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關於價值觀、設定目標到執行這件事

Young Tsai
Young
Published in
May 6, 2019

前言

最近在幫公司進行策略會議,重新擬定 OKR,在策略中想要讓公司能用短期成功建立自信,並可以讓運作更加敏捷,過程中,談到我們需要長期目標及更上層的願景使命,以便將短期目標鎖定在一定的範圍內,進行分割、操作。反過來想,那自己本身的目標操作,常常遇到的困境就是目標太多了,同時想把每件事都做好卻困難重重,包含家庭關係、親子、工作升遷、身心靈等等,那麼是否自己沒有把自己的上位目標確認好呢?

檢視之下,自我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一直都停留在模糊階段,有個大概,但並不明確,所幸(也可能是不幸)是我在這幾年內,在工作中練習了針對單一目標做到確實專案執行的能力,也就是 VMOST 比較底層的功伕,但也因此,常常我會看到好的工作機會,心思就停留在其表面上的「好」,例如:Google、FB 的工作機會,就會看到這個工作機會帶來的薪資、福利、與強者共事等等,但這些都是片段的,如果工作機會的核心無法跟你的長遠三觀搭配,那可能只是為了手段而繞遠路而不自知,因此在接下來的五年內,我要練習的就是修正自己的三觀,為自己長遠價值定錨,而不僅僅是在練專案管理的招式,也就是我「感覺」我稍微會爬山了,接下來就是選擇哪一座山的功力了!

Photo by Joshua Earle on Unsplash

或許,常常看到年輕的朋友有所成就,重點不在於年紀,或是從小就鎖定了某個技能發展,而是,這些高手的視野,是一種放眼十年,依據自我價值觀擬定的道路實踐,而像我這樣的凡夫俗子只能看到其實踐的手段,盡可能地模仿而已,誠如 Elon Musk 所說的「第一性原理」,任何事都應該看到最源頭的本質,而不是流於表象的推敲,才能達到十倍速的效果

另外,最近研究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 — 目的理論,也指向類似的道理:

個體心理學假設所有的人類行為都是有目的的。人類為自己設定目標,然後他們的行為依據這些目標而整合起來。行為的目的性概念是阿德勒理論的基石。個體心理學的一個基本假設是我們可以通過對自我目標的感知進行思維、感受和採取行為。只有先知道行為的目標,才能夠完全理解自己。阿德勒關註個體的未來,但是並不忽略過去的影響。

先盤點一下目前的困惑:

  1. 三觀不清晰: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2. 攻擊的目標太多:機器學習、Growth hack 讀書會、Hero 英文挑戰、親子教育、國外工作機會
  3. 沒有重點排序,長中短的策略
  4. 資源短缺:時間、資金、年紀

價值觀清單

嘗試檢視自己的價值觀,前幾名:

  1. 信仰
  2. 平衡
  3. 家人
  4. 藝術
  5. 連結
  6. 影響力
  7. 快樂

筆記

以下非原創,乃是參考 reference 做重點節錄

長期的方向要對

可以用「價值觀清單」檢視:

  1. 快速閱讀「價值觀清單」
  2. 將每一個選項看過兩遍,勾選最有意義的項目
  3. 重新閱讀清單,只選擇「真的很重要」的價值
  4. 最終檢視清單,並進行排序

double check:最後想像一個你想成為的人? 以此檢視你的價值觀是否有少或是衝突?

中期解構

  1. 解構
  2. 排序

短期實驗:融入生活需求與週期

衝動行事就是不尊重自己的時間

— Soft & Share 資料分析與機械學習版主 Ricky

  1. SMART 原則
  2. 定期 PDCA
  3. 持續

盤點資源

  1. 所屬的平台:與他人互動的地方,最終還是要養出個人品牌
  2. 資金
  3. 人脈關係
  4. 專業知識
  5. 時間

Action Plan ( 參考五步驟)

我們必須先用短期的目標來訓練自己目標管理的能力,當我們能做好短期目標,看長期才會更有意義 — Gipi

  1. 行動必須要與關鍵結果相關
  2. 以短週期替代長週期行動
  3. 以「週」為單位進行專案迭代

短期目標的週迭代,可能無法把所有專案技巧,或是對準所有長期價值,但是就是逐步應用、逐步對齊,每天都要 review,不然很容易忘記當天發生的事,把自己當成是一家公司經營,能不能成為公司的 CEO 各憑本事,但每個人都應該是自己的 CE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