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群行銷年會進入了第二年,今年有哪些亮點、行銷人又可以從中得到哪些學習或洞察?這系列文章帶你了解。
「台灣社群行銷年會」是個很年輕的年會,今年才第二次舉辦,若以「做社群」、「社群行銷」在台灣風行的時間觀之,竟然到 2018 年才有第一屆的年會,似乎是來的有點晚了;不過,或許這也代表著「社群」在商業、行銷上的應用,在台灣終於逐漸成熟,而可以用「年會」這種大拜拜的活動方式,讓參與其中的工作者,能夠透過密集、多元的主題分享與討論,提前思考下一步的策略,而不只是被動的隨波逐流。(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是在 Facebook 粉絲團的紅利消失、廣告費持續上漲的情況下,大家開始有了危機意識?或許都說的通。)
去年得知年會的消息時,其實猶豫了很久是否要參加,除了最現實的門票很貴以外(沒記錯應該是 2,000 - 3,000 之間),其實最主要的原因仍舊是不確定「能帶走多少可落地的做法」;當時雖然身在公司的行銷部門,但其實工作內容嚴格來說跟「社群」並不是那麼直接相關,雖說 Facebook 廣告是整體 Facebook 經營的一環、自有 App 的推播也是在進行顧客維繫的工作,但這兩件事都距離社群是相對遙遠的;再加上當時並不確定自己的想法在組織內能有多少實現的空間,因此後來還是決定先觀望。
今年則是因為訂閱「社群丼PLUS」而收到折扣碼,才意識到今年的年會要舉辦了。去年在會後看了許多心得分享,當時還是有點後悔沒去參加,畢竟看筆記跟實際參與還是差非常多,因此去年就想過隔年還是參加吧!不過當然今年決定參加最大的因素還是身份上的轉變,這半年來每天都在持續摸索、嘗試方向,擁有(幾乎)完全的決定權,自然也承擔了相應的責任,不再是接受指令,而是自己對自己下指令,然後接受每個決定的結果。因此,今年對於參加是幾乎沒有猶豫的(有的話也只是在那票價依舊如此貴)。
既然是一年一度的盛事,邀請的講者自然都是業界知名、並且在該領域有廣受認可的實績的人物,其中最期待的講者有社群丼創辦人傑哥、蝦皮社群行銷經理 Vince、圖文不符創辦人張志祺、數果網路執行長 Kim(最知名的旗下品牌為 PopDaily),另外還有參加圓桌對談的 Gogoro 資深車主社群經理 Elvis、提提研執行長助理周璟盛,就算你沒聽過他們的名字(但如果你在社群圈混,應該不太可能),你也一定聽過他們的產品、或是他們負責的行銷專案,各自有其經典之處。
這樣的「卡司」相信對多數的社群工作者而言,是個很令人期待的盛事。再看一下演講的主題,從品牌、OMO(online-merge-offline)、內容產製、到粉絲養成,看起來的確是緊扣著「社群經營」的各面向開展;雖然只有一天的議程,在主題選擇與時間上都多有限制,但看起來仍是有趣的主題規劃。
雖然今年實際參加後的感想、以及看到許多來自現場的心得,是「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但至少台灣社群界也有這樣規模的活動,對社群工作者應該是一件正面的事。接下來會整理這次年會的重點,希望能激盪出更多的思考與創新的可能,也歡迎大家持續關注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