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在荷蘭TUe(Eindhoven)機械系-教育篇

蔡宗諺
Yen’s Europe Life
10 min readJun 29, 2021

在台灣寫完兩篇關於申請的心得後,這個部落格就已經荒廢好久。直到現在已經碩二快畢業,是時候把一些心得記錄下來。之前那兩篇申請心得直到現在還是有不少人看過,連隔年度來的同學也有人看過我的心得,果然還是要留下紀錄才有影響力。

這篇主要想要討論荷蘭碩士教育體系,過去在台大機械系四年的教育,修習160學分,同時也有一年半的專題訓練,並且產出一篇國際研討會的論文,想以這樣的背景去比較兩國高等教育體系的差異。接下來都以自身觀點出發,歡迎留言討論。

1. 學期制度(semester v.s quartile)

在台大的規範下,以授課滿十八小時為一學分,實習或實驗每週二至三小. 時為一學分。因此課程安排為18週,一週兩到三堂課。考試通常為兩次分別為期中考及期末考。此外,機械系的必修課程上常有兩次期中搭配一次期末的方式。假定為兩次考試,則期中考大概是學期開始後第九週考試。而開學第一週常有不成文規定不上課或者不上滿指定時數。所以實際學習大概為七週後就迎來第一次考試。

荷蘭的教育則是把一整個學年分為四個quartile,每個quartile約為十週,前七週為教學,第八週則為複習階段,老師不得教授新的知識,最後兩週為共同的考試週,因此可能全部的課程都在考試第一週結束。quartile中間並沒有假期,幸運的話可能考試第二週可以放假,不幸的話就是直接接續下一個學期的課程。一學年中主要的長假是聖誕節,約有兩個禮拜的假期,但此時學習已經來到第六週,期末報告跟考試的時間也極為逼近。需要衡量學習情況才能決定假期。

可以看到其實兩國的從開始學習一門新知到考試的長度都約略為七週,但自身獲得的學習體驗差異巨大。

2. 學程規劃

我選擇的是Master’s program Mechanical Engineering,首先入學時候需要再繳交一份 CV 跟 Motivation letter 去選擇想去的組別,稱為Master Allocation Procedure。總共分為下列幾個組別,括弧內為2021–2022機械系個組別可容納人數:

1.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 (54)
2. Dynamics and Control (40)
3. Energy Technology (42)
4. Mechanics of Material (41)
5. Microsystems (25)
6. Power & Flow (43)
7. Polymer Technology (31)

學生選填三個志願,並繳交所需資料,開學前就會收到分組結果,我也申請到第一志願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 的研究組別。如果已經有特定想要研究的主題,其實可以直接申請相對應的碩士學程,像是TUe有機械跟電機系合開的System & Control master。此外也有就是汽車、材料等機械相關的碩士學程。好處很明顯,以System & Control master 為例他們可以修電機系開的控制課程並且列入學分,很多的先進控制課程都是由電機系老師開設,申請時可以多參考。

此學程規劃為期兩年,修完120 EC,預計每年修60EC。第一年得60EC為課程學習,包含:

  1. Core course (20EC)
  2. Specialization (20EC)
  3. Individual program (15EC)
  4. Professional skills (5EC)

此處專指機械系的課程規劃,不同系所課程組成略有差異。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須符合系上規範推薦https://assets.studiegids.tue.nl/fileadmin/content/Faculteit_WTB/Graduate_School/Masteropleidingen/Mechanical_Engineering/Core_and_Specialization_courses_MW_2020-2021.pdf

裡面有推薦修習此課程的研究組別。但這裡就可以討論另一個有趣的制度Mentor!

Mentor制度

在分配完研究組別後,必須找到一個Mentor,根據不同組別可能是自己找老師談或者被指派特定教授為Mentor。在第一學年規劃課程時可以詢問他的意見,並且經由他的同意才可以選擇課程,主要看你的學習規劃跟課程的適配程度。之後的實習跟論文也是由Mentor幫助跟引導。許多行政文件也需要他的簽署。

我在找Mentor得時候就有搜尋有興趣領域的老師,他是TUe scooer robot 的領導人。TUe的團隊在每年的RoboCup都拿下優秀的成績。因此有個實力堅強的團隊,許多學生也選擇在這個團隊做畢業論文、實習,甚至還有正職。

https://www.tue.nl/en/our-university/departments/mathematics-and-computer-science/the-department/news/features/soccer-robots/

Internship and Graduation project

第一年為修課,第二年的學期安排就是實習跟畢業論文。

  1. Internship (15 EC) 11weeks
  2. Graduation project (45 EC) about 11 months

通常學生必須先完成實習,短暫的在業界工作,了解職場文化以及尋找有興趣的題目,並且鍛煉基礎的寫作溝通能力,再來進行畢業論文。未來有機會會有單獨文章詳述我的畢業論文經過,此處僅是描述學程規劃。

到此已經講完機械系碩士學程的概述,接下來的篇幅會來講教學現場所感受到學習架構的差異。

3. 知識性課程教學

關於荷蘭TUe知識性課程的教學,我想分別以下列三點優勢來描述差異。

  1. 一學年分成四個學期,可以有更多不同方向的課程

同樣以台大機械所為例,一整年開設控制相關的課程約為五門(線控、強韌、數控)、而電機所約為七門。但在TUe一整個學年關於控制的課程,在機械系就開始超過15門、而電機系開設超過10門相關課程。

更多的選擇搭配上較短的學習長度,學生在選課以及尋找有興趣的課程上面擁有更多的彈性。課程也從基礎的 system theory for control 到進階的
Advanced motion control 甚至是所有相關論文都是授課教授寫的Hybrid system and control。學生可以按照學習進度去規劃想在控制領域鑽研得部分。也更明確得分隔出不同的研究方向。

2. 優秀的助教制度與課程時數規劃

每門課程會有一個對應得Time slot像是我曾修過的 Multibody and non-linear dynamics,他對應的Time slot 為 A (Mo 1–4, We 9–10, Th 5–8),以及5 EC。
表示一週規劃共有十個小時的課程,但不是這十個小時都在授課。基本上教授授課約為四個小時。那其他時間是做什麼的?

答案就是助教時間!這段時間叫做BZ(self studying),第一學期上課的時候還搞不懂他的目的,但實際體驗過後覺得效果卓越。由於課程安排緊湊,基本上第一週開始就有作業可以練習,但難免遇到問題,所以BZ就是學校已經安排好你的唸書時間,通常就是兩節正式授課後,剩下兩節為自習時間,此時助教就會在場協助解決問題,關於上課不了解的地方可以討論。明確的設立的助教時間,可以避免花時間安排office hour 或者是寄信詢問的繁瑣過程,還可以私下再約額外時間詢問問題。雖然額外安排了六個小時,但基本上還是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掌握一門知識。所以一個quartile修15EC已經壓力不小,荷蘭人只要付較低的學費,所以常常選擇花兩年半到三年才取得學位,日常還可以安排打工或者實習。

3. 導入業界工程難題的教學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是全世界和業界產出論文的第一名,位於荷蘭的科技重鎮Eindhoven city,過去整個城市都是Philips的工廠,現在則成為像是竹科的科技聚落,半導體工具機的世界唯一ASML,世界最大的車用晶片供應商NXP等等,也被稱為歐洲矽谷。

因此在課程中,有時教授會展示他和業界最新的研究方向,像是和ASML研究如何改善雕刻機的精度,已經開始把加工時的熱能散失也考慮進來,諸如此類的展示加深的學習與工作的連結,真的把工程領域的專業知識轉化成實際可以應用的解決方案。即使同一門課已經教授超過十年,但還是可以看到老師們不斷在精進自己並且帶給學生新的刺激。

4. 非知識型課程-專業能力訓練

除了知識性課程的訓練,機械系還有兩門專業能力訓練的必修課程 — career development 和 teamwork and academic writing。 Career development 主要就是求職相關的訓練,從CV、SOP撰寫到個人兩分鐘pitch,特別的是課程找來各公司的HR去review 我們的CV and Pitch 並且給出專業建議,課程通過的標準之一就是公司的HR願不願意給你面試機會。

但這裡主要想要討論得是teamwork and academic writing 的課程,這門課帶給我很大的文化衝擊。課程規劃是一門課18人,有三個實驗儀器,根據自己喜好選擇有興趣的儀器,做相關的文獻回顧,並自己制定研究目標。透過他組員合力完成一篇學術文章。我選擇得是一個磁力懸浮類似避震系統的儀器。每週開會討論研究進度以及任務分工。

第一樣感受到文化衝擊的事:嚴格遵守議程

上圖是某一次我擔任Chairman時的議程,可以看到時間間隔以分鐘計算,而主持人會嚴格按照議程進行,如果討論不出結果也會記錄下來並且推進討論。每個人在會議開始前要繳交一週的任務回報,並且讀完其他人的回報資料。因此討論的時候每個人都已經充分了解討論內容,以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這樣的效率令人震驚。

每個組有個Tutor會檢視會議進度,並且仔細閱讀每個人的每週回報,有沒有花時間準備會議一目瞭然,Tutor會在會議開始和最後做總結,並不會打擾會議進行。

第二點的文化衝擊是: Peer review

每次會議結束,每個人需要對同組其他的這週的進度以及會議表現做peer review。像是今天準備的題目很精彩、議程掌握度良好。當然也需要批評做不好得部分像是準備不足、太少發言等等。在台灣幾乎不會當面去評價一個人的表現,但在這裡很公開地談論優點缺點以及改進,一開始很不習慣,也無法提出有建設性的批評,但隨著每個禮拜的會議,會開始更注意組員的表現以及書面報告內容。我覺得都有助於組員和自己得成長。最後期末也需要交出一份對其他組員的review,Tutor會根據這份以及自己的觀察給予分數,此時也可以提出對分數的意見。

這門課讓我收穫很多,了解到荷蘭人職場上的模式,以及有話直說有憑有據的評價別人的方式,一個有效率的會議可以帶來得改變是巨大的,希望以後我也能好好掌握這門藝術。

這是重新開始寫Medium的第一篇文章,希望未來會繼續持續產出歐洲留學的心得,或者是好想寫遊記!

宗諺寫於 2021 June 29 Eindhoven 口試前四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