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要招募暑期實習生,於是在求職平台上刊登了職缺,並開放了約一週的投遞期。或許是因為招募類別相對熱門,即使已經過了實習生招募的高峰期、也幾乎完全沒有轉貼在各類學生社團、而我們也只是一間迷你的新創,但在短短七、八天內,竟也收到了超過 30 封履歷。雖然不是個很大的數字,但也的確超過了我們的預期。
不過,在閱讀履歷的過程中,我卻常常覺得「好可惜」,比方說,某些學生明明看起來活動經驗很豐富,但履歷上卻完全沒有能讓人留下印象的描述;或是明明在 Cover Letter 中提到自己有經營某個主題的部落格,履歷中卻完全找不到連結。像這些讓我感到可惜(以及困惑)的履歷,絕大多數都無法拿到下一階段的面談邀請。
但你說他們資格就不符嗎?也未必,但重點是:讀履歷的人沒有足夠的資訊,來佐證他們資格符合;也因此,面談邀請只會發給那些履歷 / 作品集表現相對好的學生。
在我看來,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出社會打滾幾年後,有許多事都讓我感嘆:「如果早個幾年知道這件事多好啊!」,但當年的「無知」,可能只是因為缺乏了解的管道、或缺乏一個人適時的提點。也因此,在寄發面談未錄取信時,我做了一個以目前的忙碌狀態聽起來很瘋狂的決定—— 這 20 幾封原本只要統一寄出就搞定的信,我對照著學生們的 email 與姓名,一封一封的寄給每個人,並在信中告訴他們,我很樂意提供他們履歷優化的建議,只需要回信給我即可。
在我寄出信件後的不到一天內,我就收到了超過半數的學生回信表達想了解。很好,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是邁向進步的第一步。於是,我就真的一.個.一.個.的針對他們的履歷,回信告訴他們可以如何改進,字數從幾百字到甚至破千的都有。
真是個瘋子,對吧?
可是我是這樣看的:我的建議,如果能成為一個引子,指引他們該往哪個方向修正、並學習自己找資料並動手改善,那他們未來將更有機會得到面試的機會,也就可能會有更好的職涯發展。換句話說,我想成為那個適時提點他們的人。這或許是我作為廣義的職場前輩,至少還能做到的事吧!至於究竟會有多少影響力,當然還是看個人願意投入多少努力了。
在瘋狂的馬拉松式回信結束後,我想到還可以多做一件事,就是把這些「地雷區」整理出來,並加上簡短的相應建議;雖然完全沒打算做什麼 SEO,不過應該還是有機會被哪個需要的人搜尋到。如果能有些幫助,那就是這篇文章最好的回報了。
好了廢話講完,接下來就進入正題吧。
「別再犯這種錯誤了!」—六個應徵實習生時,你該避開的地雷區
【開始之前的提醒】
1. 這篇文章撰寫的基礎,來自本次開放「產品行銷實習生」所收到的履歷,樣本數並不大,但歸納出的問題,部分也是我過去在職場上的一些觀察。
2. 我們是一間規模還很迷你的軟體新創公司,有些準則不見得適用其他類型的公司,請自行斟酌。
0. 不要再寫錯字了!
不管你有什麼理由(急著送出、不夠仔細檢查、鍵盤壞掉?),履歷或 Cover Letter 寫錯字就是扣分;尤其當你應徵的是跟溝通、文字有關的職缺,寫錯字更是大忌中的大忌。那些再在不分就不提了,連重要的關鍵字都可以寫錯的話,傳達給我的訊息就是「你面對工作是否也會如此漫不經心與隨便?」
過去在出版社的經驗讓我知道,錯字是一定會有的,所以我們才需要一校二校到 N 校;既然履歷很重要,多校對個幾次應該不為過吧?怕自己有盲點,請家人朋友幫忙校對,應該也不是太難的事。多一點用心,呈現出來的結果是差很多的。
1. 不要為了塞滿履歷版面,放入沒有幫助的資訊
所謂「沒有幫助」的資訊,指的是「對你應徵這份職缺,沒有產生助攻效果」的內容,主要可分為兩種:「無相關」與「無加分作用(或甚至扣分)」。
「無相關性」的資訊,指的是資訊本身跟投遞職缺無關,比方說「興趣是烹飪」、或是身高體重星座血型,跟職位內容(行銷)或產品主題(登山)都沒有關係,會讓我不禁覺得這只是來充版面的。
「無加分作用」或甚至扣分的資訊,指的是或許跟職缺有關,但卻不會幫你加分的內容,比方說「個性內斂」、或「不喜歡重複的工作」,前者會讓我一頭霧水,後者會讓我直接扣分,因為幾乎每種工作都會有重複性,「如果你不喜歡那就不要來吧」就會是我的直覺反應。
最後,除了文字以外,圖片與設計元件,也都是資訊的一種;因此請不要再放沒有重點的活動照片、或是不知所云的三角形、圓形、線條、星星等圖案,除非你真的覺得你的設計超級棒,否則這些都只會扣分而已。
2. 不要用任何量表,呈現無法被量化的技能
這個問題的根源,我想應該是網路上各種免費的履歷版型,裡面都有現成的區塊可以套用,呈現方式五花八門,長條圖、圓餅圖、五星評分表,族繁不及備載。結果就是:履歷上出現了各種匪夷所思的呈現方式,比方說:「Photoshop 技能:80%」、「Flexibility:五顆星」,以及更多我無法用文字描述的技能量表。
我個人是滿不喜歡看到這種呈現法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我根本無法理解「80%」或「四顆星」代表的意義,你是指「我還不錯厲害、但沒有到超厲害」嗎?還是「其實我很會,但我不敢說自己全部會」?舉凡無法被量化的技能(如:修圖、製圖、文案)或甚至個人特質(如:Flexibility、Adaptability),都不該用可量化的方式呈現,因為這根本是互相矛盾的。(反過來說,如果你有任何的證照、或資格考試分數,是可以量化呈現你的技能,如:托福分數、多益多數、GA 證照等等,請直接量化呈現。)
第二個我不喜歡的理由是,總會有幾個技能,是學生選擇用比較低分(或比較少的星星數)呈現的,這就更詭異了,如果你對某個技能不是很有把握,卻還寫在履歷上,難道是想告訴讀履歷的人「我其實不太會,但我還是會一點點喔」?還是因為「全部放五星好像很臭屁,我挑幾項來放二星或三星好了」?履歷要賣的是「你的優勢與長處」,請不要把沒把握的東西放上來啊!
我個人覺得比較好的作法,是直接寫出你具備哪些技能,如果你會 Photoshop,那你就直接在技能的區塊列出就好。如果擔心讀履歷的人不知道你有多厲害,請好好利用「作品集」這個東西,這個我們後面再提。如果擔心被發現自己不太會?那請你就不要放吧。
3. 不要使用制式表格或不合應徵職位的履歷範本
這邊要先強調,或許有少數公司會要求以表格製作履歷,這類型的職缺不在這篇的討論範圍內,請自行詳閱應徵說明。
其實我滿訝異會收到表格型履歷的,我一直以為那是新人報到的時候填寫的東西...。不過既然有收到,就還是寫出來提醒一下,拜託不要用下面這種東西投履歷(除非公司要求)。
這類表格最大的問題,除了看起來根本像報名表、幾乎激不起閱讀興趣以外,就是限制了你發揮的空間,比方說,在「工作經歷」區塊,你可能會因為欄位都幫你想好要填什麼了,就依樣畫葫蘆照著填入,而不會去思考你還可以放哪些內容進去,如此等同於是輸在起跑點了。
除了制式表格以外,另外一個非常不 OK 的東西是「求職網站產出的履歷範本」。使用範本不是問題,問題是直接使用由求職網站輸出的範本(通常是 PDF 檔、上面還有該求職網站的 LOGO),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寄出「不合應徵職位」的履歷。比方說,這次我就收到了「希望職稱:總務行政」的履歷,這種基本上都是直接刷掉的。
上面這兩個地雷的共通點,其實說穿了就是「懶」:懶得用文書軟體自己製作履歷、懶得在寄出前再次檢查、懶得想履歷要放哪些內容、等等的。或許有極少數的狀況是因為「真的不知道」而不是「懶」,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發揮提點的作用。請動手自己做!
4. 不要把應徵動機或自傳跟履歷塞在一起
這次收到非常多的履歷,直接在第一頁寫了滿滿的應徵動機或自我介紹,甚至把成長經歷全鉅細靡遺的寫出來(字數應該有破千吧),看的實在很辛苦。但其實一般的 HR 根本沒耐心好好看,等於你辛苦寫的東西,幾乎直接被略過,豈不是太可惜了嗎?
遇到這種履歷,我一定會請學生練習「條列式、重點呈現你的經歷」,而不是把履歷當成作文在寫。如果你想附上自傳,那請另外提供;如果你有很強烈的應徵動機,請把你的文采用在 Cover Letter 上。履歷請以言簡意賅為目標,你的子彈有限,應該要追求每一顆都命中紅心。
而所謂的「條列式」,不是要你把所有工作內容都列上來,像是:幫客人處理訂單、帶學弟妹舉辦活動、完成主管交辦事項⋯這種;而是「條列式的列出你在這個職位的貢獻」,例如:提升粉絲團追蹤人數 150%、轉換率提升 50%⋯這種。記住,HR 要看的是你的長處、優勢、與可能帶來的貢獻,不是你曾經執行過哪些工作。至於要怎麼寫,最下方的攻略文章內有詳細的分析,這邊就不多說。
5. 請不要把所有東西都放到履歷 / 作品集裡
這次收到幾封內容非常「豐富」的履歷,通常這種學生過往的經歷也真的很多元,從實習、社團、競賽、活動、到海外旅遊或打工度假,最多有到十幾頁的,可以想像是很精彩的大學生活;只不過,這也會遇到跟上面一樣的問題:HR 根本沒耐心看完,等於白費力氣。
請記得,履歷是為了幫你拿到面談的門票(或面試,我們公司不喜歡說面試,因為我們認為桌子的兩邊是對等的關係),假設一位 HR 只有幾分鐘看你的履歷,你最希望他留下什麼印象?是你的大學生活很精彩豐富、還是你是個在某個特定領域具有長才、值得當面深入了解的潛力股?我相信答案應該很清楚。因此,在寫履歷的時候,試著去想像,未來讀你的履歷的人,想看到什麼特質?想看到什麼專業?再用這些預設的答案,比對你自己的經歷,你將會更清楚,到底該把哪些東西寫在這張空間不多的 A4 上。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作品集上,這次有許多內容非常多的作品集,但我根本無法消化,只留下「東西很多」的印象。作品集難的地方在於「去蕪存菁」,呈現出自己最優秀的那一面,請不要把過去所有寫過的文案截圖、剪輯過的影片截圖、參與過的活動照片、隨手拍拍的照片,全放在同一個檔案,我保證,沒有任何一個 HR 可以看得完。
6. 請展現出自己的自信與專業
最後這一點,其實不算地雷,比較像是我對所有想找實習的學生們的提醒。會寫出來是因為,在所有我收到的履歷中,大概只有 1、2 份履歷,算是有做到這件事,因此我覺得滿值得特別提出來,作為這篇的結尾。
絕大多數的學生履歷(其實也不乏應屆畢業生、甚至有工作經驗的人來投遞),都非常強調自己「學過什麼」、「學會了什麼」、「希望來學習」這件事,這也很合理,畢竟學生這身分已經背在身上很多年了,而正常而言,實習計畫原本就隱含「學習」的目的,因此展現自己是個主動學習的人,並沒有什麼問題。
但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同時這也是我們內部的文化),雖然我們是以「實習生」的名義開職缺,但你一旦加入我們,你就是我們團隊的一員,你的福利跟其他的正職不會有差別,而我們對你的期待,也會跟正職是一樣的。你會有自己負責的項目、你會一起參與公司的各種會議、你可以對產品的開發表達看法或實際參與、你也會跟我們一起學習,共同建立起更完善的組織文化;因為我們希望,你會是我們高效團隊的一份子;我們希望,當你結束這份實習的時候,你可以帶走確實(solid)的經驗,同時,團隊也因為你的參與,而變得更棒了。
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你只把實習當作「來學習」,是比較可惜的。我們期待每一位新的成員,都能帶來新的想法、激盪出新的火花,而你身上,一定有某些特質、某些技能,是你可以貢獻給團隊與產品的。因此,除了看到「想學習的主動性」以外,我其實也會期待看到「對自己的專業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對團隊能有所貢獻」的履歷。請再回去看看自己的履歷+作品集,有沒有展現出這份自信?
即使是投遞實習生的職缺,也請開始練習把自己當作專業人士吧,未來你總有一天要如此的,何不現在就開始?
寫完了,完全超出預期長度,真的是自找苦吃。不過,其實後來也有收到一些學生的回饋,滿開心的,還是謝謝那個堅持把每一封信好好寫完的自己啦!
最後的最後,其實幾年前我在轉換跑道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寫出一系列超棒的攻略了,雖然是寫給新鮮人(0-2 Y 工作經驗)的,但其實我不負責任推測,對許多非新鮮人而言,也是非常適用的呢。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有投入就會有收穫,加油!」這是我在信裡的最後一句話,也送給剛好看到這篇文章、剛好覺得有點幫助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