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智薰影子實習生計畫,背後設計與篩選流程,以及想說的話

為什麼要有影子實習生(助理)?我又是如何挑選與設計這套工作與學習機制的?

侯智薰(Raymond Hou)
高效能任性
Published in
13 min readMay 5, 2018

--

「20180310–0311 在成功大學與賴教務長共同開設的微學分簡報課程」
兩年多來,都是一人經營,獨自孤軍作戰,現在真的無法了,需要找個夥伴
Photo by

什麼是影子工作

影子工作,是國外蠻常見的人才訓練方式,又稱 Job shadowing,或是 Work Shadowing。是種常見的工作培訓、在職訓練、專業培訓或是領導力培訓的方法。

影子工作/實習的特色在於幾乎形影不離的貼身工作型態,目標是讓學習者可以跟著被學習者的角色一起行動、思考、反應、生活,進而讓學習者對於被學習者的角色有更充分的認識與體驗。

其實影子實習生這個概念,是我在 2015 年從張希慈在徵她的個人助理時,她寫的這一篇,我才發現的:

其中有一段文字我很喜歡:

在張希慈影子實習計畫中,我很希望能把我的生活分享給更多人,把這樣的實習變成一種人才培育計畫,在這裡,我們希望陪你找到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方向,也讓你對自己可以更有自信、願意去嘗試更多挑戰,練習對於未知與變化感到安全。

於是,影子實習希望你體驗我的生活方式、理解我的思考習慣、認識我的人脈圈、參與我的工作。這很花時間,事實上也不輕鬆。而當你這樣做以後,我也希望,你能在過程中找到你最喜歡的事情,變成更好的人,並且我們能因此而變成交心的朋友。

影子實習,不是要你來當第二個張希慈。

但是我希望你可以來分享我的生活,我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可能性,但是我知道很多並不屬於現在的我該去抓取的機會,那些機會,說不定會是屬於你的。我希望你在這裡,可以很用力工作、很用力生活,然後好好大力地擁抱你生命中的那些可能性。

在這裡,我們都不會是完美的人,但都會是可以一直變好、一直變好的人。

所以,我在臉書上開始了我的影子工作計畫

但我的原因除了跟上述希慈的出發點一樣之外,還多了一個:

幫助過去的自己,在我還能盡一份力的時候

歡迎你來到這篇文章。按住不放,能拍 50 下。拍個手,再往下閱讀,謝謝。文末有分享回應處😉
Photo by
拍 10 下:簽個到,表示支持(謝謝你的鼓勵)
拍 20 下:想要我未來多寫「生活觀點」內容
拍 30 下:想要我未來多寫「職場生產力」內容
拍 50 下:我有你這讀者寫這篇也心滿意足了!

我會希望我這次的計畫,能幫助到和過去的我很像,沒有幸運的背景與可以當靠山的資源,依然有份積極肯吃苦的意志,可能現在還沒找到方向,但他卻不想跟一般大學生一樣。因為這些人沒有先天資源優勢,如果又走平常的道路,絕對不是什麼過去社會掛在嘴上的「常態分佈」,因為他們一開始的機制就不是一般大眾,只是會被這資本主義與不公平的社會弄的更慘罷了。

所以我希望在我還能盡一份力的時候,幫助過去的自己,也讓一些不屬於我現在的機會與可能性,可以提供給他,讓他去發現原來他還有這些選項,甚至找到自己的方向,並前行著。

然而,原本覺得因為我限制在「台南地區」,應該沒多少人會申請,所以就很隨手的打了一些「快問快答」,請想申請的人直接訊息我,然後我在一個一個聊聊,結果⋯⋯數量暴走了。

最後,一共有 24 位訊息我,這數量似乎變成了一種「實習計畫申請」,在傷腦筋該怎麼評選之下,隔天起床時,用了一個半小時出了一份作業(我稱為中忍任務),而有看過火影忍者的朋友,應該很熟悉中忍任務考驗的就是:

  • 戰鬥力(學習能力與認知強度?)
  • 情報收集能力(遇到問題的處理流程,自主搜尋能力?)
  • 信任度(感性故事,你是否能讓我感到共鳴?)

而我這次出的任務包,也是從這三個項目下去設計,

所以這篇文章就來分享我是怎麼設計這任務、怎麼評比,以及哪些人的成果令我很驚訝的。

0. 最後一共 17 位投遞中忍任務

我發了 21 份出去,最後卻只有 17 位(8 男 9 女)投遞,這代表有些人在看到任務包之後,「原來這申請還有一些門檻,那算了」。那表示就完全不適合這次的影子工作,畢竟連最基本的決心都沒有,況且我出的任務都是之後擔任後一定會做到的工作,算是種「實戰模擬任務」了。

所以,最簡單的行動門檻先刷掉一些人。過了這一個門檻,也就表示你對自己是有所期許,且有行動力的。

另外一定要特別標註:有三位高中生到最後一關

其實收到高中生的申請讓我非常訝異,在他們 18 歲這個年紀,有些還要準備指考,卻如此積極地把握每個可以成長與磨練的機會,這是非常難得的。

因為我超級好奇他們是怎麼知道我的,問了之後才發現是他們學校老師把我的徵才貼文轉發到他們學校的版上!這真的太感謝這幾位老師了,雖然不相識但卻這麼肯定我之外,還會把資源與機會分享給同學,讓同學有考試讀書以外的學習與嘗試!想到我當年國高中也是遇到這樣的伯樂型老師,才讓我發覺,原來我也有這樣的選擇可以去試試,而不全然是社會替我安排好的那些「所謂成功」的道路。

這個時代已經不分年齡,怎麼看一個人,就看他如何運用時間,去掌握了哪些資源,主動去參與哪些機會。你再不奔跑,不只是停在原地,而是在後退。

1. 文章資料庫建置,運用 Airtable

第一個任務,我考驗的是,「數位工具使用」、「自主學習能力」,與「舉一反三和歸納能力」。

因為我相信沒有多少人用過 Airtable(我目前認為最好用的線上智慧型資料庫系統,完全鎮壓 Google Sheet),如果你用過表示會主動找尋工具增進自己效能,那考驗的第一與第二項目基本上直接過關了,但果然這 17 位申請者都沒有用過。

我沒有想考他們「資料庫如何建置」所以摸索軟體的時間不應該太久(只要你會使用右上角的 Help,Airtable 的教學做得很好,甚至不會用到 Google 關鍵字搜尋)。

所以我給了一個已經把「資料欄位」都建置好,甚至還提供了範本的資料群:

其中故意放了一個隱藏加分題,就是其中一篇文章的 URL 是錯的,但不在作業之中,看你是否會發現,然後更正它。

不能只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魔鬼藏在細節裡,你還能做多少?」

除了上述的加分題之外,還記得我一開始就有講這些都是「實戰模擬任務」嗎?意思是如果你真的成為了我的影子實習生,這些都是你要做的事項,所以我在中忍任務中說:「新增五筆資料」你就真的「只」新增五筆資料?

我目前在 Medium 一共有 63 篇文章,你甚至可以直接一次性把這 63 篇都建置完畢。

為什麼要這樣做?

因為你應該是讓我(或申請的公司),感受到「這個人已經準備好要來工作了,而不是來申請的」。因為他會把他這個職位該做的事情,給做到好,而不只是把口令做完。

而且透過去新增更多資料,剛好能藉此去看更多我的文章,了解我這個人在意的點,對於後來的文字與申請都一定有所幫助(信任度)。

Q:「該怎麼找哪些文章還沒建置?」

你當然可以用最基礎的方法,從我的主頁面慢慢向下滑動,不久後你會發現最新的文章我都建置好了,然後開始懷疑人生想說:「欸?都建置好了?幹嘛找我?」(X)當然繼續滑到後半部,就會發現原來舊文還沒建置,然後一筆一筆的去見資料列。

但如何舉一反三,思考是否有更有效率的方式?

有人這樣找尋文章並比對:

直接用網頁原始碼,發現 <H3> 標籤是主頁內的文章標題格式,可以快速找出未建檔的文章

2. 文章大圖製作,不是要考你設計。

第二題,考的是「文字編輯與歸納能力」、「資料搜尋與求助」、「細心程度」。

就是把我 Publication 的原則思考題的文章大圖製作,把右邊變成左邊
所以你只要照著做,就能產出一模一樣設計感的圖,根本不是考你「如何設計」哦。

但還是有部份的申請者,連我都把模板給了,但還是會做出很神奇的大圖,像是背景圖片沒換,還是臉書這張?或者字體找不到就索性用缺字的版本?其實真的有人找到字體囉,另外找不到沒關係,但你至少要「告訴我你用了哪些方法去找」,這才是我要考的:

「面臨問題困難時,你的解決與應對方式是?」

能清楚地描繪問題,是協作的關鍵

為什麼我會用一頁撰寫「任務回報方法」?因為我會希望你在跟我一起工作與生活時,能具體地將自己遇到的困難,或者想要學習的部分描繪形容出來,我才知道該怎麼調整並且給予合適的協助。

有人用「表格」將困難與思考的步驟以欄位清晰彙整;有人甚至做了「工作時間段落」;有人用了「流程圖」把他遇到的問題與步驟視覺化⋯⋯除了文字描述,你還能怎麼樣讓人更快速理解呢?

如果遇到字體找不到的問題,你是否能提出你自己的「產品」(用你認為好看的方式,做出一系列文章主圖,說不定之後就是採用你的,而非我原先設計的)而不是告訴我「找不到所以放棄」的這種概念。

另外,我把原則思考題的大圖都更換過了,大家可以點此去看看。

3. 快問快答與補充資料,直接複製貼上?

我在任務包上寫說:

「任務包請用 PDF 格式,至少包含下列內容:你之前的訊息我的內容(包含快問快答與任何補充資料),以及此份作業。」

不過,竟然有一些人真的就只是把之前在臉書訊息我的內容直接複製貼上到 PDF 內,甚至還有人連文字格式都不排版一下?

我一開始是猜想,做完上面兩個任務後,你應該多少看了我不少的文章,會知道我在意什麼,以及哪些內容會引發我的興趣?

所以有人甚至做了履歷,還弄成橫式簡報的方式:

有人直接把快問快答錄製成影片:

直接用實例來證明自己有影片後製能力與良好的表達能力。

Q:「補充資料可以放什麼?」

放些未來目標,那些能讓我感動,增加信任感的資料吧。

就像我在下面這一篇提到的:

「履歷不是寫過去的經歷,而是寫未來想做什麼,過去的經歷是去證明你真的能做到。」

好多人寫了自己過去的故事,卻很少告訴我未來你想要怎麼跟我合作,會想要去哪個產業嘗試?會想要去見見誰?或者有什麼自己安排生活的方式?這對我來說,會讓你感動的故事,好像少了一個「後續」,跟我相關的「後續」。

有人提到未來想規劃一個簡報與表達的工作室,想讓台灣的學生從國中就能開始接觸這一塊,讓大家把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有人提到自己對於課程與活動策劃很有興趣;有人想成為一個也能影響更多需要的靈魂的分享者;有人想要有良好規劃時間的能力,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也有人提到自己家庭的狀況,因為哥哥在波蘭學醫,家裡只專注在哥哥身上,而好像成為了被犧牲的那一個,只能靠著自己去把握各種機會,希望能經營自己的內容平台,用文字讓更多人看見不同的生命故事⋯⋯

那你呢?想要從我身上,或者這段工作經歷中獲得什麼呢?

分享一句由一位高中生申請者寫在最後的一段話:

「人生不是岔路,而像心智圖,把你的過去連起來,你會發現一切都有意義。用自己的錢,買我們的鞋,走出屬於我們自己的道路。」

後記,想對所有申請者說的話

期許我們都能在多變影子之中,找到自己最喜歡的模樣。

還是要謝謝你們的肯定與相信,還有這個積極的行動力,才能走到這一步。我也希望在中忍考試的這一些模擬任務之中,你不只是學會了一項軟體、體驗了遇到困難,將困難具體描述的能力,還是去與自己對話,問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現階段在哪?下個階段又會去哪?

「對你來說,真正重要的又是什麼?」

對於部分人來說,或許不用成為侯智薰的影子實習生,我們也能互相協助,彼此學習。你們的資料我會留著建檔,希望下次再遇到的時候,換你跟我分享你的精彩故事,我也能跟你分享這段時間發生了什麼。

那對未來的影子實習生?

我看起來很兇,講話又很快、常常沒耐心、事情一堆又雜,參與我的工作與生活,絕對不是簡單的事情。可能你曾經以為的一件簡單直覺不過的事情,在我眼中可能會有很多的細節要處理,很花時間之外,也很燒腦袋。

但我希望,你能在跟我的這一年過程中,找到你最喜歡的事情,開始認真投入並累積,你也會發現,在這段時間中,不只是參與我的工作,還多了一位能夠交心的朋友。

我也希望你可以捕捉我常遺漏的生活,這些遺漏的可能是一些珍貴片刻,或者是一些可能性與機會,希望你可以成為一個網子,把它們記錄,或者接住,成為你自己的一個故事,一個可能性。

讓我們一起變好,一起發揮效能,一起讓這世界更溫暖更任性一些。

最後,我也私心的希望,你的工作日誌,會成為我在低潮中的精神糧食。

所以他會做些什麼事,我這邊就不多寫了,不然整篇太長了。
再來就是請影子實習生來寫他的日誌了,大家可以用第三者的角度來窺探雷蒙德生活了(?)

影子實習生的日誌與累積

歡迎大家追蹤並且給他們一些鼓勵與回饋:

--

--

侯智薰(Raymond Hou)
高效能任性

探索現代人需要的數位工作術、聰明工作和生活品質方案,也分享一人公司故事|18 歲印度自助旅行,22 歲全遠距工作者,24 歲結婚到北京做互聯網產品運營,26 歲回到台灣和老婆打造智能工作宅,保持任性熱愛生活|▲ 最新內容在個人網站:raymondho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