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議員的投票取向
本文亦於獨立媒體刊載。
外國曾經有人對議員在議會內的投票取向做過一些分析,香港也有code4hk做過類似的分析。本文將會嘗試將全體立法會議員的投票取向分析,並製成圖表。
數據收集
(如對數據收集及分析方法沒有興趣,可跳至下一段) 繼承殖民地時代的遺風,香港立法會至今仍然保持著公開議會大部分會議的逐字記錄(即 hansard )及投票記錄。之前的投票記錄是立法會秘書處以 PDF 格式逐頁上載,後來秘書處開始利用 XML 格式發放數據,有了 XML 數據之後,就可以直接下載及轉換數據進行分析了。所有程式碼及數據資料已放在 github。
有關數據整理的前設
在將投票記錄轉換為數值時,我將「贊成」編為1,「反對」編為-1,「棄權」、「出席」、「缺席」三者均編為0。(「棄權」、「出席」、「缺席」三者項顯示議員不認為他的表態是重要的,故編為0。)
分析方法
下載及處理好投票數據後,就可以進行分析了。在網上分析德國聯邦議院議員的投票取向中,作者使用了 SVD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將議員的所有投票決定「壓縮」成為三個最重要的向度,並將其顯示在圖表上。在分析香港立法會議員的投票取向時,我利用了 SVD 和 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兩種統計分析方法。兩者在數學上相似,而得出的結果也一致。所以在程式碼上,你會看到兩種不同的統計方法。
簡單的原理是:在立法會大會上的每一項議案,都由70位議員投票表決,而每一個議員都有各自的取向。每一位議員的投票取向便代表了他們對該議案的看法。而每個議員對所有議案(整體而言)都有其獨特的政治取向。藉由一併分析所有的表決結果,我們便可得出議員之間的投票取向差異了。
結果分析
分析得出的結果,除了印證了一般市民對立法會內不同黨派的政治取向外,也顯示出其他未被注意到的特徵。
如圖所示,立法會內屬不同的政治派別的議員,投票的取向也大致相近。值得留意的是,主流泛民甚至比建制派的投票取向更為相近。而建制派方面,土共勢力與工商界各自分開,但仍與泛民的取向大致不同。(註:圖中央的是曾鈺成,按議會慣例,主席不投票,故他的取向為0。)
泛民主派
上圖為泛民議員的投票取向放大圖,可見主流泛民的取向高度重疊,民主黨(DP)、公民黨(CP)、工黨(LAB)、民協(ADPL),及教協(PTU)都重疊在一起。至於公專聯(PC)、街工(NWSC)及新民主同盟(ND)則在「主車群」外圍。至於社民連(LSD)和人民力量(PP)則另外在圖上較右的位置。無黨派(IND)泛民方面,由上而下為:梁家騮、黃毓民、李國麟。
親建制派
建制派方面(放大圖),可見工聯會(FTU)及勞聯(FLU)在圖下,並與其他議員有一段距離。民建聯(DAB)主要在圖左(除了曾鈺成保持中立,在圖右外)。而工商界的議員均在民建聯的上面:自由黨(LIB)、新民黨(NPP)、經民聯(BPA)、專業會議(PF)及公民力量(CF)。無黨派(IND)的建制派議員方面,在民建聯與工聯會之間的是謝偉俊,而與民建聯重疊的兩位分別是左面的謝偉銓,及右面的陳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