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攻略:你以為是好回答的誤區?主管與面試官認為有說跟沒有說都一樣的話?
面試攻略第二篇:別再說這些有講和沒講都一樣的話!「溝通能力好」、「我很喜歡這工作」、「希望生活與工作能夠平衡」⋯⋯我們該怎麼形容興趣?
--
前言
又是新鮮人求職的季節,所以最近訊息匣內多了些面試履歷等求職相關的詢問,但我這陣子實在太忙,無法一一回覆訊息。
只好藉著這次跟 CakeResume 的課程,趕快把過去幾年曾去外商面試、自己組織人才管理,或者去年在外商公司內規劃一系列的人才招募計畫所整理「職場駭客|面試攻略全集」給寫出來,因此寫了這系列文:
面試攻略系列|共四章
這篇是第壹章:履歷與面試誤區
這篇文章介紹了 11 個關於履歷上、面試時常見的失誤避免方法,但方法總是簡單,現實世界則是複雜的。還是要先提醒:「有時候給了方法公式,下一次解題時也不一定正確。」如果你覺得有用就拿去參考參考,但如果你已很資深那就當個小品文看看吧!(笑)
11 種個案都是歸納個人經驗,包含我過去事後詢問面試官如何可以更好?
以及規劃自己公司的人才招募計畫時,背後設計的重點。
本文 2000 字,11 個案例,閱讀時間:7 分鐘
不寫大綱了,因為就是案例的分享。
先講結論:
無論是面試,還是履歷上直接具體說明
你曾經活用「哪些經驗」,解決「哪些問題」
進入公司後「想做什麼」,過去發生的經驗全都是用來「證實這個想做」,而不是講了一堆自己故事,卻沒給出連結。沒主動給出連結會淪為:
「恩,我知道你很厲害,但我們有什麼關聯?」
1.「溝通能力好」:這句話絕對是多話。
拜託請你將「形容詞」延伸說明,舉出你運用了你覺得「好的溝通能力」,曾解決哪些團隊上的困難?千萬不要只是自己判斷,讓事件與第三者去替你證明。
不是寫上:「很愛講話」,就代表溝通能力好。
如果是我的話,我可能會寫:
「曾將工作流程製作成簡報,定期將團隊內的專案進度釐清,讓成員們快速瞭解彼此進度及計畫全貌。」
然後附上先前製作的簡報檔案,以及簡單表述當時的團隊的工作流程與專案進度問題。
2.「我對這工作很有興趣」:這跟沒講一樣。
「拜託,你沒有興趣就不會來申請這工作了。」
請提出「具體」的應徵動機,不要只是短短的「興趣」兩字帶過。
就像「喜歡」這形容詞,是個非常抽象且主觀的,除了你相識多年的好朋友,一般人通常無法有共同感受,所以你必須要「盡可能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去描繪出感受」。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說:
「過去的XXX計畫中,負責與OOO個外部單位進行提案簡報,累積了邏輯架構與圖表分析的技能與興趣。因此想透過OOO工作,加強運用這樣的經驗,除了協助公司的外部客戶開發、內部流程視覺化,並持續增強自己的實戰經驗。」
3.「想做」與「能做」的差異?
「Q:為什麼想做?」
「A:因為我從以前就很喜歡。」
這種幼稚的答案,可以免了。
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你的回答應該要能合理的回答:
「為什麼想,但是現在卻還沒做或者嘗試?」這個問題。
另一方面,很多把一件事情做到很好的人,並非一開始就「想做」,而是透過傾注全力「去做」,專注於這件事情上,最後在過程中,產生了喜歡的感覺。
如果你還沒開始做,那至少表現出你已經在這件事情上做足了「事前作業與準備」的狀況。(閱讀、線上課程、自行發起類似相關的小專案……)
拍 10 下:簽個到,表示支持(謝謝鼓勵)
拍 20 下:想要我未來多寫「生活觀點」內容
拍 30 下:想要我未來多寫「職場生產力」內容
拍 50 下:我有你這讀者寫這篇也心滿意足了!
4.「喜歡唱歌看電影,有養狗,也愛貓。」:可以寫興趣但不要只是寫出。
若個人的生活喜好與你申請工作的核心競爭力沒有相關,請勿附上,那只是贅字。
如果你真的認為這個興趣強烈的呈現了你的個人特色,認為跟工作一定有相關想附上的話,那就要進一步描述出其中的關聯性。多做一點點,你就能順利留下獨特性與印象。
如果要我寫興趣的話,我可能會這樣寫:
「我喜歡旅行,因為喜歡去接觸不同文化與嘗試新的方法去體驗生活。對於工作也是,更喜歡逼著自己不斷去思考現有方法如何才能更有效率,並學習新方法去突破現況,找到最適合這項目的最優化流程。」
5.「曾擔任OOO執行長;XXX活動總監」
不要只是列出組織名稱與頭銜,沒有人知道你在裡面做了什麼。重點是這組織有了你的加入,「有什麼不同?」
「別只是條列出經歷」:量化出個人細節
掛著活動總監、執行長或總召負責人的名號,卻沒有具體或量化的個人事蹟去描述?誰知道你是不是順風車?或者只是人緣好但實質上沒什麼能力?
去用清楚的描述,把「這段時間自己做了什麼」、「因為有你的加入,所以組織產生了什麼變化?」這兩點具體的寫出來,不要只是讓人感到你只是拿著組織的名號在「賣頭銜」。
6.「希望生活與工作能夠平衡。」
這句話等做了事,有所成績後再說。
我認為一個人在還沒實際展現自身工作能力與拿出成果之前,就先說這樣的話,會容易讓別人認為你不敬業,已經找好退路與藉口理由。
最嚴重的狀況可能是自己還沒把份內的事情處理好,就認為自己生活的時間比較重要,讓其他同事為了你而加班解決緊急事件、麻煩其他夥伴幫你收爛攤子,擦屁股?
我認為「談論如何讓生活與工作平衡的事情,當然可以。」
不過要先拿出成績,讓大家知道你的效率與責任感。
7.「我跟OOO很熟⋯」
「恩?所以我應該去跟他聊天,而不是你?」
這一點算是我最不能理解,讓我直接(黑人問號.jpg)的。
有種人常常會在面談中不時提到:
「欸對!我跟OOO很熟喔!」
「之前他舉辦的一些活動都找有找我!」
「有聽過OOO嗎?我常常跟他吃飯,是我好朋友!」
恩,絕對是大忌。
因為這樣會讓人感覺:「那你自己呢?」
不要給人一種,你只會依賴人的感覺,自己不太做事,也不要讓人感覺一種好大喜功,卻對自己責任感很低的樣子。
8.「O$#$!」很能講,話很多,但講了兩分鐘還沒聽到結論。
無法從結論開始論述的人,通常自己也沒定論。
面談的時間珍貴,而且一天下來面試官會跟好多人講話,精神已經夠疲倦了,建議不要再用一大段文字去描述事情,更要避免扯遠了。
「從結論開始論述。」
前三句話就要把自己的論點、觀點直接講出,如果無法用前三句話總結待會要講什麼的人,通常是邏輯架構能力不夠。先講結論能讓聽者有個清楚的方向去理解你待會要講的原因,也能去根據結論提問問答。
9.「這計畫經費不足,主要問題都是外部廠商不給錢。」
「Q:對於這項計畫的失敗(不如預期),你的看法是?」
說失敗經驗都與自己無關,這種人無法授權。
學會去檢討自己的經驗不足,而不是一味的指責其他成員,去點出還可以修正的部分,才能帶著團隊一起成長。問問自己下一次可以做些什麼改變,去解決團隊的困難,並提昇自己的能力?
10.「作品集若在雲端空間,記得開啟權限。」
若你把作品集放在 Google Drive 這種雲端空間,記得開啟「檢視權限」,而不是點進去卻無法看到。
還有,在 Drive 上傳有個缺點,超過一定的大小就會無法預覽 PDF。麻煩對方把 500 MB 的檔案下載其實有點荒謬。(誰不知道裡面有沒有病毒或惡意程式?)
另外,你可以使用(減少 PDF 大小),或者 ISSUU,上傳你的作品集(Portfolio)
11.「Email 地址寫錯是大忌中的大忌。」
長篇的敘述(動機與個人介紹),字打錯就算了。
不過細心與細節還是很重要。
但像是:「姓名」、「Email」或「電話」等個人聯絡資料,是絕對需要再三檢查的。
最常見錯誤:@gnail.com、@gamil.com、@gmail.com.tw…
這樣的郵件,會讓我們發信件到你們郵箱時,系統信件會回傳寫說
「The email account that you tried to reach does not exist. 」
細節沒注意,基本上就是想救也無法救了。
另外,臉書的個人頁面連結分為兩種,建議去設定個人化網址:
有設定個人化網址: www.facebook.com/raymondhou0917/
沒有設定個人化網址: 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24@#(數字組成)
魔鬼藏在細節裡,細節留意,才能成功與突出。
後記
這些是過去親身體會、觀察到的現象與面試誤區,因為常發現有些人其實很有熱忱與能力,但因為表達與文字運用上稍微拙劣,造成了小失誤,而與機會擦肩而過,真的很可惜。
另外!歡迎留下其他我沒有提及到,但常常讓你在準備(審閱)資料時出現的惱人不解狀況,成為我續集的材料(笑)
即日起開始提供:個人履歷與故事諮詢服務
▍進行方式:
實體見面優先,線上視訊為輔,一小時,一對一。
▍諮詢結果:
讓你開始知道自己有哪些優勢與經歷可以寫上履歷當內容,並且能針對「目標公司的需求」去打中痛點。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很棒的經歷與故事可以寫與開始累積,只是我們只有自己很難知道。
▍需求:
你必須要有鎖定的公司,不曉得自己要去哪間公司的朋友我不會接。
▍費用:
一小時 3999 元
(或者「諮詢免費」,在你成功入職後,抽成第一個月薪水的四分之一)
用不到 4000 元,換你心目中的工作,划算吧?
歡迎到來信預約我的時間:
透過 Email(raymondhouch@gmail.com)
第零章|求職之前:先研究職位、主管,再來才是公司
第一章|面試誤區:哪些話,有說跟沒說一樣?
別再說「想做」什麼,直接去行動嘗試累積吧!
第二章|面試開場:如何設計出贏得印象的自我介紹?
第三章|面試終場:最後的問題該怎麼把握機會提問?
▍延伸閱讀:公司與員工的關係?
謝謝,看到最後的你
「點此分享」到臉書,告訴朋友們你的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