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父母聊天,使家人放心?怎麼回應朋友們的關心,甚至轉移迴避問題?

如何使關心你的人放心?安全感、參與感和成就感的溝通方式?

侯智薰(Raymond Hou)
高效能任性
8 min readFeb 15, 2018

--

一個人的放空時候,常常會想到小時候,家庭的陪伴。(學習好好說話時,聽到一則特別有啟發的,分享給大家)

本文知識點

  • 溝通是互相的事情,我們要的是放心是「父母別嘮叨」,但他們要的放心則是「能有所參與」
  • 他們的關心,只是想多參與我們的生活罷了。我們無法去改變別人關心的方法,只能讓自己學會怎麼回傳一顆好球?讓關心與安全感被滿足,再讓他們有所參與感,並且為你的成就感到驕傲。
  • 最後,你知道 FAMILY(家庭) 這個字是怎麼來的嗎?

當我們越是不去理父母,父母管我們越多?

或許你會發現,從我們高中十八歲成年後,到了大學二十多歲時,因為家庭外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們的時間分配被朋友、學校佔了絕大部分時間。接著到了出了社會一陣子的三十多歲,時間大多被工作與公司佔據,根本快要沒什麼時間去理父母。

然而,你會發現,當我們越是不去理父母,父母就越容易越管我們越多,而這個「嘮叨與關心」,通常會在節日時一次爆發。但我們似乎很少去想過

「為什麼他們會要『需要』如此關心?」

通常只是看到他們的表面行為,認為很煩很打擾。

後來我想想,正是因為我們沒有時間去理會父母,所以他們不夠清楚你最近的狀況,而且在父母眼中,我們永遠都是個他們的孩子,當然會擔心會操心、胡思亂想甚至腦補。

因此,在這大難臨頭的新年節日前,特別歸納了幾個方向,讓大家可以去參考,未來跟父母溝通或聊天的時候,能夠想起這幾個方向作為參考。畢竟溝通是互相的事情,我們跟父母一樣,需要的都只是那份「放心」。

三個層面:「安全感、參與感、成就感」

一、安全感:

「最近好嗎?」這是句我們一定會遇到的問題,而通常我們都是很廣泛地回說:「好阿、還不錯」、「沒什麼壞事」、「跟平常一樣」。

但越是大而籠統,越容易讓父母覺得你是選擇報喜不報憂,有東西藏著不敢跟他們說。他們可比我們多活了三十多年,對於人的感知程度可沒那麼低。

父母甚至會因為你選擇簡單帶過,容易去腦補認為你可能是不想分享這一部分,就把話題停住了,如果只是憂心忡忡擔心就算了,最怕就是他們緊接著去瘋狂的追問。

要滿足「安全感」的第一步,就是去講「細節」。

細節更有畫面,更能呈現你真實的生活,也會讓父母更放心。當然,挑選那些「很生活的細節」即可,不用去講那些不想分享的個人隱私

分享你自己很生活上的細節,記得要有畫面感

常常練習去描繪生活的細節,不只對於溝通有幫助,也能更認識自己。

二、參與感

正因為父母已經老了,會覺得自己是不是越來越難去參與我們的生活,因此我們可以透過

「詢問他們的經驗與建議」

讓他們重新掌握權力,讓他們覺得能夠再次參與你的生活。

回想起我們小時候,都是由爸爸媽媽教我們如何使用餐具、騎腳踏車、折衣服等等等,但現在我們做什麼遇到困難時,更習慣詢問朋友或者 Google,已經把他們晾在一旁了,自然而然,他們就覺得難以參與我們的生活了。

但這邊的詢問經驗與建議,不是叫你去問工作上的問題,因為他們通常無法解決,還反而會弄得價值觀相左而吵架。

那就問問「生活」吧!

可以從父母喜歡的領域出發,從料理做菜、他們在家平時會做的小事或習慣、茶、花花草草與植物、登山、過去的歷史與回憶等等。讓他們再次參與你的生活,讓父母覺得他們對你的生活是有意義的,讓他們來跟你分享、教你些東西。

像是我自己,若別人來詢問我一件我自己很有興趣的事物,會讓我滔滔不絕地分享起來,這時的我會感到很有成就感,我們的父母也需要。

我就很常透過問我媽媽關於素食、宗教上的事情,即便我實際上沒有什麼興趣,但看到媽媽樂開懷地跟我介紹,我也漸漸地有了興趣,也覺得更快樂了。

每個長輩,都希望自己還能對這個社會有用,有意義。他們的關心不是去窺探,而是希望自己有參與感。

三、成就感

這一點很看父母,差異性挺大的,但我想很大部分的父母會喜歡把孩子當作「談資」的原因,也是因為同圈人有人先開始,所以可以說是社交上無法避免的話題:

「我家兒子最近考到了XXX」「我家女兒最近在XXX錄取了!」

因此我們需要給他們一些,能在社交上說嘴的材料。
但千萬記得,父母對於「成就的概念」跟我們有很大的不一樣。不必要是現在的我們認為的很大很棒的成就(他們可能也不知道什麼是現在這個時代很大的成就),只要能拿與其他大眾、周邊人士「來做比較」,就能達到聊天社交材料的效果。

因為「比較」是「主觀的」,該怎麼形塑就靠你的功力了!

替父母找到基準點,並凸顯出你的好與不同,就能讓他們放心且驕傲了。(當然也要控制程度,不然你父母出去亂講也是個問題阿……)

四、如何轉移或迴避問題?

最後補充一點:

如果當長輩們問到了一個你真的不想回答的問題時,
我們該怎麼辦?

這就像是:「昨天情人節,有交男女朋友了嗎?」

這個時候不用跟他正面衝突,反而是要轉移話題到對方身上,讓對方來分享個人經驗。因為通常會問這樣較為隱私問題的人,自己通常在這領域上挺有心得與成就,所以不會認為這是隱私,反而是要分享(炫耀)出來的。

所以我們只要回說:

把話題轉移到對方,讓對方來講自己的故事。

這樣一來,讓他們有成就感,而我們呢?至少不用去分享我們的隱私了,那就乖乖聆聽,點頭吧。

後記

這篇標題雖下的「父母」,但對於絕大部分的親友關心,其實都是通用的。

我們不能只是覺得對方一味的很吵很煩,他們只是因為關心我們,想多參與我們的生活、想多多跟我們聊聊天罷了。

試著去聆聽思考他們要的是什麼,而我們怎麼去回傳一顆好球,讓關心與安全感被滿足,再讓他們有所參與感,並且為你的成就感到驕傲。

另外,你知道 FAMILY(家庭) 這個字是怎麼來的嗎?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祝福大家,能有個幸福的關係,支持你的靠山——家庭。

謝謝,看到最後的你

若喜歡我在 Medium 的內容,
歡迎「點此分享」到臉書給更多朋友。

我說…如果…你能順手打賞我一杯咖啡?

街口支付打賞雷蒙,免手續費又快速!

  • 電腦閱讀:打開街口支付 → 介面上方轉帳 → 掃個 QRcode 來打賞!
  • 手機閱讀:打開街口支付 → 介面上方轉帳 → 輸入帳號 → 901005033
  • 街口支付的好處?(台灣的支付品牌,必須支持個)
街口支付打賞侯智薰方式與流程:(左圖:點擊轉帳;中圖為電腦版讀者;右圖為手機版讀者)(註冊流程請點這

--

--

侯智薰(Raymond Hou)
高效能任性

探索現代人需要的數位工作術、聰明工作和生活品質方案,也分享一人公司故事|18 歲印度自助旅行,22 歲全遠距工作者,24 歲結婚到北京做互聯網產品運營,26 歲回到台灣和老婆打造智能工作宅,保持任性熱愛生活|▲ 最新內容在個人網站:raymondho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