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路上》觀後感

一套以動畫包裝的政治片

Yellow Candle
甘草檸檬的百子櫃

--

內有少許劇透

在 #hkiff 看了《幸福路上》,事前已有心理準備,本片雖然是動畫,但題材既然選擇在解嚴前後的台灣,想必對政治會有所著墨。觀影後果然如此。

以下兩篇文章已經將本片的政治意涵鉅細無遺地列出,在此不重覆。

動畫與現實間的距離

綜觀本片的主要論述,離不開身份認同、本省外省、藍綠光譜、以及威權政治與轉型正義的討論。而本片可取之處,正是它以動畫手法處理台灣近四十年巨大的社會及政治轉變。故事主角林淑琪出生的那天就是蔣介石逝世當天,這正正說明導演的意圖 — — 以故事主人翁的成長敘述台灣在解嚴及經濟成長時期的變化。從解嚴、野百合學運講到政黨輪替、太陽花學運,這是意料之中,但令人意外的,反而是導演處理校園內的威權,及戒嚴時期白色恐怖的手法(這也是導演選用動畫的其中一個原因),以小女孩的夢境和想像,去借代現實生活的壓逼和極權,這是十分可取的。但另一方面,片中亦以台灣近四十年來各樣重大的歷史事件,提示觀眾時間的推進,以至片中的 detail 位皆力求真實。在小女孩的幻想世界與真實歷史之間,令觀眾亦不致於完全脫離時間的軌跡。

海峽對岸與太平洋的彼方

片中不同人物的故事,均與美國扯上關係。的確,戰後的台灣跟「美援」這回事分不開。但到主角長大,劇情安排她到了美國,後來又嫁給了一個美國人,甚有政治反諷意味 — —故事中大陸這個政治實體竟然完全缺席,不知道是導演有意為之,還是在敘事之中,大陸對於一般的台灣人是完全無關的?這我沒有答案。

本片在香港會上正場,對台灣近代史不太熟悉的香港觀眾觀影時可能會較為吃力,可以先看看以下的影片補一補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