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懼/白人老先生說種族故事

勇敢實驗室 |郵遞
勇敢實驗室
Published in
7 min readMar 21, 2019

昨天因為搬家太累了加上今天生理期來,整個像是一坨爛泥超累XD 吃完早餐幫忙搬一些東西看一些文章,吃完午餐又去睡覺了,來國外都要很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不是說在台灣就不用注意只是在國外真的有很多時刻是會感受到自己的無能為力XD

因為晚上女主人有餐會要準備,所以我後來就去幫忙備料、做蛋糕、洗碗。晚上大約有10幾位美國人一起來聚會,我其實真的很害怕一次見到那麼多新的人,對我來說強度太高>< 我本身就是一個不太會social的人,有很深的社交恐懼症,大部分的朋友都是慢慢才熟的,也是我一直要去訓練自己的地方。(打羽球和去健身房上課對我來說最簡單了,過程也好像不用特別幹嘛而且有個共同目標,對我這種不太會想話題的人來說是一種救贖。)

對每個人禮貌問候、握手,然後聽不懂他們的名字。(有些人名字真的完全聽不懂) 有很多時刻會讓我想起在台灣的聚會,例如說餐點、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想起那些你習慣的相處模式和進行方式。

來美國交換的感覺是這樣的,我並沒有太喜歡整體的氛圍,在心裡後悔很多次,但就像網路上曾經有一篇文章(可以看一下這則的文章和留言)我不覺得[覺得後悔]是一件丟臉的事情,覺得後悔與好好生活是可以同時並進的。正如同有人在留言說:沒有後悔過大概是來得不夠久。

如果沒有這樣的離開,可能會抱持對美國的很多幻想而無法珍惜台灣的美好吧。其實也很珍惜這樣的機會讓我能重新開始認識自己,也因為這樣認識了很多新的朋友,做了很多我不可能做的事情,徹頭徹尾的看見自己喜歡與不喜歡什麼,有點像是捨掉一些生命中的龐雜。學到很多新的東西,以一個過客的身分可以暫時逃離生活現實的壓力,可以不用去管其他紛亂,可以用一個欣賞體驗的角度去過生活,可以在開心的時候感受那樣的美好,但有很多時候那樣椎心的孤單是要自己去經歷的。

很多時候都要告訴自己不要想太多,好好過生活把握當下,在每一個可以開心的時候開心,在每個受傷的時候告訴自己[啊,原來是這樣的感覺啊,我知道了]。

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回家不是一個可以隨便掛在嘴邊的詞了。偶爾會感到低迷不想努力或提不起勁是可以接受的,但記得提醒自己回頭看看自己已經走了多遠,已經很努力了,休息一下然後繼續往前走吧:) 慢慢地找到健康且適合自己紓壓的好方法,也會意外地認識到新的人事物。

我常常感覺格格不入,而也覺得這樣的感覺其實算是合理,美國朋友跟我說她去亞洲人的場子也會格格不入。並不一定是因為誰不友善,而是當每個插不上話的瞬間、每個哄堂大笑而你置身事外的感覺,每個讓你想著家鄉美食的時候,讓我想起學校不同族群分批坐在一起的場景,蜜雪兒夫人也說過她當年在普林斯頓其實沒什麼白人朋友。因為太花費力氣了。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好,有時候適時地放棄能讓自己比較舒服。

補個三月初的日記:

來美國之後最深刻的感觸是很多事情沒有辦法靠自己。前天不小心感冒發燒了,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但每次生病都有很深的無奈感。上學期都處於感冒狀態,有一個禮拜甚至失聲,這學期課業壓力不像上學期繁重,於是把好好運動當作一個小目標,每天都去運動後心情跟體力都好很多。但這次卻也是目前最痛苦的一次,也許是病毒比較厲害吧。

狂冒冷汗,頭脹到不行,後腦勺的劇烈疼痛讓我只能躺在床上昏睡還睡不著,好笑的是當下還會覺得超懊惱(覺得自己太弱了吧怎麼又生病了然後超生氣(•ω•))覺得莫名其妙哈哈

以前生病了可以自己騎車去看中醫,真的很不舒服的時候室友也能載我去看醫生,心情不好或想家的時候還可以抱著室友哭。以前也可以自己騎車去學校附近吃一點好料或是搭捷運去吃好吃的安慰自己,太累的話室友會好心地外帶我喜歡的熱騰騰的湯麵或是我喜愛的自助餐。

到了國外,即便身體不舒服也只能多喝溫開水不敢看醫生因為太貴,在冷到骨頭有點痛的時候多喝薑茶,在感冒的時候喝伏冒熱飲,然後告訴自己趕快好起來就好。想念熱湯麵就上網看看美食過乾癮,告訴自己美好的美食就在台灣等著我。

很多時候很慶幸自己只是來美國當交換學生,已經比大多數人輕鬆很多了,可以很隨意地做想做的事情,各方面壓力遠不及在這裡念博士班碩士班學士班的人,所以更敬佩這些離鄉背井來美國求學的人們,他們辛苦太多太多了。

期中考週剛結束,今天氣溫難得終於不是零下,時區也調回了夏季日光節約時間。最近夢裡常常會夢到回到家和家人一起吃飯,醒來的時候難免有點落寞,但也知道這樣的日子近了所以更能活在當下的感覺。繼續用心感受在這邊的日子吧:)

漸漸地意識到英語系國家本身在亞洲國家就被過度吹捧,實際聽過很多故事後更覺得幸好我只是個交換學生。

今天在餐會聽了一些人生故事,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聚在一起分享各自人生的一些難題,也給彼此回饋。有個牙醫教授說了他如何淡然處理與同事之間的磨合、有個老先生說了他如何努力與暴力的哥哥和解。

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幾個關於槍枝、幫派、毒品交易、白人至上主義、警察濫權的故事。其中一則是這樣的:

男主人請水管工人來修理水管,水管工人得意地跟他說:看到樓下那台車了嗎,那是我的,而我現在就在等有哪個黑人(實際說法更粗俗,我不忍說)接近我的車,我就馬上射殺他。當時水管工人掏出一把槍給他看,而水管工人的孩子還拍手叫好。他非常錯愕地想說這個人竟然在我家!?

另一則:

他要負責拍警察局的短片,而他要塑造的形象卻跟實際上相距甚遠。警察得意地跟他說,這區被我們壓制太久了都不能好好做生意,也該放過他們了,我們要換下一區。他們會製造貧民窟之間的對立衝突,運用彼此的仇恨與誤解得到他們要的利益。他們會製造意外,例如火災,把那些貧窮的人口往城市外面推。

而康州的特定區域是當地人都知道的危險,例如new haven, new london

老伯伯告訴我有些區域只能右轉,不能直走,不然會被消失。

老奶奶跟我說他們多年前從某個村莊搬走了,因為太危險了。現在那個地方毒品交易和暴力盛行,出門要帶著槍枝保護自己。

知道這些不是要讓自己沮喪,也不是讓我一概而論美國究竟是怎樣的國家,畢竟小小一個州就可以有很大的差異,上學期會很狂妄地說[喔美國人就是這樣XXOO],但其實後來才慢慢意識到自己真的很狹隘-..-也慢慢不會再遇到問題就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其實我還是很欣賞這個國家的,只是比起之前的崇拜多了更多理性。過往常常會陷入以偏概全的問題,學著客觀的獨立思考還是我要一直努力的方向:)

以我目前短小的經驗其實也真的能感受到巨大的差異,感受到文化種族的多元以及其所伴隨而來的對立和誤解。

我只能用我經歷過的事情提醒自己世界真的很大,珍惜每一次的對話和學習機會,看見美國的壯麗和複雜,也看見自己家鄉的更多優點,期許自己可以好好學習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也努力讓我的家鄉成為一個更好的地方。

交換的感覺真的很奇怪,你不是來旅遊那樣輕鬆,也不是來這裡讀研讀博工作討生活那樣艱辛,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擺盪。

常常會想著回歸是什麼感覺,想著躺在自己的床上、和家人一起吃飯的那時,自己成為了什麼樣的人,見到老朋友的時候又是什麼樣的感覺,是一種很期待的感覺。

有人說回到台灣後會想念國外生活,我應該會想念的是空氣品質和在這裡認識到的新朋友吧。以前一直以為自己會想往國外發展,到了外頭才發現自己好像比較想待在台灣。雖然很多人都說事情說不準,不過至少目前是這樣啦。就像是以前以為自己很喜歡變動和改變,結果後來發現其實我好像只是一直不願意面對自己的真實性格。

雖然常常因為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和無能為力而感到難受,很多情緒也是前所未有的難以處理,但真的都讓我成長很多,總感覺這段經歷不會是最想要回憶的,卻會是一段改變我很深的歷程,想要成長總是要付出一些代價吧:)

" 自卑感的存在是為了帶我們努力去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這篇文章也真的提醒了我很多事情,no pain no gain,提醒自己每次的不舒服就是一種成長。

--

--

勇敢實驗室 |郵遞
勇敢實驗室

「每一個人都只有有限的生命,可是如果我們有好好珍惜與重要的人相處每一刻,便已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