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 PM|需求分析】收集「foodie」用戶反饋,制定行動計畫
用戶回饋與評論的分析,該注意哪些?如何從反饋到用戶需求,最後總結行動計畫?
--
本文大綱
- 分析用戶反饋的價值?哪些能做?哪些做不到?
- 用戶反饋與評論的種類?
- 用戶反饋與數據的收集管道?
- 【實踐】需求分析訓練|「foodie」的用戶反饋分析
【需求分析】課程背景
接下來將透過「兩則作業」(整理 foodie 的有效用戶反饋,提出分析;好豆 APP 希望加入「直播」功能,透過用戶調研,分析是否靠譜?)學習產品經理的第一個必備職業技能 — — 「分析用戶需求」,分別訓練兩個產品經理必要技能:
- 【收集整理用戶反饋】的核心價值,是從感知用戶需求,到真實收集用戶反饋的過程,藉此養成一個正確收集梳理用戶回饋的習慣。
2. 【需求分析和優先級排序】以新入職的產品助理的視角,圍繞老闆提出的一個需求,更好的執行,完美完成任務這樣的工作場景進行設計。
首先,分析用戶反饋的價值?
在分析「用戶反饋」之前,
我們要先明確分析「用戶反饋」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通過對用戶反饋的分析可以讓我們做到三件事:
- 學習用戶的語言,從用戶的角度去理解產品、建立「用戶與產品」的心智模型。
- 瞭解用戶的期望是什麼,哪些期望在產品中得到了滿足,而哪些沒有被滿足。
- 瞭解用戶在使用產品中的「痛點」,即最困擾用戶使用產品的問題是什麼。
但同時,分析反饋時也需注意額外 2 點,我們無法做到的:
- 透過「用戶反饋」的收集,並不能代表所有用戶的感受。
用戶給予回饋時,還是有個門檻,絕大部分的用戶並不是這個熱心,更多的是直接走掉刪除應用,或者遇到問題時保持沈默,留下評論的往往是少數。 - 直接使用用戶的話,來描述產品的問題可能存在風險。
同理「不能直接問用戶要什麼功能」。我們要知道用戶在提出意見時,通常已經被遇到的問題給惹惱了,或者自己根本對產品的使用一頭霧水(這部分也是我們的問題),無法冷靜且準確的告訴我們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反饋、評論的種類?
- 低分差評:重點先看低分 1-3 分的有效評論(具有實際描述)
- 異常行為:排除水軍刷榜、惡意評價
- 競品變化:監控競爭對手的評價變化
用戶反饋與數據的管道?
【需求分析訓練|「foodie」的用戶反饋分析】
你是「foodie」新入職的產品助理,現在上司讓你去收集最近 90天 的用戶反饋,你需要在下一次內部會議上進行做彙報。作為你的入職第一戰,是時候給大家展現你的能力了整理「foodie」在各大應用商店的用戶反饋:1 一共找到至少30條用戶的有效反饋。
2 對用戶反饋進行分類,並進行簡要分析。
3 根據分析結論,總結出相應的「行動計劃建議」。
前言
要來做「foodie」的用戶反饋分析,首先我的作法分為 5 個階段:
- 先使用並瞭解產品,並畫出產品模塊,以及近三期產品更新的內容。
- 到「七麥數據」獲取 iOS 的「有效」用戶反饋,利用 Airtable 紀錄先整理並分類。
- 將「主分類」、「具體反饋項目」繪製成圖表,一眼看出哪一個種類需求量大、哪些是現階段的「關鍵需求」。
- 對具體問題進行提煉,並加入「重要和緊急」的尺度,商業的視角、考量開發的流程,給予大致上的行動方案。
- 最後,提出「行動計畫的開發流程圖」。
一、foodie 產品模塊&更新日誌
透過瞭解產品模塊,我們可以抓出「產品的核心」:
「技術導向的產品,沒有其餘內容。」
該產品對於用戶來說,
如果要抓住用戶經常使用(DAU、下載量),必須達成三點:
- 流暢度:頁面的優化
- 功能完整性:產品功能與呈現的資訊,對於用戶的期待是相符的
- 產品創新:有其他濾鏡APP沒有的功能
這三點,將是未來作為開發時,「重要性」最高層級的指標。
二、整理有效的用戶反饋|Airtable
我這次抓了30 筆有效回饋,從 2019–02 ~ 2019–03(跨三個版本)
我很愛用Airtable 作為各種資料蒐集與匯整,原因有:
- 欄位屬性眾多,可視化程度高,有星級、單選與多選標籤、排序與多種檢視方式
- 透過篩選功能,可以直接找出我們想要屬性的資料
- 付費功能可以讓對應數據直接生成圖表,但我沒續費所以只好自己開 numbers 畫…
三、將「主分類」、「具體反饋項目」繪製成圖表
- 產品漏洞(Bug):
核心功能的完整性,例如閃退、卡頓,讓用戶無法順利使用產品,屬於程式上的缺陷。 - 產品功能改善建議:
在原有功能上,用戶提出不一樣的建議,如濾鏡色彩的偏好,或者浮水印的設置 - 功能需求類:
用戶希望開發者能開發出來的功能,關係到「產品創新性」;哪些聽了用戶的建議,可以成為產品核心,哪些反而變成跟其他產品一樣,這是產品與開發團隊要去衡量的。
接著,透過繪製圖表,我們可以先清楚地看出,在這次的資料中,
「Bug 反饋」佔首位,再來才是「產品優化」與「功能需求」。
四、對具體問題進行提煉
商業的視角、考量開發的流程,給予大致上的行動方案。
先依照「重要」&「緊急」分為四個象線做圖:
為什麼我會這樣分配,讓我一一說明:
重要且緊急:畢竟是技術型的拍攝工具,流暢度必然是首要留住用戶的關鍵指標。
閃退第一,因為閃退頻率過高,就真的不用使用這產品了;卡頓第二,即便有些卡頓,還是能使用功能,但對於用戶體驗不佳,很容易流失。
至於,錄像增加音樂、iPad Pro,是我認為 foodie 在未來的產品競爭上,能佔有一席之地的功能。
自從出了最新版 iPad Pro ,越來越多人用 iPad Pro 修圖或者拍攝,這是一塊藍海;錄像增加音樂,是因為許多人的料理拍攝希望可以看到更生動(冒煙、轉盤子,甚至料理當下)的畫面感,這是個可以做延伸的產品功能。
重要,但沒這麼緊急:依然是(流暢度|BUG)的「觸感不靈敏」,再來才是(產品優化)「濾鏡與色彩」&「浮水印」
畢竟「濾鏡與色彩」是產品核心功能這就不必再提,但「浮水印」之所以會在「重要區」,是因為公司方應要去思考,這樣子的收費方式(免費版本有水印,付費沒有),跟「用戶離去後留下負評」的成本風險比例,是適當的嗎?
這屬於「商業與收益層面」的策略,重要性高,但沒這麼急迫。
至於,不太重要的需求,一來可能是不會影響產品核心功能與體驗。例如:「增加照片比例」,若這個功能開發出來,可以埋個數據點作為「用戶行為的測試」,研究拍料理美食的用戶群體中,拍攝時的照片比例分布是?未來或許可以藉由這個分析結果,做出更多的延伸應用功能或服務?
五、總結:行動計畫的開發流程圖
產品漏洞類型:重要且緊急
「資源有限,任務無窮,必須判斷優先級。」
沒有一項產品是完美的,而且每一個企業都只有有限的資源,所以我們除了要清楚知道這項 Bug 屬於「緊急、重要」上的最優級行動指標,還要考量這個漏洞的具體細節(哪個設備、哪個版本、哪樣會觸發),並由 Top-Down 法,找出漏洞的底層原因、在開發流程上的問題,安排此漏洞的任務排程。
功能需求類型:緊急,但不太重要
「慾望無窮,但必須仔細評估產品定位,別妄想滿足所有用戶。」
雖然功能需求大多屬於「緊急」尺度(因為說不定一開發後,就多了大批用戶,找到新的運營方針),但也要避免讓自己的產品成為四不像,少了核心定位與品牌。
因此,必須進一步觀察,做好用戶需求分析,不只是看用戶的文字反饋,
而後評估此需求,能否具體轉化成「產品需求」,以及功能開發與上線的行動計畫。
產品經理課程|目錄大綱
下面連結內含【課程優惠碼】&所有系列文的時程與內容大綱
謝謝,看到最後的你
若喜歡我在 Medium 的內容,可以拍個手(Claps)
也歡迎「分享」到社群網站給更多朋友。
最近正在找下階段的職涯發展(2019 年八、九月可上工)
希望產業:遊戲、智能家居(AIOT)
期望職位:產品、運營、商務&市場
公司規模:1000 人以上
有興趣的聊聊的朋友,歡迎 LinkedIn:www.linkedin.com/in/hou-raymond
轉載與邀稿合作
Email:raymond.hou.ch@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