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里小食記

Eliza
Y編的生活食話
Jan 12, 2021

陽光失蹤的小旅行(Nov.2010)

站在小鎮街道,路長不遠的盡頭是青山矗立,山嵐繚繞巍峨綠意,抒壓療癒,這是初來玉里的第一印象。

租來的機車煞車系統不穩,進入市區後,用時速20的慢悠步調靠邊緩行,左等右等,不見後頭超車,回頭一望,路上交通工具一派不急不徐,沒有人匆忙趕時間,心裡對玉里的好感加深幾分。

剛停妥機車,在花蓮工作的友人,馬上熟練地請另一個朋友去抽號碼牌,我還怔怔看著眼前黑鴉鴉的人潮,沒進入狀況,小鎮的玉里臭豆腐店家前,排隊人潮蔓延至馬路上,與街道寧靜的氛圍對比,突兀。

手上黃色號碼牌上寫著120,我問友人現在電子跳號輪到多少,"56",蝦毀,也太驚人!

冰山一角的排隊人龍,店家對面公園還有等待的人

閒著也是閒著,只能找點事做,於是三人前往同一條街上的路邊攤 — 小米甜甜圈,oh ~排隊again!!

甜甜圈一次兩鍋同時開炸,大小火切換,長筷在麵團上輕敲,油鍋裡的金黃禁不住這樣的內外逼迫,麵體因高温膨漲,表面會呈現不規則裂紋;起油鍋後,遇空氣降溫,裂紋彷如消失,一個個老實地等待著糖粉的包裹,然後被裝進白色紙袋,賣走。

甜甜圈炸製時間需15至20分鐘,招呼客人詢問甜度,以確認糖粉的沾取量;裝袋,再換下一位客人。顧攤就一個阿弟仔,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特別是現場排著嗷嗷待哺的人們時,隊伍緩速進前,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個顧攤人手,呵~也還是等了兩輪的炸製,才買到食物。

主打小米為原料的甜甜圈咬下有Q勁、不帶油膩,咀嚼中不是麵粉的紮實勁,而是輕軟彈的口感。友人滿意的神情,讓她隔天經過,再度惠顧,當然少不了排隊等待的必經程序。

沒有懸念地,吃完甜甜圈,臭豆腐的號碼還停留到遙離的距離,天都暗了,人也餓了(甜甜圈不會飽),那就來個玉里麵吧!

點了小碗乾麵,卻來個了大碗公,三人平分剛剛好。

友人之一說,剛來花蓮工作的頭幾年,胖了,因為花蓮的小碗麵,等於台北的大碗,餛飩湯一碗裡頭有七八只餛飩,等她吃完麵和湯就飽了,很難再點其它菜式。

油麵條吃來滑順彈牙,拌上豬油和醬料,配上幾片乾切豬肉片,嚐來就是一個香,自己很喜歡這樣簡單的樸食味道。

從領號碼牌到吃完玉里麵,都過了快四個小時,再走回臭豆腐店面,外頭還是有許多苦等的民眾,不過,只差2號就快到我們了,吃一盤臭豆腐,要花掉這麼多年華,等下定要用身心靈好好感受一下。

因為漫長等待,加上眾多人潮,沒能好好觀察臭豆腐的料理過程,叫號後,入座,不一會就上桌了。除了台式涼拌高麗菜,還多了刨絲加醬油的蘿蔔絲,蘿蔔絲水份沒擠乾,又加上了醬油調料,個人不喜;不過臭豆腐倒是炸得噴香酥脆,同樣地沒有油脂感,心想玉里人是不是很擅長炸物,無論甜甜圈或臭豆腐,火候拿捏得如此恰當,害我這個痘肌人差點失守。

但友人幽幽地說了句,沒有早期好吃;沒有比較,沒有傷害,我懂,還好自己初初造訪,不會存在這種悵然失落。

快閃的食記紀錄,不過留下的印象,是日常的閒適悠哉,以及山就在眼前的寧靜,我想,應該還會拜訪,好好欣賞玉里的真實模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