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途.想像」青年商討日營
當天的筆記
Published in
4 min readFeb 14, 2017
培靈訊息:劉進圖
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四十:31)
耶和華說:「你若與步行的人同跑,尚且覺累,怎能與馬賽跑呢?你在平安之地雖然安穩,在約旦河邊的叢林要怎樣行呢?(耶十二:5)
你未曾把我交在仇敵手裡,你使我的腳站在寬闊之處。(詩三一:8)
個人的靈性反思,未能扣連信仰的群體性和公共性?
枯竭
- 雨傘後的枯竭
重擔
- 歷史的傷口、人際關係的撕裂
- 群體關係?社會氛圍及觀點不同
自義與求主垂憐
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 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 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 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 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路十八:9–14
- 要防備自義的禱告,求主垂憐。
- 上帝使我們看見命途想像。
「政治」工作坊
主持:雷競業
講員:劉紹麟、梁繼平
劉紹麟:末日想像與香港政治
- 一開始己經驚共產黨,但亦有人選擇冷靜面對。
- 80年代中:香港政府為強化立法局作為民選立法議會的權力,提出《立法局(權力及特權)》條例草案。但當時惹來市民反對。因擔心立法局的權力過大。
- 市民不理解香港政府背後的動機,但亦擔憂共產政權。
- 以務實或同情/理解方式應對中共政權的人士被邊緣化/排擠。
- 2012年起,香港社會進入(集體?)歇斯底里狀態,以獵巫方式公審「賣港」敵人(拆大台)。
- 另一方面,年青人出現戀殖的心態。對殖民地時期出現不切實際的幻想及理想化、浪漫化英殖時期的管治。
- 想像(建構?)出來的中國及英國?
- 坐困愁城與勇武
- 對香港過於浪漫化的想像。但這種 idealized 的想像其實是一堆 conflicting policy goals!
- 例:房屋政策:是否要死守郊野公園?如發展粽地,當中的經濟活動(legitimate 的)如何安置?
- 香港人花了很多時間「專心地驚」
- 由恐懼主導的政治局面,其後果是?
- 務實回應?(坂本龍馬與船中八策 )
- ref. 鄭立:革命就是創業?坂本龍馬創立的「龜山社中」
- 回應:告別恐懼
- An agenda for hope
- 屬靈回應:Inner strength and serenity
梁繼平:對政治的若干反思(基督徒有什麼 moral resources 提供給社會?)
- 政治是運用權力支配他人,但這也是主體與客體的關係。
- 政治是關係的切入。
- 行使權力的方式可以是以暴力使人屈從,或提出願景吸引他人跟從。
- Politics and modernity
- Liberalism (Democratism): 重視個人的價值、個人權利和自由)
- Collectivism(Authoritarianism): 重視集體(國家)價值、國家整體利益。
- Contingency of modern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tatus
- Capitalism 重視個人產出,以 SES reward 個人。
- Bureaucracy 重視程序(How),而非原因(Why)
- 梁以上兩項推導出掌權者 mastermind 人民非政治化(有 bug)
- 基督徒是 averting choice 的群體。(不太同意)
- 基督徒偏向 judging others。
- 但政治是作出選擇的行為,因不同的 moral teaching 及 moral standing 而令信徒群體與大眾社會脫節(?)
- Averting choices 因為 averting risks,所以信徒傾向反動。
自由討論時間
- 恐懼從何而來?
- 在急於中華文化切割的過程中,香港人放下了中華文化 traditionalist 的一面,因此失去了文化底蘊。相對於英國文化而言,語言文字背後蘊含著一套整全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