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婷的明星咖啡館】#6 來聊我們的實習(下) — 安婷都這樣找實習! [podcast筆記] 哈囉,這裡是TFT。

點我收聽

安婷找實習的經歷:

錯過和落後的焦慮感,不停被「美國實習遊戲規則」推著走。

不知道的 美國實習遊戲規則

  1. 原來在大一那年的12月,就要找好隔年7月的實習。
    ->「當下不知道自己在找什麼,只是不想輸。」
  2. 原來大二的實習應該要跟專業連結
  3. 原來一個夠有競爭人,在大三暑假結束前就應該拿到pre-offer
    (vs.當時在日內瓦無薪實習)
  4. 聽到隔壁室友的對話發現:原來開學之前有「面試」、
    學校有「徵才網站」,而「說明會」都會在開學之前辦完。

日內瓦主管的憤怒:「你想成為誰?你要做什麼?」

當安婷因為意識到「在大三暑假結束前就應該拿到pre-offer」,
詢問日內瓦主管可不可以幫她介紹,主管啃著雞腿,罵「狗屎」:

  1. 主管是海地難民出身,憑著豐富的工作經歷最後到了哈佛研究所。
  2. 到了哈佛,發現這裡是一個「怎麼樣都被保護的狀態」。
  3. 主管的憤怒:

為什麼這個社會最有籌碼的人,卻選擇了最有保障的路?

原先以為拿著「免死金牌」的哈佛人會更願意挑戰,
去探索「你想成為誰?你要做什麼?」
卻發現大家「拿這些安全去選擇更安全的路」,
走在「主流又安全的道路上」。

知道某些「不舒服」是必要的,但可以內化並堆疊成為養分

  1. 安婷想起日內瓦主管的話,決定做一件「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
    (徵才網站不勾非營利,只留下盈利)
    用意:想知道自己為什麼選擇非營利?
    即使是「失敗的例子」,也可以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
  2. 現在回頭看:
    知道某些「不舒服」是必要的,但不想讓它停留在不舒服(ex:買醉 抱怨),不斷地去退一步問自己「為何不舒服?」
  3. 不管面對的是開心還是不開心,習慣在歷程裡長出肌肉,
    問自己「為什麼不舒服?」
    a. 如果只是經歷過,這只會是一個發生過的事情。
    b. 透過反思,一次一次地刻意詢問自己,思考「這個經驗如何內化成為我的養份?」(ex: 安婷開車到空地躺著思考這些事情)

自我探索是一輩子的事情,

但花力氣去堆疊出來的,才會是內在自信。

理解運作方式,同時可以自由作出選擇

  1. 問自己「我落後誰啊?」
  2. 會有個莫名的預設,覺得「我輸了」,因為覺得有一套唯一的規則。但退幾步想,沒有那麼一定。
  3. 「我覺得受到遊戲規則跟時間限制,但沒有人逼我。」
    知道這些資訊,但「要不要這樣玩、需不需要去比賽」可以自己決定。
  4. 以前可能無法這樣看待,但理解這些運作方式,可以選擇自己要面對哪個挑戰、參加哪個比賽。

Follow your curiosity

  1. Follow your passion 是 follow your curiosity ,過程更多的是茫然。
  2. 要好奇「你的好奇」,好奇我們的「冰山」。

「人生不是藍圖,是拼圖。」

藍圖好像是一個看得到的規劃,但人生沒有那麼簡單,也沒有那麼無聊。
要一直去好奇盒子上的圖像,
去看你手上拿到的拼圖,可以放在哪個位置?

你會經歷尋找,你會經歷找不到,你會經歷拼錯的過程,
但這個過程會讓你更貼近「你想要看的畫面」。

腳前的燈

禱告詞:『願神成為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

為什麼是腳前的燈?

為什麼不能Dream Big 把我一生都照亮?

  1. 人生之所以有趣,在於「每個人都在走獨一無二的路」。
    就算有一樣,也會覺得不滿足,因為每個人都想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2. 即使有未知和黑暗、即使看不到終點,還是一步一步扎實地走下去。
  3. 面對未知,人類永遠是不舒服的,但這也是它豐富精彩的地方。

「我怎麼樣讓我的孩子跟你一樣?」

因為多了照顧者的身份,比較可以體會叔叔阿姨抱著父母的心情。

「我怎麼樣讓我的孩子跟你一樣?」
其實是在說 「我如何確保我的孩子跟你一樣好好的?」
每個人看到的「好好的」不一樣,有不一樣的投射。

作為父母的課題

作為父母的課題,面對人性的軟弱不足。
知道本質上,「我們的孩子不是孩子」,無法保護他、確保他。
甚至,當我們想要確保,反而會有副作用。

如果世界的本質是拼圖和未知,

如果生命的本質是要獨立做出選擇,
我們再怎麼努力,

都無法確保他好好的、替他做出選擇,
這是作為大人需要刻意練習的課題,

但很不簡單。

我們的出發點,是愛還是恐懼?

面對實習生談論自己的父母,會看見那份父母的愛,儘管表達方式不一定是喜歡的、是好的。

作為一個父母,一個大人。
當我為我的孩子做什麼的時候,

我的出發點是愛還是恐懼?
(這是一個微妙的一線之隔)

那個愛會讓我們練習「一開始不那麼自在的放手和信任」

如果愛他的本質,愛他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值得付出一些行動。

如果出發點是「恐懼」
(怕他受傷、怕我自己受不了「他受傷」、怕他撞牆、怕他選錯)
通常我展現出來的行為也不會真的回應「我終極想要達到的『想要確保他好好的、愛他的』目的」。

Q:愛和恐懼很難分開,常常是在一起的?

是啊,但這是值得追求的。

禱告詞:「讓我在愛裡沒有懼怕。」

這是很深的境界,知道「恐懼不是不好的事情」,但如果可以更深地體會愛的本質是什麼,愛是可以驅走懼怕的。

不要嘗試當一個一百分的大人或是父母,
但不斷地去追求「什麼是真正的愛?」

區分更深刻的愛,而不是更深刻的恐懼。

哈利波特與分類帽

「你的選擇其實比你的能力,更有力量。

你真的是自由的,你可以選擇你要成為誰。」

自由,回到每個人的選擇本體,是自己。

透過不同經歷去面對冰山下面那一塊,
即使不舒服的時候,去長出那個內在自信。

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可以在當下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

You cannot lead if you don’t serve.
You cannot serve if you don’t love.
You cannot love if you don’t know you’re loved.

(按: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在2020的TFT暑假講座,那時候這句話就深深提醒我到現在!)

【桑婷的明星咖啡館】[podcast筆記連結總表]

--

--

勇敢實驗室 |郵遞
勇敢實驗室

「每一個人都只有有限的生命,可是如果我們有好好珍惜與重要的人相處每一刻,便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