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美國大媽布魯奇文章談Kazdin Method

Yen Yi-Ming
yenyiming
Published in
7 min readJan 23, 2017

前言:
因為此文非常之長又非常之好,為了隨時能取得這篇文裡的重點資訊,我做了些摘錄,讓自己不時能翻開查看,也貼在這裡給大家參考。詳情還是請大家先爬整篇文章才能了解。

目前的實驗結果:
目前我只有拿「在外面走路要跟媽媽牽手」這個來實驗。膨膨牽手應該就跟所有的小孩一樣,愛牽不牽的,情緒好的時候還ok,在比較累時、特別想玩時,會拒絕牽手,這時候說教也很難達成牽手,不能硬抓,會生氣甩開,變成得半護著小孩回家,搞得大家情緒都不好。

一開始我就是只要膨膨有牽手,我就大力讚美,說:「你好棒喔!謝謝你牽我的手,我現在好有安全感喔,我覺得好安心,你沒有忘記牽我的手我好開心。」然後親一下臉頰或抱一下。這些讚美之詞也是蠻真心的,雖然我有點做不到超級誇張讚美,但跟平常偶爾的小小讚美相比還是有明顯的差異。每次他放開我的手,直接跑去玩路邊的東西時,我就走過去說:「媽媽的手沒有牽牽好沒有安全感喔」「你忘記我的手了啊」膨膨就會趕快過來牽我。

這樣進行個一週左右吧,膨膨現在出門幾乎是從頭牽到尾,除非我說「我們在公園了,你可以自己走」。就算他要去摸路上的任何東西,也是拉著我去,而我被拉過去時也總是欣然停下來等他玩一陣子。他已經不太會突然放開手跑去玩路邊的東西。現在我已經懶得大力讚美,因為已經收到效果,我會簡單的說「謝謝你牽我的手」或著是不說什麼。

冷處理負面行為:
文中有提到『父母要「挑對」不要「挑錯」』,讓我想到聽到理科智慧家庭王國和教授所說的「正面語言」,對孩子不是正面的語言不要說,囉唆碎念都是負面語言。面對孩子的負面行為不予以關注,冷處理,孩子發現這個負面行為媽媽不感興趣,自然就不做了。你越唸孩子,越罵孩子,孩子只會覺得「誒,媽媽對這個有興趣!」因為小孩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引起父母的關注,你的「熱情處理」會引起孩子的「積極回應」(就是在繼續做出父母不喜歡的這個負面行為),跟這個「挑對」不要「挑錯」的說法是很近似的。

以下是我從文中擷取的摘要:

— -
想要立刻幫孩子矯正的行為,到底該如何是好?

1.堅定地給予指令,不要給予多餘的注意,不要隨他起舞、多做解釋或是聊起其他的事情。不給予任何正面或負面的關注,只給予堅定而簡單的一步步指令。

2.Kazdin Method
『了解孩子行為的動機原因』固然重要,對『改變行為』的幫助卻不大。
A B C:
A是Antecedent前置
B是Behavior 行為
C是Consequence後果

我們要求孩子去做某事時,就是所謂的「前置」,前置也就是孩子的行為之前發生的事,前置擺出行為的舞台,後果則是孩子行為之後發生的事。

ex
前置 A: 要求孩子收拾房間
行為B:孩子去收拾房間
後果C :我們讚美孩子

CP值最高的正確positive reinforcement 正向強化功,必須一慣性高、C得在B之後立即發生,而且展現出清楚的運動關係。

也就是每次孩子展現我們想要取代負面行為的正面行為B,我們要立即給予正面後果C。獎賞不需要貴重誇張,通常一對一的正面關注與高度讚美加上肢體接觸就綽綽有餘。這種密集的正面強化功也不是無窮無盡的拖延戰,通常幾個星期到一兩個月就能鞏固出長遠的正面好行為。

很多時候如果等到孩子有好表現時才給予讚賞,頻率實在過低,效果太弱。這時候「模擬遊戲」的手法就相當有用。

選一個輕鬆的時段,以玩樂的態度,要孩子模擬希望取代負面行為的好行為,然後在孩子假裝或表演出好行為後,直接給予立即的讚賞。

ex 文中舉例與打人的北鼻麥玩的遊戲。

塑形

要雕塑出一個複雜的行為,要把行為先分隔成一小段一小段可以達成的動作,然後正向強化小段的動作,漸漸雕塑出想要的行為。

如果等到孩子做出完美的正面行為才給予正面強化讚閃,可能等到花兒都謝了,父母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期待過高,等著過於完美的行為才給予讚賞。

ex 希望總是要人餵飯的孩子能把整頓飯自己吃完,應該從每一口她自己吃的時候都大聲讚美。

滅火

正面強化的有效反面刀刃,是消滅 extinction. 藉由「完全不給予關注」來把負面行為消滅掉。

單獨使用滅火去忽略負面行為無法有效改變孩子行為,可是當滅火加上正面強化讚賞行為,效果強大。

A B C

A : 前置 (Antecedent)包含了我們的身教、我們給予指令的語氣跟指令本身、以及任何提示與引導。A是引導出成功B的關鍵,我們給予孩子指令時的說法和語氣常常是孩子會不會配合的主要因素,要如何說
1.Calm, 平靜溫和,沒有任何不耐煩
2.Close 移到小孩面前雙眼平視,不是背後撈叨」
3.Specific 清楚說明小孩要做的具體事情」
4.Statement 使用「請」開頭的命令句,不要用問句。ex 請你去廁所刷牙,不是「可以去刷牙了嗎?」

B: 行為(Behavior )包含負負得正的Positive Opposite (正面行為),分隔的小段動作,或是模擬遊戲。

C:正確讚美最為重要

1.Enthusiastic 給予充滿熱情喜悅興奮的高強度讚美,興奮瘋狂的讚美。2.Specific :給予極度具體的讚美,句子一定包含好行為。
3.Gentle touch:一份肢體或接觸語言,拍肩、摸頭、擁抱、親吻或微笑,大拇指比讚都算。

  1. 迷思一:逞罰可以改善負面行爲
    「隔離」「移除孩子某些娛樂的權利」等負面訊息都算在懲罰。懲罰是一種attention, 而任何種類的關注都會導致孩子去重複行為。

尤其是冗長的訓話加上懲罰,傳出的訊息是『你XXX的時後,我會給與你很多的關住。下次你想要爸媽注意你的話,就去XXX。爸嗎可能會訓話、吼叫、打你,可是爸媽不會不理你。』

唯一有效的懲罰,視頻率極低、時間極短、在負面行為初期就使用,並伴隨著program裡面極高程度頻繁出現的正面肯定,像是一個短暫嚴厲具警告性的「瞪」眼神或簡單字句,一分鐘的冷淡蛤蜊等。可是大部分的父母都無法完美執行這種有效懲罰,如果不會用不如完全不要用。

2.迷思二:不斷提醒可以改變行為
研究顯示:重複提醒五十遍其實比講一遍兩遍效果更差。撈叨如同懲罰。

3.迷思三:解釋講道理會讓孩子停止負面行為
研究證明『言教』是改變孩子行為極弱的一個方法,因為『講理』是沒有conseqence ( 後果)的Antecedent (前置)。

4.迷思四:太多讚美會寵壞小孩

正確的讚美是影響孩子行為導向、鞏固孩子正面行為之最值得信賴、最最強大的教養手段。

效益極高的正確讚美,語句裡必須包含你想要鞏固的正面行為:「你剛剛字擠把整頓飯吃完,真的好棒喔!」「我剛看到你很生氣可是沒有打人,我好感動!」

5.迷思五:做過幾次就代表應該能每次做到
讓孩子正面行為變成習慣的最好方法,就是短期使用極密集的正向強化功。

6.迷思七: 他只是在跟我作對故意找麻煩
孩子經常「不聽話」時,爸媽難免覺得孩子故意找麻煩,研究顯示,預測他人反應舉動創造行為策略已達到目的這種耍心機的事情根本是多數孩子大腦仍無法執行的能力。

父母所謂的不聽話,多半是孩子有著表現某些負面行為的傾向,然後這種傾向通常被父母在不知不覺間鞏固強化到轉成一種行為模式。

ex. 遇到尖叫哭吼的孩子,爸媽反應可能是吼罵,可能是溫柔陪伴講理,不管以上哪一種都在給予無分心的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