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首,我確實不認識家鄉。
有意識以來,我對我家鄉的印象就是,「家-學校-補習班-廟口-車站」,其他街道、景區在我腦海中可說是模糊一片,就是你問我哪條路該怎麼走,我回答不出來的那種情況,可以說是一位長居的過客罷了。
不過,這種漠不關心,在我國中畢業前往台北讀高中時,起了些許變化。
印象很深刻,在高中時,只要朋友聽到我住在北海岸,臉部表情都會很精彩,不是眼睛大張,不然就是聲音高亢的驚訝問到:「那你是怎麼來的?你家那邊的交通工具,都是搭牛車嗎?」嘿,這可不是開玩笑,記得第一次聽到時我會激烈又認真搶解釋,不過聽了第二次甚至無數次後,乾脆直接應和說「對,我阿公凌晨駕牛車從山上載我到車站,趕搭一天兩班的公車」,用自暴自棄態度滿足提問者的幻想。
不得不說,這算是我人生中,首次體驗到的城鄉差異,既好氣又好笑,當時心中暗想著「城市人很假掰,世界很大好嗎(白眼)」、「再無知也該知道鄉下也有大眾交通工具吧」這種說出來會被討厭的話。不過這時我突然想起,人家的謬論有其道理,但我自己呢?我到底有多了解自幼生長的土地?當別人問起時我能做什麼樣的解釋?
衝著這點小小疑問,我的心境有了些許變化,不管是以前我最不愛參加的社區集會也好,或是哪條街上新開了新餐廳也罷,小妹我慢慢開始去認識家周遭的環境,而離我家大概二十分鐘車程的老梅青山瀑布步道,正是其中之一。
挑了平日上午,麗雪騎著125摩托車,載著我沿著台二線慢慢騎往老梅。一路上,不意外的鄉下風情與北海岸特有的海景,再搭配偶遇的廟會陣頭嗩吶與電子花車配樂,有了那麽一點怪異趣味。
印象中,麗雪在老梅國小附近轉往山區走,約莫以時速20騎了15分鐘左右抵達步道登山口。登山口處有一個大乘涼亭,旁邊三三兩兩的在地攤販,趁著遊客來時,擺賣自家種的芭蕉、地瓜葉、竹筍等農產品,十足鄉下風情。
從小就耳聞青山瀑布大名,因此出發前特別查了它的來歷。青山瀑布位於老梅溪上游的尖山湖,因此昔稱「尖山湖瀑布」,因著高聳的竹子山匯聚豐沛水量,水流便順勢流經具高度落差的溪谷斷層,因此形成山林中的青山瀑布。
而依慣例,跟麗雪在山下拍了張遊客照後,我倆便戴上帽子、手扛礦泉水一路向上。
一開始,就是約莫百階的石階梯迎賓,我倆一路緩爬、一邊觀察周邊竹林間的筍子(爆料:某人還妄想偷挖),曬著烈陽走了五分鐘左右,就從階梯來到平台處。抵達平緩的石階時,氣溫瞬間低了幾度,感覺像是從火爐瞬間泡到冰水裡面,讓我真實體會到為何大家夏天要前往山上避暑啊!
繼續往前行,路徑的左側出現當年灌溉梯田而修築的坎底寮圳,而圳中緩流的山泉水緩緩暢流,不滿汗漬的雙手忍不住地捧起清水,哇,無比沁涼~
循著水聲淙淙,悠閒的漫步在步道上,四周除了有青山與老梅溪一路相伴,還有各式生長姿態獨特的林木互為左右,時而回首海岸處,看丘陵起伏,舖陳梯田處處,享受登高賞景的快意。
走往青山瀑布後半段,平坦的石階會變成大小不一的石塊,景色開始原始之餘,空氣也開始更加透涼。沿路上,枯黃與翠綠葉片四散,石頭、樹木上也都被苔蘚們所爬滿,眼睛所及都是生命力的展現,難怪乎不少遊客拿著商品倚在石頭上,靜靜的拍起商品照,夠有品味。
爬了約半小時,我們終於站上青山瀑布前的木棧道,聽著由上往下沖積的溪水聲,一邊享受微弱的水氣拍打臉的涼爽感,暑氣瞬間消散,阿,多享受的瞬間!
登山就是這樣,過程辛苦,不過一旦抵達目的地,剛剛到底經歷了些什麼就不是重點,看著三三兩兩,年約五、六十歲的遊客在瀑布下撫摸溪水,笑談可以藉此實現願望等鄉野傳說,不自覺我跟麗雪臉上都是微笑,真好。
小提醒:
對於年輕人來說爬上去不是太累,但對許多長輩來說,看到階梯容易心生抗拒,再加上後面要踩踏崎嶇、易滑岩石路,若對自己膝蓋骨不是很有把握者,走到一半就可以了(去踩踩水、感受森林浴很棒)。
不過,平常不運動的麗雪實際走訪後,對於青山瀑布步道的景色、解暑的山林溫度讚不絕口,相信走跳青山瀑布一點都不難啦!
交通資訊
大眾運輸:
於淡水捷運站前、基隆火車站旁搭乘兩地對開的淡水或基隆客運,於「老梅」站下車。下車後沿「豬槽潭路」前往至青山瀑布,步行約90分鐘即可到達。
自行開車:
- 高速公路國道3號(基金交流道)→2號省道→萬里→金山→石門→老梅【2號省道約26公里處左轉豬槽潭路(於行人路橋旁)】
- 高速公路國道1號(五股交流道)→64號快速道路→八里五股(往淡水方向)→關渡大橋→竹圍→紅樹林→2號省道→三芝→石門→老梅【2號省道約26公里處右轉豬槽潭路(於行人路橋旁)】
- 臺北→士林→關渡→竹圍→紅樹林→2號省道→三芝→石門→老梅【2號省道約26公里處右轉豬槽潭路(於行人路橋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