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產業砍單之亂

遊讀世界
遊讀世界
Published in
Oct 28, 2022

前幾天看到的一則新聞,類似的情況在自行車業似乎是頭一遭,但其實在科技產業已經屢見不鮮了。這個自行車業破天荒的事件是「供應鏈管理」與「通路管理」非常經典的案例(case study),可以給許多正在成長的企業上很有價值的一堂課。

「自行車業一年內訂單呈“墜崖式”下滑!」這話聽起來很驚悚,實則是被下列這一連串的機遇、錯誤與巧合所引爆,都有線索可循。這也是我到中國負責通路歷經幾番廝殺後才逐漸體會到的。如果要追究其元兇,都是「重複下單」(over booking)惹的禍,當然事件也有不少幫兇。有經驗、嗅覺靈敏的廠商,能充分掌握國際局勢,並深入了解市場需求量,預先做好庫存調節,便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

#重複下單 #砍單

👍 需求暴增:新冠疫情肆虐後,讓民眾不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單車在歐美像熱蛋糕一樣賣翻了天。歐洲各國為了讓民眾安全通勤,廣設單車道、並補助購買自行車,讓需求持續發燒。

🙁 物流塞車:疫情促使消費從實體店面轉向網購,由於物流量的激增導致海運與空運交通大塞車。

🙁 缺料:因為市場需求暴增,海運塞港、缺櫃,導致物料補給不足,物料價格水漲船高。

💣 重複下單:缺料、原料不斷漲價、缺櫃等因素,組裝廠與通路商深怕搶不到料與貨,人性的自然反應就是加碼下單再加碼,以保障能拿到足夠的「配額」。導致上游、在途與在庫的物料遠大於實際的市場需求。這才是真正的亂源。

💣 貨幣貶值: 恰巧遇到美國試圖以接二連三升息的手段來壓抑通膨,又造成其他國貨幣大幅貶值,使得進口貨物價格飆升,導致了消費者的購買力銳減。

💣 俄烏戰爭:導致歐洲能源價格不斷飆漲,迫使歐洲家庭對非必需物資的消費力降低。
所以,以上這一連串的事件的組合當遇到終端市場因為「貨幣貶值」與「俄烏戰爭」這兩個幫兇的刺激,自行車的需求銳減之後,門市、經銷商、代理商大幅砍單,整個大事件就被瞬間引爆。

相信這次的自行車之亂中槍受傷的大多是中小型的廠商,有經驗自行車大廠由於「通路管理」與「供應鏈管理」的末梢神經觸角比較靈敏,能了解市場實際需求的脈動,以及終端市場經銷商與門市的心態。當嗅到重複下單情況發生時,就開始做庫存調節的準備,並且與通路商的合作協議書中早已經明定了砍單的罰則,也會抑止通路商為了搶貨殺紅了眼。《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商場上廝殺,必須要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防範於未然,才不會誤觸地雷,片體麟傷。

文後花絮,這篇報導中有提到「灰犀牛」與「黑天鵝」兩個名詞。V大稍微解釋一下:

💡「灰犀牛效應」,是由美國學者沃克(Michele Wucker)於2013年提出。是形容「已經存在、發生機率大、卻被視而不見,危機瞬間爆發最終造成重大危機的事件」。

💡「黑天鵝效應」,是出自美國紐約大學教授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2007年所出版的同名著作,是形容「看起來不可能發生,但卻還是發生的事件」。

如果喜歡這類型的文章,歡迎按讚追蹤,在下方分享您對「自行車產業砍單之亂」的看法!大家一起探討、學習與成長。

也可以至粉專逛一逛,裡面有非常多實用的內容。
https://www.facebook.com/VDaGarde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