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Tech】到底是要先拆 MVP?還是要考慮完整體驗?

Young Tsai
Young
Published in
Jun 4, 2019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目標: 提升使用者第一次的上站體驗

現狀介紹:

  1. 我們想要重新規劃目前產品的流程:學習前、中、後,再加上一個 loop,以使用內容作為 Active,提升產品的 active rate 及 retention rate 等產品指標
  2. 我們也想提倡在學習前的「規劃」重要性,補足目前市面上學習產品的缺漏,讓學生學會真正的完整學習(類似一個 PDCA 的學習流程)

專案安排:

  1. 產品人 A 負責學習前的 onboading
  2. 產品人 B 負責學習中的體驗
  3. 產品人 C 負責學習後,能看見個人成長,同時想新的功能「學習規劃」與看見成長相呼應
  4. 推廣人想「教學法」,如何將產品的應用解構成現場老師易上手的流程
  5. 內容人想相對應的內容上架擺櫃、內容當中的使用者體驗、以及內容的tag 等,任何可以用內容讓使用者獲得好體驗的

衝突:

  1. 小任務切分 vs 整體體驗
  2. 教學法(短期價值) vs 產品願景(長期價值)

問題及矛盾:

  1. 任務分學期的「前、中、後」,各有各的 PM,那最後實驗完成,MVP 也做好了,但… 最後卻整不起來怎麼辦?
  2. 教學法說要讓老師好上手,因此教老師容易派任務,給學生學習,但最後會不會現場都習慣了這個模式,最後就不想「規劃」了,無法從「被動變主動」

試著用意識去解決,但好像還是太抽象了!

我們試著轉化「學習」到我們熟悉的「餐廳經營」

因此抓到可能是主調的問題,如果一家公司說我們要做個人化廚房,那負責前菜、主餐、甜點的廚師可能會有各自的想像,最後可能端出來的一套是「沙拉」、「牛肉麵」、「冰淇淋」,因此要避免這個問題,每一個part 的負責人,做菜時就要 sync 不同part 的負責人,討論串將會神展開。

但如果我們說我們就是要做法國菜,那各部門可能就會有一個主體想像,因此溝通可能會減少很多,整合困難也會比較少,但是 ……這樣其實會有風險的,如果哪一天我們發現法國菜沒市場呢? 我進了一堆法國食材,找了一堆法國廚師,裝潢都是法國風味,這些都要砍掉重練嗎?

於是開始發散了,有人說:那我們做個人化法國菜、創意法國菜、無菜單料理… 如果連我們平常熟悉的餐廳都說不清楚了,那學習這麼抽象的東西,怎麼把主調訂清楚呢?

最怕的是,我們以為主調清楚了,但是做出來還是跟沒定調一樣,很難整合,那不是更慘?

再來繼續用具體的方式解決

目前採用兩個維度來看:

  1. 用戶是誰?(老手、新手、有老師的附屬帳號…)
  2. 流程:首頁、對話、註冊、網站引導、action item …

針對不同用戶,在不同流程,所要體驗的價值設計,並設計出關鍵指標,驗證成敗,同時,避免網站架構設計的太複雜,當然,每個人有客製化的體驗是最理想化,但是從架構、實作、維護來說,就必須有框架,這可能會是工程師與設計師的另一番取捨交戰

在剛上站時,學習前要招呼到位,並提供期待,這一段會跟學習中真正體驗到的有關,因此在設計學習前的流程時,需要知道學習中的重點脈絡,而學習後,需要讓使用者看到什麼?則需要看學習前給了他什麼期待,因此三段確實可以分開做,但都必須要知道扣連的價值是什麼?因此我們把價值(主調)梳理清楚,各自會 deliver 的東西,守備範圍確認清楚後,剩下的就是執行的手段,以及 sync 的頻率了

目前這樣的狀態,感覺還不錯,維持了整體的體驗,也保持小段落的彈性,你覺得呢? 歡迎留言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