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龍潭|十一份觀光文化園區
2023年清明時節,終於迎來苦悶小資族作夢也會笑的珍貴五連休,原打算趁機爬座小山活絡活絡筋骨、與大自然來場深度對談,卻想起古來清明節容易雨紛紛的氣候,便打消這可能讓自己滿身泥濘的計畫,另謀他處。
承蒙子翠之福,其陶藝界神鵰俠侶的堂姊及姊夫,近期在桃園龍潭設立陶藝工作室,熱情邀請親友到訪參觀、玩陶,而我有幸搭上這便車,體驗人生首次捏陶的滋味。
姊姊與姊夫的陶藝工作室,名為「陶喜滿緣」,它座落在龍潭新打卡景點「十一份觀光文化園區」中,讓從未到訪龍潭的我好生驚艷。
先來好好認識這2021年11月對外開放的十一份觀光文化園區。它就在石門水庫附近石管局內,為推進地方創生,桃園縣政府與北水局合作,將前身為佳安市場、舊花園餐廳及舊宿舍的區域重新規劃,改造為結合在地、永續自然的觀光園區。
此園區是一座兩層樓高的建築,一樓設有咖啡廳、食堂、展示廳等空間,假日時常舉辦文創市集,讓小農或藝文創作者有機會與大眾面對面;二樓則設有美術館,不定時安排主題策展,分享潛力新秀藝文作品,成為近期桃園藝文新平台。
同時,園區附近的石管局大草坪,是旅客必逛的拍照景點,只要天氣合宜,絕對適合來場戶外野餐好好放鬆乘涼,吸引不少文青、親子訪客到訪。
而此次的重頭戲「陶喜滿緣」,就位在佳安社區的老房舍中。老房舍被稱為十一份宿舍群,現存有兩百多棟,是早期石門水庫興建時,美國工程師來台協助時所居住的房舍。
有別於都市中的水泥叢林,十一分宿舍群雖僅一層樓高,但其保留眷村建築風格,搭配附著蕨類攀藤的紅磚圍牆及沉靜的社區氛圍,默默吸引國片前來取景拍攝,意外成為不少遊客駐足的祕密景點。
「陶喜滿緣」的工作室前,建有一道低矮圍牆,圍牆後種有一棵我說不出品種的細長綠樹,而工作室水泥牆面上的窗櫺四周,擺著一盆盆小植栽點綴,畫面簡單樸實,遠遠看著卻有一股說不出的美感,是我暗自欣賞的風情。
在老師們熱情的引領下走進工作室,映入眼簾的就是為數眾多的陶藝作品,那一個個大小不一、顏色古樸的工藝,如茶壺、咖啡濾杯、杯碗、花器以及小助教們充滿創造力的作品(請原諒我講不出實際作品分類,總之是藝術準沒錯),錯落擺在木櫃展板上迎賓,姿態曼妙,讓我的身體不受控地走上前,小心翼翼的用視覺和觸覺近距離把玩著。
其實捏陶對我來說,一直被歸類為「進入門檻高」、「想接觸但又不知怎麼開始」的藝術活動,這也是為什麼,每次起了到鶯歌玩陶的念頭,光想著路程之遠,念頭瞬間被我掐爆。這樣的前因,也讓我莫名對陶藝家及捏陶產生敬畏感。
把握難得近距離與陶藝家聊天的機會,問了一堆製作問題,初步了解陶藝品的特性,開了小眼界!
稍微熟悉工作室後,我們再次回到作品陳列區隨意逛逛,突然間眼睛一亮,原本簡單的木桌上,頓時變成玩具展示會,原來這是助教的小巧思,配色和擺盤很讚。
我們約莫十點多抵達工作室,欣賞了美麗的藝術品及喝了苦甘的茶後,熱情的堂姐及姊夫,準備了美味的私房料理招待我們,身心靈難以言喻的舒暢。
享用完美味的私房料理後,休息片刻,姊夫(恕我無禮,都跟著子翠喊叫)便拿出包著塑膠袋的長型陶土,以及報紙、長木板、切割線、滾輪、雕刻刀等家私,正式為我們講解每一道捏陶的步驟。
為了讓菜逼八的我們有信心,這次我挑戰製作馬克杯,子翠則選擇少捏了個提把,做花器(子翠說她做水杯)。首先,姊夫拿出切割線將陶土依序切割成高度相同的泥片,當作杯身。
切割完後,姊夫又摸了摸陶土思考了下,二話不說,拿出瓦斯噴槍,點火,砰,緊接著輕巧炙燒泥片,讓附著在土中的過多水氣蒸發。
等到陶土乾濕達到平衡後,我們將泥片墊在報紙上,這時,姊夫一邊從塑膠盒中挑選起有著不同圖樣的木頭滾輪,一邊示範按壓杯體圖案的訣竅後,就讓我們自己動手做。
不誇張,第一次玩陶土還真會抖,生怕自己一個力道不對,壞了整鍋粥。好在姊夫老神在在地「沒事,雙手記得扶好滾輪」、「壓歪了、力道輕了點也沒關係」提點,最終我們順利將各自選擇的紋樣壓在了陶土上。
接著將波浪紋陶土片,輕輕裹在圓形塑膠管上圍出杯體,大略將重疊的多餘陶土畫個註記後削除,再把對接的陶土用土黏緊壓平,形成馬克杯的杯體。
隨後我們拿起另一片陶土,用模型壓出杯子的圓圓底座,再將塑膠管輕輕地拿起。
將杯體和底座對齊,讓兩片土裡裡外外的黏緊、修整一下杯口。(我自首,此步驟幾乎是專家一手完成)
緊接著用噴槍再炙燒一下陶土表面(或多或少會聞到些許走在雨後出太陽草地上的味道)。
做到這裡,子翠的花器大功告成,而我則在姊夫的幫忙下,接續捏出馬克杯提把,黏在杯體上才算全部完成,鬆了一口氣。
上面這杯是堂姊親手釀造的梅酒,一邊捏陶一邊還能品嘗淡雅酒香的風味,十足享受。
在體驗陶藝的過程中,小助教們也在一旁捏著自己的作品,仔細一看,童趣的貓咪姿態栩栩如生,創造力十足,期待作品燒製後的樣貌。
上面兩個小貓咪,是子翠與我的作品,不比較不知道,怎麼助教隨性的貓咪創作,光氣勢就大勝我們。
閒暇片刻,堂姊與姊夫們發現陶土還有剩餘,便提議再做一個小盤子,因此我們把握機會,將土裁成長方型,隨後和做馬克杯的方式一樣,挑選圖案滾壓上去,製作成盤面圖樣,滾壓完成後,雙手輕輕的將四邊往上捏,略略形成包覆感,以後要當餐盤、皂台都可以。
陶藝界神鵰俠侶正在幫我的盤子增加設計細節,菜鳥我在旁邊看著大師出手,隨便一點線條按壓,都是數十年的經驗累積,看到這,我默默的退到討論圈外,拍下了這一張照片( OK,其實我是拍系列照)。
在結束手作課程後,我們將作品放置在一旁的櫃上,與老師們客製化訂單一起列隊,共同等待下一梯次的柴燒。
小助教們好客,閒暇之餘帶領我們欣賞工作室周邊環境,看看花看看壁畫,數數隔壁店家所販賣的多肉植物,順道在雨中拍了美照、騎了自行車玩耍嬉鬧,就這麼歡快地度過了藝文情調十足的一天。
結束清明假期後,又回歸兩點一線的上下班生活,日子匆忙卻略帶平淡。忘了是哪一天上班日,收到子翠傳來的訊息,下意識以滑鼠輕點兩下,意外看見兩張有意思的照片。
「大雨沃佇你的身軀,寒風伸入我的龍骨,咱展翼親像初生的鳥仔,用全身的氣力……」,耳機裡一邊傳來鄭宜農呢喃的閩南語樂曲,一邊我偷偷放大圖片,仔仔細細觀賞,經過千度高溫柴燒後陶器所呈現的姿態。
與常見的電窯、瓦斯窯不同,有著千年歷史的柴燒,顧名思義就是燃燒柴薪燒製陶器,而在高溫烤製下,柴燒輕細的灰燼,隨著窯內的熱氣飄散,落在了坏體上,形成色澤質樸、豐富肌理的自然灰釉,給人一種不勻稱之美。
這樣的美,沒有任何規則性,上釉與不上釉、柴火溫度控制技巧等,皆是影響作品的變因,也是最迷人之處。其實有些難形容看見自己親手捏的陶土入窯燒後的感受,經過老師們上釉點綴以及柴燒後,杯面、盤面上自然拙樸的火痕粗糙感、不同的色彩變化,令人眩目也驚艷。
謝謝陶藝界神鵰俠侶的幫忙以及熱情招待,讓我體會捏陶的樂趣,也看見藝術家對於美學的堅持。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陶喜滿緣』體驗課程資訊
體驗客群:年齡層不拘,歡迎大小朋友一起玩。孩童則需家長陪同。
課程費用:杯子及盤子教學體驗,共1,380元。
所需時間:約一至兩小時。
所在地點:325桃園市龍潭區安西路4巷1弄6號
聯繫資訊:陶喜滿緣臉書
備註:授課時段需事前與店家溝通,若跨中午時段,陶喜滿緣亦提供付費午餐便當及代訂服務,同時歡迎自帶餐點。
(課程資訊及費用不定期更新,詳情請洽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