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 PM|產品調研】網易蝸牛讀書「寫書評」功能點調研報告

如何結構化表達產品調研報告?

高效能任性
Published in
13 min readMay 12, 2019

--

本文大綱

  • 產品調研的情境一:競爭對手推出了新功能
  • 產品調研的情境二:自家產品準備上線新功能時
  • 熟練「產品調研」的五大價值面?
  • 獨立的產品調研流程?
  • 【實踐】原型圖訓練|AppSo 頁面原型圖還原

【功能點調研|結構化表達】知識背景

關於產品調研,主要分為:
「功能點的調研」(此篇)和「針對獨立產品調研」(下篇)兩大部分。

雖然這兩部分的流程大同小異,但都是依照「產品體驗」、「分析用戶需求」、「理解產品與功能」、「分析產品業務邏輯」、「梳理業務流程」等技能,也就是一步步加深前面幾篇的知識點,一同實踐出來的結果。

建議快速回到目錄頁,重新瀏覽過去講過的知識點:

而在實際工作中呢,通過功能點調研或者產品調研,去瞭解競品的情況,從而輔助我們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改進,是能有效地幫助我們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設計優化產品。

不同目的

一般來說,產品崗位進行功能點的調研,目的分為以下三種:

  1. 競爭對手/行業領先的產品有了新功能,需要去調研
  2. 公司產品有瓶頸/有問題,去參考其他類似產品是怎麼做的
  3. 產品崗位的人員,以自我成長和學習為目的的練習

情境一:競爭對手推出了新功能

情境一:當競爭對手推出了新功能時,產品調研

如果是競品上線新功能的話,產品崗位去調研的時候,一般需要考慮用戶有哪些,產品滿足了用戶哪些需求,用戶的使用流程,功能相關的原型交互設計等核心問題。

舉例來說,「微信的朋友圈」的功能調研,我們可能要去看它的主要用戶群體,它的業務流程,甚至是它的交互設計;或者「京東的優惠卷」的功能調研,我們可能要先去看優惠券所針對的用戶群,它的領取和產出的規則,以及優惠券的種類、運營策略和玩法,之後,我們還要看一下數據表現,也就是功能的使用情況。

再來,內容型產品可以關注用戶評論、用戶參與度、用戶打開率等等,而如果是優惠相關的營銷工具產品,那麼可以關注用戶對於該優惠的參與度,以及到最後的商品成交比例。

最後需要思考,對於自己的產品來說有什麼意義。調研產品是為了給老闆決策提供依據,所以要結合自己的產品去思考要不要抄,能不能抄,結論是什麼。

當我們明確了調研的目的和背景,後續的思考和分析就會變得順理成章。

情境二:自家產品準備上線新功能時

我們自己產品在準備上新功能時,一般也會去借鑒其他產品的類似功能。

情境二:自家產品準備上線新功能時的產品調研

針對這一類調研,我們需要關注的重點有以下幾點:

自己產品的目標用戶是誰?產品功能的現狀是怎樣的?調研的目標產品有哪些?功能的核心關鍵點是什麼?功能邏輯是什麼? 需要關注的差異點是什麼?

熟練「產品調研」的五大價值面?

  1. 學習優點
    需要獨立思考,通過表象看到內在的本質原因,多問自己幾次為什麼
  2. 開拓市場
    在沒進入這個領域之前,想看看有哪些競爭者,重點通過多維度的橫向對比判斷全局。同時也要把競品及用戶群交集的潛在競爭對手考慮進去。
  3. 擬定競爭策略
    從分析優缺點,細分人群的需求滿足情況,發展出自家的競爭策略。一般會從對方的弱點及未滿足的細分需求為主要著手點。
  4. 準備預防性策略
    透過定期觀察分析過往的運營活動節奏和類型,推測競品的可能的動向,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產品壁壘。
  5. 用於求職加分
    盡可能針對目標公司的產品與服務進行至少一個維度的分析研究,適當地表示出對產品和行業的喜愛以及自發性。

獨立產品的調研流程?

獨立產品的調研流程圖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學習了「用戶-場景-需求分析」來定位用戶需求與找出產品需求,來明確產品是在什麼情況下解決了哪一部分用戶的需求問題。

在明確了用戶場景需求之後,就要開始解剖「產品的具體實現邏輯」了。這塊主要是去看:產品的底層業務邏輯是什麼?關鍵流程和頁面是什麼?他們在原型設計上,又有著怎樣讓人驚喜的交互體驗?

這部分的分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從 PRD 的撰寫邏輯去拆解產品的實現邏輯。

再來是瞭解「產品的版本迭代路徑」,這是要明確產品目前是在生命週期的哪一步?以及去還原它過去所走過的路,在這個過程中可能踩過的一些坑。通過瞭解對方踩過的坑,去避免自己在產品設計道路上遇到類似的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節省時間,這也是這部分調研分析對我們來說的最大意義。

最後,是從「產品數據和用戶表現」,為自己的調研結論提供支撐和依據,透過分析產品的運營路徑和方法,結合迭代路徑,評估產品的優勢和劣勢?分析產品在不同生命週期,不同階段所對應的功能設計的側重點在哪裡?以及「相應的運營工作」是如何進行輔助的,又是如何滿足用戶需求?怎麼做能讓產品設計和運營共同配合,發揮出更大的效果。

【功能點調研訓練|】「網易蝸牛讀書」寫書評的功能點分析

體驗「網易蝸牛讀書」寫書評的功能假如你是微信讀書的產品實習生,現在 boss 希望你對此做認真分析:
1. 簡要說明「寫書評」這個板塊是做什麼的;並適當結合業務,分析蝸牛讀書為什麼要做這個板塊。
2. 分析「寫書評」功能的業務邏輯
3. 給出你的結論

0. 分析報告的架構

1. 「網易蝸牛讀書」產品定位

本次分析的體驗環境:
iOS 12.2(iPhone X)
版本 1.8.5

1.1 產品的定位&特色

從版本的迭代,加上 AppStore 的產品介紹,加上產品 Slogan:

「時間出新知」

可以歸納出,
蝸牛讀書的產品特色,在於下列三點:

  • 每天免費一小時(本本無價,只賣時間)
  • 領讀流問答評論(犀利提問,機制問答)
  • 共讀功能(與夥伴一起發現新知)
    致力於為熱愛閱讀的用戶提供沈浸、簡潔的電子閱讀體驗,並希望與用戶一起構建起立體化、全方位的移動閱讀社區,滿足不同閱讀層次用戶的個性化閱讀需求。

2. 「網易蝸牛讀書|寫書評功能」,用戶-場景-需求分析

2.1 用戶分析

數據來源:艾瑞諮詢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主要用戶」是學生族群和上班族(又以女性居多),至於在「寫書評」這個功能點上,我們可以將用戶群體細分為四大類:

  • 「書評閱讀者(內容接收者,讀書人)」
  • 「自媒體&作家&出版業相關組織」
  • 「企業單位」
  • 「內部運營人員」

2.2 「寫書評」功能|App 內介紹

「寫書評」功能的官方介紹文案

3. 「用戶-場景-需求」分析

上圖為 「用戶-場景-需求」的展開,可以總結如下:

  • 「書評閱讀者(內容接收者,讀書人)」
    平時有空,希望能提升自己的知識與涵養,故希望能多看看「別人怎麼看一本書」、「尋找同好與夥伴」,甚至「找到更多好的書單」;於此同時,如果主動參與評論、提問……等互動,又能獲得更多的免費閱讀時長。
  • 「自媒體&作家&出版業相關組織」
    主要是透過撰寫優質書評內容,來提升知名度,獲取粉絲流量也獲得經濟效益;出版業人員也能藉由「寫書評」的功能,做出對應的運營方針,讓更多人喜歡這特定的書籍;作者也同理,可以藉此推廣自己的作品。
  • 「企業單位」
    企業或組織單位,可以藉由書評與討論,找到合適的書籍作為教育訓練,或者解決組織內部問題(共識)。畢竟上班族(25–40 歲)的族群佔了 70% 之多,顯示出上班族都渴望讓自己更好,藉由閱讀成長,因此企業方也能透過書籍與閱讀會,給予員工培訓與相關福利。
  • 「內部運營人員」
    透過有償徵稿,刺激普通用戶生產內容,來達到「拉新、留存、促活、轉化」的一系列流程。同時,也使得蝸牛讀書成為一個優質的 UGC 社區,沈澱優質內容,增加產品壁壘,往自運營的目標前進。

3.1 初步猜測,為什麼網易蝸牛讀書,要做「寫書評」功能?

由上述兩部分,可以得知「寫書評」功能,是將產品定位(提供沈浸式的電子閱讀體驗、打造全方位的閱讀社區)進一步實現的重要功能之一。

用戶可以通過書評,行「內容發表」、「評論互動」,使得平台逐漸建構分享交流的閱讀社區,同時也滿足符合用戶輪廓的「個性化展示」需求。

或者另一方面來看,「深度閱讀」的流程,大概可以分為四個環節:「找書、閱讀、輸出、討論」;而「書評」將會讓四個環節不斷有良性循環,持續性地用戶帶來深度閱讀的價值 — — 透過熱門討論的書評,找到好書,開始閱讀書入,再產出個人感悟與心得,最後形成議題式的討論與社交。

可以說「寫書評」功能,讓蝸牛讀書的產品定位更完善,強化了深度閱讀的流程,滿足了用戶的閱讀需求、減少搜尋好書的成本,甚至,強化了平台的自運營能力。

4. 「網易蝸牛讀書|寫書評功能」,業務邏輯

4.1 【寫書評】功能在應用的入口處,一共有四:

用戶目前共有 4 種路徑,可以進入到【寫書評】:

  • 主頁 → 【領讀分頁面】 → 右上角【有償徵稿】按鈕 → 寫書評詳情頁
  • 書籍閱讀頁 → 右上角【…】按鈕 → 【寫書評】 → 寫書評詳情頁
  • 書籍詳情頁 → 下方書評區塊 → 【寫本書書評,獲時長獎勵】 → 寫書評詳情頁
  • 【我的】頁面 → 右上角【有償徵稿】按鈕 → 寫書評詳情頁

透過這四個入口,我們可以發現,
「網易蝸牛讀書」用【寫書評】把產品的核心功能串連起來:

  • 領讀頁面:讓作家、KOL快速進入書評編輯區,持續輸出優質內容
  • 書本詳情頁面:除了書本本身的信息之外,附上高職量的書評,會直接影響用戶選擇此書的評估,也可以藉由看了別人的書評產生共鳴,所以促使用戶撰寫更多,並利用「寫本書書評,獲時長獎勵」這樣的文按,刺激一般用戶也撰寫書評
  • 閱讀過程中:用戶可以在過程中透過撰寫書評,作為紀錄
  • 「我的」頁面中:繼續完善先前的可能較為零碎的書評

透過【寫書評】的功能,串連起不同的用戶群體,形成一個流通且自運營的用戶生態圈。

4.2 網易蝸牛讀書業務邏輯圖

「網易蝸牛讀書」業務邏輯圖

對於平台(產品)方來說,首先,藉由「寫書評」獲得免費閱讀時長促使普通用戶生產內容,刺激活躍;即便一開始只是普通用戶,只要通過寫書評、回答問題…等積累分數,達到 600 分以上就可以申請成為領讀人,讓普通用戶向領讀人的身份進行轉變。

再藉由領讀人寫的書評,平台將會推送給普通用戶的「領讀頁」以及「每日消息通知」,從而讓優質書評觸達到普通用戶(行為數據分析)。

此時,普通用戶會由書評來「發現好書」,並與優質領讀人建立互動關係(按贊、評論、查看動態),這樣的產品設計,也滿足了普通用戶與領讀人的社交需求(粉絲與個人品牌),最後實現「領讀人-書評-好書-普通用戶」的連接以及閉環。

4.3 與「微信讀書」的功能點對比

找書

  • 「蝸牛閱讀」:
    通過「分類」為主,加上領讀推薦和搜索來查找書籍,並可以將書籍可加入「書桌」。書桌上呈現的書籍數量有限,我認為是向用戶表達「專注閱讀」的理念,不宜過多,使自己的閱讀分心,也降低用戶的選擇焦慮。
  • 「微信讀書」:
    則以「社交」為重,如通過「好友在讀」的功能,為用戶推薦書籍,或者用戶可以直接查看好友的書架來發現好書。

閱讀

  • 「蝸牛閱讀」:
    不同於一般的閱讀產品,付費方式十分特別,是「按時間」進行付費閱讀。用戶每日可登錄 App 來免費領取不可累計的 1 小時閱讀時長。我認為這邊也是想傳達給用戶:「信息超量的時代,書籍隨手可得,更難能可貴的是,我們要能夠花時間沈澱,花時間去閱讀一本好書。」
  • 「微信讀書」:
    傳統的書籍售賣方式,以書籍為單位,藉由「閱讀時長」來兌換「書幣」以鼓勵用戶多閱讀。至於,「蝸牛閱讀」很瞭解自己的「短版」,也就是「社交基底不族」,所以推出了「共讀」來滿足用戶找人一起讀書,共享批注的需求;而「微信讀書」的用戶,強調社交與群眾的明顯之處在於,閱讀過程中,可隨時看到頁面上所有用戶的批注並進一步交互。

輸出

  • 「蝸牛閱讀」:
    領讀者是以「輸出優質深刻內容」來推薦書籍;例如提供了強大的文字編輯器、PC 端同步編輯功能,並可以對讀過的書籍進行「橫向對比、分析歸納」。
  • 「微信讀書」:
    輸出的分享,通常以「社交互動」為核心需求;
    介面以「簡潔與簡單」為主,比較股利用戶針對一本書籍,好好地去分析。

5. 結論:「微信讀書,是否要增加『寫書評』的功能?」

先講結論,不建議抄。

網易蝸牛讀書「寫書評」功能,是一個偏向運營的功能。

「寫書評」功能,解決的主要需求是:

不知道要閱讀什麼書的人,透過「瀏覽深刻的書評」,找到自己的閱讀需求;運營人員透過「免費閱讀時長促使普通用戶生產內容,刺激活躍」,實現「領讀人-書評-好書-普通用戶」的自運營循環,從 PGC 漸漸轉向優質的 UGC;把自己的短版「社交」,透過「共讀」填補。騰訊與網易兩間公司的基因有所不同,前者在於「社交」,後者更偏重「媒體」。

因此,蝸牛讀書專注走「生產優質書評」來廣泛接觸潛在用戶;微信讀書則是產品中帶著微信的社交關係鏈結,更多的是偏向「大眾娛樂」。

雖然,微信讀書現在也有【想法】這個滿足基本書評的功能,但核心依舊像朋友圈傳播類似,基於強大的關係鏈,更傾向私密的閱讀體驗,熟人間的社交型閱讀。

最後簡單來說,微信讀書,並不需要想寫專業書評這樣,特別去寫出優質的書評(因為用戶輪廓與行為特性)只需要簡單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去更符合微信朋友圈的社交性質。況且,如果需要優質的內容,微信讀書還有強大的公眾號平台做為支撐。

謝謝,看到最後的你

若喜歡我在 Medium 的內容,可以拍個手(Claps)
也歡迎「分享」到社群網站給更多朋友。

除了 Medium 平台上的拍手,這邊也希望您拍一下,我會直接獲得對應獎勵的!
最近正在找下階段的職涯發展(2019 年八、九月可上工)
希望產業:遊戲、智能家居(AIOT)、To B 產品或服務
期望職位:產品、運營、商務&市場
公司規模:1000 人以上
有興趣的聊聊的朋友,歡迎 LinkedIn:www.linkedin.com/in/hou-raymond

轉載與邀稿合作

Email:raymond.hou.ch@gmail.com

--

--

高效能任性

探索現代人需要的數位工作術、聰明工作和生活品質方案,也分享一人公司故事|18 歲印度自助旅行,22 歲全遠距工作者,24 歲結婚到北京做互聯網產品運營,26 歲回到台灣和老婆打造智能工作宅,保持任性熱愛生活|▲ 最新內容在個人網站:raymondho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