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工作流程|書籍系統化閱讀法

如何在碎片化的時間中,進行系統化的書籍閱讀?

侯智薰(Raymond Hou)
高效能任性
8 min readMay 12, 2017

--

時間的碎片化,是成長後必須面臨的事實

前言中,我們提到了「資訊超量的反思」,這根本上的原因是環境的變化、時間的碎片化。回想小時候我們閱讀實體書本挺容易的?抓住了一本書,就能花上一個早上、一個下午沈浸其中,享受書本給我們的資訊、想像與滿足感。

然而,隨著年紀增長,生活中需要處理的事情變多了,壓力變大了,時間就碎片化了,我們幾乎不太可能再有一段「完整的時間去閱讀一整本書」。

因此,這次的分享就來跟大家聊聊:ˇ

「如何在碎片化的時間中,進行系統化的書籍閱讀?」

學習歷程(框架的建立)

學習分為四個階段:

「不知道不知道、知道不知道、知道知道、不知道知道」

最後一階段:不知道知道,舉騎腳踏車為例,就是種你不知道你會了的技能;如果現在叫你騎單車去附近的郵局,你下車踢上立柱後,並不會記得剛剛「怎麼騎」過來的,也很難去教人「怎麼騎」。

透過學習歷程告訴我們:必須先建立框架。
第一輪閱讀不用專研於困難的部分與知識,應該先跳過。第二輪時,因為你已經具備相關的基礎知識,能夠更快理解、也更深入。

建構式閱讀

先前在〈碎片型資訊閱讀法〉中提到,資訊分為三類:資料、觀點與行動。

  • 資料類:像是百科全書,重點是你要有這個印象,知道這個資訊的存在。
  • 觀點類:與自己的生命歷程與價值觀有所相關,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累積出自己的思路軌跡
  • 行動類:工具文與時效性內容,結合待辦事項進行立即或者未來排程處理。
歡迎你來到這篇文章。按住不放,能拍 50 下。拍個手,再往下閱讀,謝謝。文末有分享回應處😉
Photo by 周永祐

上述是大範圍地去看所有資訊,不過這次專注在「實體書籍」搭配「碎片時間的環境」下,我認為可以依照閱讀的時間成本、投入的程度去做區分,分為:

  • 領域專業:
    跟自己專注與職涯的領域相關,需要大量動腦,去吸收資訊並與自己的經驗做出整理與連結,類似大類別中的「觀點類」,這一類的書籍最花時間,建議整本讀完,讀上數遍累積出個人觀點。
  • 興趣喜好:
    這類書籍像是資料與工具書,重點是讓你從不知道不知道,到知道不知道,甚至到知道知道的境界,可以不必整本細細讀完,但你至少要知道自己需要什麼部分。
  • 文學作品:
    為什麼要刻意把文學作品拉出來成一塊?」因為文學作品並不適用於這篇文章要跟大家分享的「碎片時間下的系統化閱讀法」,主要是因為文學作品強調的是「體驗、感受與想像力」,而這套「建構式閱讀」的工作流程,會造成感受與想像力的破壞,因此不建議。

書籍系統化閱讀流程

建構式閱讀是將一本書,用兩次閱讀的方式,就像拼圖時要看大圖拼周圍編框一樣,我們要先了解為什麼會有這本書,在看這本書的內容。

第一遍閱讀(心智圖)

第一次閱讀時,最重要的並不是書籍正文內容,而是「作者介紹」,次要的是「目錄、推薦序與最後一章」,最後才是正文內容

《金字塔原理》作者簡介

我自己的習慣是,看每本書前先去瞭解作者的背景,去瞭解他為什麼會寫這本書,而不只是他寫了什麼。通常書本上附上的資料很少,建議大家可以透過 Google 在網路上搜尋多一點作者的資料。

慢慢的你會發現,寫這本書的起因,通常都是有個「問題」,引發了「思考」,產出了「觀點或解答」,而不只是突然想寫就寫了。

先以作者當時的時空背景與環境,去定義「問題」,跟著他的思考脈絡與觀點去看一本書,是建構式閱讀的最關鍵一步。

目錄、推薦序與最後一章

如果說作者介紹是拼圖的大圖,讓我們了解我們到底要往哪個方向走,問題與目標是什麼?

那上面三個部分,就是拼圖的邊框,讓我們先大略知道這本書在講什麼,以及怎麼去講(順序是什麼?怎麼鋪陳?)。看完推薦序,我們通常就能知道這本書預計達到的目的;最後一章也通常是個總結整理,先建立好邊框,讓不知道不知道的部分,變為知道不知道,在開始閱讀內文,會好懂許多。

心智圖

金字塔原理的心智圖

在建構式閱讀中最重要的工具就是「心智圖」,它是讓我們在碎片化時間的環境下能夠系統化閱讀書籍的關鍵。我每次看實體書的最完整的固定時段是早上七點,一個小時到一個半小時,其他都是零散的十五~三十分鐘的一塊一塊碎片時間,因為碎片化的時間條件下,我們很容易忘記上一次讀了什麼,會造成學習歷程往後退(知道知道回到知道不知道,或者不知道不知道)。

因此,我會建議大家去找自己喜歡的心智圖軟體(Mac 用戶推薦 iThoughtsX),將作者介紹與背景(本書的為什麼以及問題)放置左側,右側則是你閱讀完的目錄、推薦序中發現的重點章節。

這樣一來,你每次有零碎時間在翻開這本書時,只要打開心智圖一覽,就能立刻補上當時的資訊,也能系統地再了解整本書的架構。不過請記住「卡住了,繼續走」的閱讀法,第一遍閱讀時不要停下來,遇到不懂的東西,先記錄在心智圖上,因為大部分的不理解,會在你接觸到更多內容,或者不同的舉例方式而理解。

第二遍閱讀(筆記軟體)

在完成第一遍閱讀時,我相信你已經有了

  • 拼圖的大圖:
    作者介紹,是什麼問題引發這篇文章?甚麼觀點與思考?
  • 拼圖的邊框:
    本書的架構是什麼?如果要你用一兩句話形容每個章節你會怎麼說?

因此,我們在第二遍閱讀時,除了解決「卡住了,繼續走」的不理解部分,再來就是拿出你的實體筆記或打開筆記軟體,將心智圖的內容,轉換成自己的觀點,用自己的話說出來,也就是個累積「觀點足跡」的過程。

我自己是使用 OneNote

我自己喜歡用 OneNote,不只是上往下的文字編輯,還能往左右,更像實體筆記本,更自由。我自己也習慣用簡報軟體做出流程圖放到我的筆記之中,更快速又美觀。

切記,

第二次閱讀,不是要你全部重新再看一遍。

而是看著心智圖,找你最有興趣、最有關、最有共鳴的內容,試著用自己的方法記錄在筆記上,累積觀點足跡。如果有點忘記該內容的細節或者舉例方式,再翻書查找。因此第二遍閱讀,是把書籍當作工具書來用,針對你自己認為的有用資訊去做近一步的了解。

看到這,你應該知道為什麼文學作品不適合用這種方法了吧?

因為會被「爆雷」。(就失去想像力與感受體驗了⋯⋯)

這次跟大家分享的「兩階段建構式閱讀」,適合自己領域,或想專研的專業書籍,但我們又沒有一大塊時間好好閱讀的狀況下。希望這方法能給大家參考,對你有所幫助。

謝謝,看到最後的你

若喜歡我在 Medium 的內容,
歡迎「點此分享」到臉書給更多朋友。

我說…如果…你能順手打賞我一杯咖啡?

街口支付打賞雷蒙,免手續費又快速!

  • 電腦閱讀:打開街口支付 → 介面上方轉帳 → 掃個 QRcode 來打賞!
  • 手機閱讀:打開街口支付 → 介面上方轉帳 → 輸入帳號 → 901005033
  • 街口支付的好處?(台灣的支付品牌,必須支持個)
街口支付打賞侯智薰方式與流程:(左圖:點擊轉帳;中圖為電腦版讀者;右圖為手機版讀者)(註冊流程請點這

--

--

侯智薰(Raymond Hou)
高效能任性

探索現代人需要的數位工作術、聰明工作和生活品質方案,也分享一人公司故事|18 歲印度自助旅行,22 歲全遠距工作者,24 歲結婚到北京做互聯網產品運營,26 歲回到台灣和老婆打造智能工作宅,保持任性熱愛生活|▲ 最新內容在個人網站:raymondho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