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實驗室 Podcast

好久不見!

這兩年來在medium上寫的文章越來越少,一方面正處在一個新的轉換期,總是無法好好紀錄日常,就這麼一天又過了一天。
距離上次發文是11個月前了。

依然在日常裡努力奔跑著,也有朝向一個對自己更誠實的趨勢。
所以後來想想這沒有什麼不好,
只是想要在可以休息的時候,真的好好休息一下。

近期打開很久沒有打開的medium,發現原來一直都有人在閱讀。
這讓我突然覺得有點感動,謝謝每個相遇的讀者。

昨天在好友的鼓勵之下立了一個新願望。
沈澱好之後的某天,會再來和大家分享。

今天是2023/02/23 ,原本沒有很想要公開分享我默默做的podcast
但還是決定,在這個數字都一樣的日子跟大家分享。(莫名的覺得很適合)

勇敢的英文是courage ,字根cor在拉丁文是「心臟」的意思。
Courage最早的意思是 「真心誠意地說出內心的想法」。

感謝萵苣用心聽完我的理念,為我繪製。 (ig: @damimi_120)

Brené Brown曾說:
「如果把自卑放入培養皿中,施加評判、沉默和保密, 它會繁殖得一發不可收拾,吞噬眼前的一切,等於是提供自卑一個蓬勃發展的溫床。 相反的,如果我們把自卑放在培養皿裡,施加同理心,這份自卑就失去了力量。 同理心創造出不利自卑繁衍的環境,讓它無法生存下去。」

Instagram : courage_cor

click me to follow

Why | 為什麼要做Podcast

一切都要從實習結束開始說起。

2021年六月從大學畢業,下半年到了一間學校實習。 雖然不再是當年的高中生,不過時隔六年回到這樣的校園環境,還是浮現很多感受。

身份上的轉換讓我可以很理性地看待過去的生活、我所遇到的人事物。 每個人、每個階段有生命給的練習題,克服後才能迎接下一階段的任務。

國高中的時候,每天中午學校會播放飯前禱吿的禱詞和聖歌。
高一處在每天聽到聖歌就會淚流滿面的極崩潰狀態。教室在一樓,中午的既定行程是跑到學校蓋的新大樓廁所二樓哭,哭到沒辦法呼吸的狀態。我會反鎖廁所的門,洗完臉以後再跑去餐廳大樓夾便當,吃完午餐以後回教室掃地,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

無論是當時遇到什麼,都太過迷惘且不知道怎麼面對。疊加起來,缺乏「自我認同」絕對是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沒有辦法在當時支持自己和喜歡自己。 沒有任何一個可以感到自己有價值的事情,其實真的是蠻可怕的。

看到成績不好的學生被成績優秀的學生奚落,在高二之前我的成績也不好,也感受過這些不是那麼被好好對待的時刻。

因此,成績是我當時理解世界的方式,那些經歷讓當時的我意識到可能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功利,但感受到看到這樣的訊息:「一個人的價值、可能性」或「是否應該被好好對待」好像就取決於身上的成績。

高二的我拼命地讓自己考到前五名,也默默養成了病態的自我鞭策習慣, 願意拿健康去換一個很虛浮的名次,自我認同危機好不容易看見的浮木,我就這樣死抓不放。

記得學測倒數66天學校有個誓師大會,當時寫了自己想要考上台大財金。
數學一直都不好對商業也真的沒什麼興趣的我,聽著老師說第一志願,就寫上去了。

What | 思考過程

回到現在,從中文系畢業了又到了英教所讀書。
看起來好像莫名其妙,看起來好像都很篤定。

不過每一年又是一個新的十字路口, 當我遇見跟我當年一樣不知所措的高三學生。當我在助教班級聽到學生分享自己的心情都會想到,其實自己也這樣感受迷惘過。

在大學時期首先面對的是大迷惘。看著大家各自往自己有興趣的方向探索,有人顯得很有方向,有人什麼都做得超級好。

我在高中真的不理解的事:「長大本來就充滿各種面貌和歷程。」
迷惘盤根錯節,不只感受劇烈,在同儕環境之下也是特別孤單的。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遇到有時間對談引導思考老師,
可是故事是一個很不錯的老師。
讓當事人自己說自己的故事,那對我來說是最有力量的。

希望透過一些故事,看見每個人在面臨選擇的時候:
他在想什麼?他聽見了麼?看見了什麼?為什麼他這麼做?

在未來應該會成為老師的我,怎麼讓學生認識「長大是充滿各種面貌的」?
只能呈現自己單一的歷程與面貌的我,怎麼讓學生相信成長是多元的?

也許未來當我眼前的學生面臨類似的情況,
可以給他指引的是訪談中的其中一個片段。

身邊的人們開始走出了很不一樣的路,也有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收穫。

於是,從2022年二月開始想著:自己可以如何回應這件事?

經過長期的自我對話,決定練習在生活的縫縫中收集故事。 在跟自己打過好多次架後還是把時間、精力、金錢投注進去, 在實際落地執行一場又一場訪談後,內心更感受到這樣的篤定: 因為覺得值得好好去做。

影響我深遠的訪談

接下來這段話訪談說明了:為什麼start from why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馬世芳/耳朵借我】2019.02.05 專訪蔡依林談《Ugly Beauty》
(1:09:30處)

當然,這一路上會覺得說:萬一我做錯這個決定怎麼辦?

你要回頭看 「你的目標是什麼?」
我的目的就是「我想要告訴大家我的故事」,就是這麼簡單。
我沒有想要再爬上什麼地方。
我只想要跟大家分享「故事」,因為它是讓我充滿電流的。

當我找到情緒、找到我自己是什麼樣的構成、
我的自信心是怎麼累積的,我想分享給大家,
有一點像出書的感覺。

「我會不會成功?」「這個東西會不會熱門?」
「別人的批判是什麼?讚揚又是什麼?」
我應該把這些東西丟掉,我才能站穩。

我必須確認「我的目的性是什麼?」
其他沒有回頭路,就是走就對了。

我們常常在執行一個新的目標的時候,不小心變成利益導向。

我就必須調整回來:「我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How | 收集 各式各樣的故事

社會必然持續存在既定的印象。

背負標籤的人們,只能選擇沈默嗎?
還是說人大多時候就是靠著經驗去感受這一切,默默地突破成長?

如果成長的路是崎嶇的,
如果選項不是一眼命中而是刪除法的歷程,
如果找到有興趣且擅長的事不是這麼簡單A到B,
希望可以開始紀錄那些「不被談論卻真實存在的感受」。

在光鮮亮麗的背後還有一些很少被討論的事情。

希望可以透過這些分享,一起討論那些重要的事。

我們可以不用那麼孤單面對這些。

願意真誠分享自己歷程但不認識彼此的人們,
是可以成為彼此的支持系統的。

第一季已結束,第二季籌備中。

謝謝你的耐心閱讀,歡迎點選連結收聽:

🎧Apple Podcast
🎧Google Podcast
🎧Spotify

也期待你留下想法與回饋

勇敢實驗室 回饋表單

Warm regards,

勇敢實驗室

--

--

勇敢實驗室 |郵遞
勇敢實驗室

「每一個人都只有有限的生命,可是如果我們有好好珍惜與重要的人相處每一刻,便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