國,以及越南也深受印度教影響,所以美山聖地供奉的就是印度教裡的濕婆神。

曝曬在沒什麼遮蔽物的曠野。

這些建築約在西元四世紀到十四世紀之間建成,據導遊介紹,原本有70座寺廟、古塔建於美山聖地,但越戰時經過美軍轟炸後,現存約20座,較為珍貴的文物也都搬移到博物館內保存,所以散落在原址上供遊客拍照、碰觸的已經較少了。另外建築有一大特色是當時卓越的建造技術,大量紅磚建造,但磚與磚之間緊密貼合,看不到將磚塊固定的砂漿,而且至今仍能維持磚紅色;導遊說後來經考古人員研究推測,應是使用當地某種特殊的樹枝汁液作為黏著劑。

顏色較淺的是後來新建的部分,這一塊很明顯舊有的所剩無幾。
這兩張也能更明顯看出新舊對比。
圖左:捕捉一隻野生…蜥蜴?/圖右:據導遊說明,頭部都是在以往戰亂時期被其他部族的軍隊砍掉帶走,一方面割頭顱象徵威嚴、一方面比起帶走整座雕像,頭顱最好外帶(?
遠遠看,這些古蹟彷彿隱身在樹林其中。

由於參觀的這天來到最高溫攝氏38度,導覽團除了我跟我朋友,還有另外一對香港情侶共四人,導遊很盡責地介紹,但因為要趕著讓我們看10:30有個占婆表演,一方面可能也是因為太熱怕我們中暑,所以在各個建築點之間趕路,沒有太多時間讓我們停留拍照,到後面也因為溫度越來越高,大家也沒心情待在外頭。離開美山聖地時,彷彿剛從幾千年以外的地方回到現實,倒也不是說景點多有沈浸式體驗,而是能夠親自觸摸到存在數千年的物體,還是會為此感到神奇。

回到台灣在整理照片時,突然覺得巴拿山度假村跟前文介紹的會安古鎮及美山聖地,似乎很適合作為某種對比,在慢慢梳理我的體驗心得過程中,我發現也許可以將之歸類為「商業性」與「文化性」的某種參照,相較於前一篇介紹的「會安古鎮」及美山聖地,巴拿山是光譜另一端的體驗,反映出一塊乘載過去歷史人文歲月痕跡的土地,若使用不同視角的規劃方案後,會呈現出什麼樣的風貌 — — 創新或傳統?開發或保留?商業或文化?同樣都會吸引國際遊客,都會提升當地能見度,會安傾向保有歷史人文薈萃的底蘊為攸縣,巴拿山則較著重以消費者為標的而打造的商業行銷。我對越南沒有深度了解,也不是去過上百個城市的旅遊者,只是從個人體驗而言,孰優孰劣,心裡已有明確答案。

然而也不禁思考,究竟什麼樣的地方,可以定義為觀光景點?是符合現代社群潮流,可以拍到網美照、打卡上傳的地方?是擁有全世界其他地方絕無僅有、獨一無二的建築或造景?是美不勝收的自然景觀叢林和濱海沙灘?好像很難定義。或者說,各人可以保有各人的定義,我也不想吊書袋查一堆資料來寫論文,只是單純有感而發,覺得網路時代,每到一個新的城市,如果不夠有自主意識,其實很容易掉入來這「必吃」、「必看」、「必拍」的旅遊套餐,滑個IG點開地標,百則以上貼文都擁有相似的照片構圖、點的都是同一款食物,不知不覺,連旅行都成為一種模板。

旅行的意義,不是聽陳綺貞的,應該是靠自己摸索出來的,然而明明嚷嚷著嚮往從平凡的生活裡出走,有一趟充滿驚喜的旅行,卻有多少人在旅行中還是不知不覺循著平日的思維:擔心餐點踩雷、不想走錯路、討厭錯過原定的交通工具、絕不能虧到花冤枉錢… — — 以恐懼、害怕而作為優先去決定每件事,就是你還在試圖掌控、控制一切變動因素,沒有意料之外的事,一切都如期而至。但這樣的旅行,是不是少了這麼一點探索未知的樂趣呢?

Facebook|黛西學姊
Instagram|xxshihh.d

--

--

Daisy Luo
黛西學姊

#電影 #企劃 #旅遊 #生活|生於台北,長於台東的平凡人。不小心就過度耽溺於任何充滿想像空間的事物裡。合作/工作邀約請來信:shih64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