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大阪市堀江小學English Day交流活動筆記

CHANG, Yu-Chieh
石川カオリのブログ
18 min readJan 13, 2019

--

初稿日期:2016/3/2
上線時間:2019/1/12

我在 2016/2/25、2/26和 3/1這三天,在堀江小學校(大阪市立堀江小学校)以阪大留學生的身分參加了English Day的活動(另外還有來自匈牙利、俄羅斯、莫三比克、印度、孟加拉和三位印尼的留學生),共12節課和三天的午間活動時間,從小一到小六的班級都至少待上一節課以上。以下內容為在這三天我觀察到的很像、卻又有那麼一點不一樣的地方。

我的小學記憶

台灣現行的西式教育體制是日治時期建立的,在這之前都還是科舉考試進士及第的時代。雖然日治時期過後,我們的「國語」換成了「北京話」(Mandarin Chinese),多了「國語文競賽」、「教官」……還有非常具有時代意義的〈三民主義〉和近期與鄉土語言並重實施的新住民母語課程[1]。但不可否認的,台灣的學校生活還留下不少日本學校的習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打掃時間」[2]和教室裡正好可以作為講桌的那台風琴。

這次在堀江小學發現一台SUZUKI風琴,覺得很懷念。

在開始之前,我想要先介紹我的小學:臺北市萬華區西門國民小學(以下簡稱西門國小)。說到西門國小就一定要提到附近的老松國小(台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這兩所小學都是在日治時期建立的,在當時西門國小是日本人才能就讀的「小學校」(原稱「台北第五尋常小學校」,又換過兩次名字「台北城西尋常小學校」和「台北市壽尋常小學校」),老松國小是台灣學生專屬的「公學校」,事實上「尋常小學校」這個名詞是日本1886年~1941年的專有名詞[3],現在老一輩的日本人都還有聽過「尋常小學校」這個詞。雖然我念小學的時候(2001年8月~2007年6月)朝會已經不用強制規定要戴帽子了(但是我真的有買,女生是白色有帽緣的圓頂帽,男生是白色棒球帽),但是重大集會(像是校慶、運動會等)在唱國歌前,司儀一定會請大家脫帽子(但明明就沒有人戴著帽子)。

教室裡的風琴(是需要踩踏板的風琴,不是直立鋼琴),除了音樂教室外,還有低年級教室會有。以前的小學老師每個人都一定要會彈風琴,風琴的功用最主要就是要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特別是專注力還沒辦法撐過45分鐘一節課的低年級小朋友。發聲練習、「唱遊課」時可以跟著琴聲一起唱歌,有些樂句還可以取代「起立」、「立正」、「敬禮」、「坐下」。我曾經上過一次唱遊課,小一的《生活與科技》老師原先就是音樂相關科系畢業的,因為風琴一定要腳踩踏板才能發出聲音,所以班上幾個會彈鋼琴的同學即使知道鍵盤該怎麼按,卻什麼聲音都發不出來,總覺得它壞掉了,就只是個老師們會把書暫時放在上面的講桌。記得那天老師突然說她可以彈給我們聽看看風琴的琴聲,我就這樣意外的上到了唯一一次的唱遊課。那天的印象真的很深刻,也因為這樣(當然還有其他因素)我總覺得自己是最後一代多少有接受到一點日本教育洗禮的人(至少我妹妹完全沒注意過原來這個「講桌」是真的可以發出聲音的),所以我應該做點什麼來讓這段記憶被留下。

[1]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新住民語言將列入國小必修…

--

--

CHANG, Yu-Chieh
石川カオリのブログ

大阪大学人間科学研究科グローバル共生学講座、清大工科系畢,現職為網路媒體新聞編譯,曾居日本大阪,現已搬回台北。關注議題包括:台日・LGBTQ+・移民工・慰安婦・核電。合作邀約請洽:yuchieh_osak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