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生要「自由」或「優待」?:在臺外籍生、僑生的身分討論 】論壇摘要與總結

黃雪瀅

║ 前言:「華僑乃革命之母。」 — — 中華民國國父孫文 ║
從辛亥革命至抗日戰爭,可見海外華僑對祖國出錢出力。因此,有人云,這是為了要感激華僑在革命過程的貢獻,中華民國才制訂僑生政策回饋僑生。
但僑生政策就如上述所言,如童話般美好嗎?

二戰以後,國共爆發內戰,隨後國民黨撤守臺灣。若將視角拉到東南亞,許多東南亞國家紛紛爭取獨立,海外華僑若要回國,他應回歸哪裡?同樣,若要回國接受高等教育,他該回到哪個「中國」?

為確立國民黨的正統地位,並圍堵中共滲透掌握華社話語權,在美金的援助下,僑生政策獲承繼,提供清寒助學金、學費優惠等優待,吸引海外華僑回到自由祖國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70年過去,華僑遷徙到的東南亞各個國家皆已建國,僑生政策是否仍適用?

2021年1月17日,「大馬青年」邀請僑務委員會僑生處專員楊修瑋、關注華僑政策多年的杜晉軒、國民黨青年團團長陳柏翰,以及馬來西亞旅臺同學會總會長吳彬維,嘗試從「華僑」一詞的定義、「一日僑生、終身僑生」的政策及僑生政策未來發展討論相關政策,並著重於「僑生」、「外籍生」身分上的差異。

║ 「華僑」一詞的定義 ║
根據《僑生回國就學及輔導辦法》,僑生定義為在海外出生居留年限至少六年以上,並持有「僑居地」居留證之華裔學生。然而有人認為,僑生應至少具備「中華民國國籍」才能擁有僑生身分。

對此,在僑委會服務約20年的楊修瑋從《中華民國憲法》出發,他舉例,民意機關如立法委員、監察委員、國民大會皆有保留僑民事務。因此,國家視僑民為國民,「在中華民國憲法裡面僑民是我們的一部分。」以此為鑑,再延伸到僑生、僑商輔導上。但杜晉軒提到,中華民國憲法所稱之「僑民」並非如今擁有僑生身分的「華僑」,國籍法已修,僑民已不如先前廣泛的血統主義,既祖先來自中國就是中國人,而是已被限為父母擁有中華民國國籍者才能具備僑民身分。接著,他以同樣也有制訂僑胞政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對比,該國僑生需具備該國國籍。但中華民國僑委會的「華僑」身分認定仍採「泛血統主義」。

就如楊修瑋所提,華人在文化上的認同,在國境限制的情況下,導致兩種身分論述的競逐。他也說,「僑」是跨國境的華人關係,才會讓大家感到混亂、焦慮。隨著時代的更替,傳統意識的華人認同已經與現代化的國籍認同產生衝突,陳柏翰表示,如今全球也以民族國家的定義來對國民做身分認定,「文化歸文化,政治歸政治」,他希望僑民應是具中華民國國籍者,僑生也應隨之調整。以學生角度看待「僑」這一概念的吳彬維建議用「海外華人留學生」重新定義。

另外,若是針對學生一般因優惠選擇以僑生身分來臺的問題,杜晉軒認為,如今中華民國因為「華人」這一因素提供大馬學生特別優待,事實上是對其餘外籍學生來說也是相當不公平的,「優待是種族主義的政策。」

║ 「一日僑生、終身僑生」的政策 ║
伴隨優惠,學生在選擇僑生身分以後不能再轉換身分,大馬青年嘗試以去年因身分轉換衝突回國的大馬學生作為例子,並提出學生在不知僑生所蘊涵的歷史脈絡情況下,所會面臨的困境。以此,提出僑生在學士進修碩士時轉換身分的可能性,嘗試藉以鬆動僑生定義與政策。

雖並未在法規上出現「一日僑生,終身僑生」,但若反觀外籍生,其實也是「一日外籍生,終身外籍生。」楊修瑋回應,目前是學籍的考量,同樣更是技術面的問題。

提出重新定義身分的吳彬維則擔憂,「如果留學生多了一個身分,會不會造成管理上的負擔?如果我們能夠自由切換身分,會不會有搶占資源之疑、名額上的縮減?」他認為,去年被迫回國學生出於不知情,雖原有義務閱讀簡章,但建議可以將《申請入學未設戶籍具結書》的名稱更換以便達成資訊更明確的目標。

基於公平性考量,陳柏翰支持身分上的限制,但他提到如今僑委會官網對於身分限制的資訊不多,僅強調優惠,應進一步加強對僑生身分轉換的資訊提供。

杜晉軒則認為,僑委會所設立的海青班學生結業以後是可以再選擇身分的,因此他質疑如今學士進修碩士無法轉換身分的限制。若拿優惠來看僑生與外籍生,中華民國在1998年開放大馬學生能以外籍生來臺以後,學費是一致的,2011年隨著陸生來臺,收費高於外籍生與僑生,因此外籍生與僑生學費才開始出現分裂。往後外籍生學費調漲,「外籍生在國立大學的學費比照私校」。

║ 僑生政策的未來 ║
如今僑生依《僑生回國就學及輔導辦法》來臺,也因此獲得優惠,若要改善,該怎麼走?

吳彬維認為不應是站在大馬華人抵抗僑委會與僑生政策,而是共同和僑委會一同面對。而陳柏翰則將之分成好幾個層面考量,首先僑生身分的界定需跟上如今的法制,應用國籍來做認定,不應是文化、血緣來做認定。如果中華民國要進一步推動高教發展,應將所有留學生視為一致,在學費上做調整。他反對如今僑生政策上仍對海外華人保持功能性、祖國思維,希望未來能夠以「華」作為基底,採取合作的方式如學術上,提供獎學金等等。

杜晉軒以往曾提出將《僑生回國就學及輔導辦法》內的「回國」改為「來臺」,但不獲僑委會同意。另外,他也提到,很多老一輩的學長姐認為改變華僑定義,將會破壞大馬華社與臺灣的關係。「難道98年以後來臺灣升學的外籍生與臺灣的關係不好嗎?」他以黃明志作為例子回應,黃明志當時對馬英九所主張的「馬來西亞留學生很多僑生」提出抗議,他認為他並不是僑生,而是華人,這也是外籍生的認同之一。

▋ ▎與談人 | #杜晉軒:馬來西亞華人(不是中華民國騙你的「華僑」),現任職於台灣關鍵評論網。2020年出版《血統的原罪》一書,研究興趣領域為東南亞華人史、僑務政策。
▋ ▎與談人 | #楊修瑋:僑務委員會僑生處專門委員。
▋ ▎與談人 | #陳柏翰:國民黨青年團總團長暨中常委,現就讀台大歷史所碩一,曾任政大學生議會議長、政大校務會議代表。
▋ ▎與談人 | #吳彬維:現任馬來西亞旅台同學會總會長。因為曾經受益於馬來西亞的分屬會學長姐的照顧,所以投身於分屬會以及大馬總會,身體力行地把曾經接受過的溫暖照顧回饋於學弟妹。
論壇大合照。

回饋表單 🔗 https://reurl.cc/kV03Vr
直播完整回顧 🔗 https://reurl.cc/8ynOaR
與談人卡司陣容 🔗 https://reurl.cc/NXjLOk
懶人包 ❶ 什麼是華僑 🔗 https://reurl.cc/qmdN6R
懶人包 ❷ 僑生外籍生數量 🔗 https://reurl.cc/3NLbv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