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工作與生活的技術》

J
J 個微觀察
Published in
Aug 7, 2021

四月連假的最後一天,讀完了人稱「福哥」王永福的《工作與生活的技術》,在與其他書交錯閱讀下,大約花了一週的時間,是一本很適合作為「開始」或「結尾」的書:在一天的開始,向工作高效、生活熱忱的專業人士看齊;或在一天的結尾,讓閱讀、吸收正能量,成為當天的最後一件事,都是對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很有幫助的事。

書讀完了,總該有些產出。以下希望藉由簡明的讀書筆記,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紀錄,做一個比較有架構的整理。

一、關於時間管理與工作效率

1. 寫下你的工作,再開始做事

腦子是用來處理事情、不是用來記事情的。這個概念其實在許多不同的演講或書中都一再出現,就是因為大腦是如此不擅長記東西,因此不管是處理工作、或是準備一場 Pitch,都應該盡量把腦子裡的東西清空,再開始組織、處理。

如果你還沒有這樣做過,一開始先別擔心要用哪種工具吧!拿出一本筆記本,一頁就是一天,把所有你想得到的待辦事項全都寫下來再說。

這樣做的好處是,你的大腦就不需要再記住那麼多事情、你也不會因為擔心忘記做某件事,而下意識的感到焦慮。

《延伸影片》How to Give the Perfect Pitch
大約在 11 分鐘的時候,也有提到為何要用便利貼來準備你的 Pitch,非常推薦,你一定會被說服!

非常精彩的 Pitch 準備技巧

2. 計時,才能專心投入,忘掉時間:幫自己設一個鬧鐘,就算只有 15 分鐘也好。

你有沒有曾經在等客運、火車、或高鐵時,因為距離發車還有一段時間,就想說來做一點工作、或寫一些東西,卻又擔心錯過班次,最後什麼事也沒做、只有漫無目的的滑了很多分鐘的手機?

書中給的建議是——幫自己設一個鬧鐘吧!就算 15 分鐘也好,讓鬧鐘成為你的私人助理,在該停下來的時候提醒你,你只管專心做手上的事就好。

設鬧鐘還有另一個好處:當你發現時間有限的時候,你反而更容易專注在推進當前進度。如果給你用不盡的時間,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是——你的工作怎麼好像永遠做不完!

《延伸概念》認識「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英語:Parkinson’s law),由英國作家西里爾·諾斯古德·帕金森提出的俗語。這個俚語最早出現在1955年《經濟學人》中的幽默短文,西里爾·諾斯古德·帕金森說:「在工作能夠完成的時限內,工作量會一直增加,直到所有可用時間都被填充為止。」(Source: Wikipedia)

3. 時間是生不出來的,如果你想生時間,你應該聚焦的不是時間,而是產出。

忘記那個老梗——「時間就像 OO 一樣,擠一擠就有了」吧!你可能聽過一個說法:「時間管理管的不是時間,而是任務 / 人 / 事」(出處已不可考),這句話對我的意義在於,不管你有多少時間——一天或一小時——你想在這段時間中完成什麼目標、達成什麼產出,才是真正重要的,否則再多的時間也只是虛擲光陰。

因此,如果你想要成為一個「高生產力」的人,第一件事是定義「你想產出的目標是什麼?」有可能是完成一篇文章、制定一個年度財務計畫、或完成一場運動比賽;不管是什麼,總之它應該是你短、中期內最想完成的事情之一。

有了產出的目標後,下一步你要聚焦的,就是「如何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這個目標」。書中的建議是:你必須訂定一個「廂型時間」,在那個時間內,你只能去做跟目標有關係的事,藉此來讓自己能專注在推進目標上。

《延伸閱讀》What is “Timeboxing”?

4. 掌握工作節奏:了解自己進行某項工作的時間,找到自己的節奏

今天如果請你寫一篇公司部落格、或整理上個月的銷售報表,你知道要花多久嗎?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半天?兩天?你的預測是準確的嗎?

如果你無法盡量準確的估算自己完成某項工作所需要的時間,那你也很難有效的安排時間;容易發生的狀況是:你雄心壯志的將一天排滿所有你想完成的事(或必須完成的事),但在一天工作的結尾,卻發現進度可能還不到一半!

因此,有時候覺得自己效率差、進度慢,不見得是因為你動作真的那麼慢,而是你根本為自己設了不切實際的目標。

如果你還無法掌握自己工作的節奏,建議可以從「計時」開始——比方說使用「番茄鐘」,計算自己需要專注幾個 interval,才能完成這件事。下次又有類似任務時,先練習估算;完成後工作後,再進行比對,隨著時間過去,你預估時間(與精力)的能力將會有效提升。

《延伸閱讀》番茄鐘工作法

二、三大能力的建立:寫作力、銷售力、移動工作力

1. 如何提升寫作力?

  • 先求量、再求質:

這個建議特別適合兩種狀況服用,一是過去沒有太多寫作經驗、不知從哪裡開始;二是對自己產出的品質要求高,但容易因為想做到「接近完美」而花太多時間在修修改改。

書中給的建議是——如果你想訓練自己的寫作力,就從多寫、多產出開始。一開始不要太過在意產出是否要有多高的品質(但不是說不用管品質喔!),重點是要有持續的累積。假設你給自己訂下一個月寫一篇文章的目標,那就要確實地有產出,這是為了讓你習慣消化、吸收、轉化、產出的過程,習慣之後,你才有可能追求下一個階段的進步。換句話說,就是一個「訓練寫作肌肉」的過程。

不過寫到這邊,剛好想起今早看到張國洋分享「不建議日更」的觀點。我自己是認為,你必須要很清楚自己寫作的目標,以及你的「寫作」到底是哪種寫作,才能訂出真正有效的執行方式。因此,不管你想提升寫作力是為了日後能經營個人品牌、或是工作上有實際的需求,你都應該要能夠為自己訂下可檢視的檢核點,否則也是很容易淪為「一天捕魚,之後曬網」的困境的。

  • 公開分享,取得回饋: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寫作,若想持續進步,取得不同看法、不同角度的回饋是至關重要的。不要因為擔心被挑戰、被批評,而只分享在自己的同溫層、或甚至只有發佈在部落格平台、卻沒有主動分享,那樣充其量只能叫做公開存檔而已。如果你取得的回饋永遠只有來自與你想法、環境類似的人,你是很難獲得新的想法刺激的,而你所創作的內容,也容易被侷限在某些特定的框架內。

  • 生命豐富,寫作才能豐富:

很多人都知道「說一個好故事」的重要性,但你有好故事可以說嗎?你的寫作深度,一部分就來自於你生命經歷的深度,看的人事物多了,體悟自然也就深了、廣了,你看事情的角度多元了,你寫出來的東西才會不會顯得扁平而空洞。

這並不是說要故意去改變生活的型態、或經歷大風大浪;最簡單的一個方式,就是問你自己:「我是個有趣的人嗎?」「我的朋友認為我有趣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能怎樣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趣」的人?也許是培養幾個新的興趣、研究幾個以前沒接觸過的主題、或將自己投入不同的社交圈,觀察看看,你認為「有趣」的人,有哪些特質?

2. 如何提升銷售力?

你有想過「銷售」是什麼嗎?你腦中馬上浮現了「業務」的身影嗎?

我想大部分人應該都會同意,在這個年代,「銷售力」其實是一個必備的技能,不管你從事的是哪種工作,你最少都得要學會「銷售自己」,才能取得你想要的成功。

「銷售」不只是為了讓別人接受你的想法或產品,它其實更是一個幫助對方解決問題的過程。頂尖的銷售員,能在看似自然的談話中,發現對方尚未被滿足的需求,試圖在過程中影響對方的決定,最後讓他接受自己的產品或想法。

至於如何培養銷售力?書中給的幾個建議是:

1) 透過書或課程,學習銷售知識:經典的書先看一輪
2) 練習問題導向而非產品導向:從客戶的問題出發,而不是想著要把產品賣給他
3) 真實投入銷售現場:從實際場景做中學,與客戶面對面,才能真正理解他們的潛在需求,因為你要銷售的對象,是人,而人是有感情、慾望、恐懼的,不真實接觸,無法真正觀察、理解、回應。

3. 如何提升移動工作力?

對於一個專業的講師,能有效利用移動間的(交通)時間,應該是很關鍵的能力。那對於一般的上班族呢?除非你就住在公司隔壁,否則你應該也有一定的通勤時間可以利用。以下是書中的建議:

1) 積極使用移動時間:前面有提到「幫自己設一個鬧鐘」的練習,這樣即使是等高鐵或火車的 10 分鐘空檔,你也能專注在產出上。至於在交通工具上的時間(高鐵、火車、甚至公車或捷運),其實也可以為自己設定一個符合時間長度的目標,一旦上車,就能開始進行。

2) 計算出時間價值,選擇適當交通工具:看完第一點之後,你可能會想反駁說「但我無法在公車上工作啊」或是「高鐵搭自由座可能沒位子,這樣就無法工作」,但書中的立論是——身為講師,自己可運用的時間應該是更寶貴的,因此如果打算好好利用這段交通時間,就應該選擇能夠達到最大產出的交通方式。例如:你可以選擇搭半小時的公車但無法好好工作、但你也可以選擇搭 20 分鐘安靜的計程車,然後可以有 20 分鐘的產出。這樣選擇的前提當然是:你的產出是真正有價值的,否則如果你搭計程車也只是在滑手機,那就只是給自己找藉口而已。

提升整體效率的秘訣:早起

關於早起這件事,最近兩個月我自己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一開始是因為個人作息的紊亂、加上工作進度落後的壓力,讓我常常過著天還沒亮就起床工作的日子;隨著日子過去,天亮的愈來愈早,而我竟也不知不覺的慢慢成為一個「早起」的人,就連像今天這樣好睡的週六,我也在六點左右就醒來了(前一晚大約是 11 點睡)。

跟過去習慣工作到一兩點、然後隔天八點痛苦的掙扎起床,早起的日子讓我體會到過去未曾有過的專注——每天的時間範圍不太一樣,但大約落在早上六點半到八點之間的時間,是一段完全不會有任何干擾、而且相對涼爽的時間,我會把需要專注的工作擺在這段時間內進行,畢竟一旦進辦公室,各種預期內、預期外的干擾就會從四面八方飛來,而在上班時間內我也有義務去回應各種對我做出的要求。相比之下,清晨的時光真的是一段十分寶貴、能比較沒有心理壓力的進行工作的時間,可能是一天內效率最高的時間也說不定。

但書中也提醒,早起不是要你少睡,否則一定很難持續的;重點是你要知道「我需要睡幾個小時才夠?」,也就是要知道自己的睡眠週期,才能設計一個合理的上床、起床時間。

書中分享「無痛早起」的三個流程:

1) 鬧鐘一響,就把自己拉下床
2) 執行「醒腦動作」:書中用的方式是去沖個澡、然後煮一杯濃縮咖啡,但你可以用任何可以讓你清醒的方式。我曾經會在早上開工前快速沖一杯咖啡,但現在已經很少需要這樣做了。
3) 打卡跟朋友說早安,然後記得要關掉(Facebook 或任何你使用的社群媒體),排除一切的工作干擾。

如果你想要讓朋友激勵你維持早起的習慣,你可以參考《原子習慣》裡面舉的例子:假設你想在早上 5:55 起床,你可以排定一篇會在 6:10 自動發佈的貼文,寫下「現在是 6:10 而我還沒起床!回應這篇貼文的前五名,就可以拿 150 元!」

三、心態決定一切

最後這部分是我看完整本書的幾個重要 takeaways:

1. 每天以感恩作為結尾

你可以透過日記的方式、或是在心中冥想的方式,回顧一天下來你感謝的人事物。我過去習慣會在日記寫下「我今天感恩的三件事」,在寫下之前你可能根本想不起來,但真正要寫下的時候,你會很意外的發現,帶著感恩的心情去看待你周遭發生的事,真的是非常有力量的一件事!

2. 成長 = 壓力+休息

壓力其實是必要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管是來自外在或內在的壓力,都能迫使我們成長、變強。但就像重訓需要讓肌肉休息,人也不能一直處於壓力或甚至高壓的狀態下,需要適時的放鬆,讓身體、精神得到充分的休息,才能走的長久。

3. 持續思考:「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有什麼解決方案?」

不要輕易滿足現狀、或輕言放棄。追求卓越,代表你要持續問自己「能不能做得更好?」「能怎樣做到更好」。別忘了:給自己適度的壓力,才會有成長的空間。

4. 你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而是開始才變得厲害。

所以,開始就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