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本考設計研究所經驗分享(2018)- 失敗篇

Robert Hsu
雑談通信
Published in
8 min readMay 20, 2019

這一篇承接前面的到日本考設計大學院的基本概念之後,把我2018年失敗的血淋淋經驗跟大家分享(嗚)希望有要準備來日本念設計研究所的人不要再重蹈覆徹,也希望出身台灣的留學生能夠越來越多。

2018年布博現場/ Photo by 雜談通信

時間沒安排好 在尷尬的時間開始準備

2017年10月我報名了東京的一所日本語學校(語言學校)就讀3個月的短期日文課程,會報名該所學校的原因是在台北這邊的代辦公司有推薦說這間學校有特別提供給美術大學、美術大學院的應試協力課程,但到了才知道該校的美術大學院輔導課程並不是隨時都能加入,必須從每年四月或七月加入,10月入學已經太遲了,所以就自己處理相關資料,準備2018年初的考試。

前面的「基本觀念篇」提到日本的美術大學院考試多半在每年的10月~隔年2月左右舉行,一般來說都有A,B日程(也就是每年入學考試有兩次試驗),所以當初我到日本的時候已經非常接近A日程的考試(約在10~11月舉辦),我就選擇直接跳過,以準備B日程(約在12~2月舉辦)為目標。當時的日文程度大約是N3,N2的文法很多都還不太會。其實現在回頭看當初10月來12月,1月就要考,對於日文程度根本接近0的我來說簡直是癡人說夢。

日本是一個十分依照行事在度過每分每秒的世界,三月畢業搬家季、四月入學入社季、八月暑假、十二月放年假、等等等的「年中行事」早就都已經是固定的輪迴,想要突然插隊進去這個巨大的穩定社會裡面是非常困難的。

當頭棒喝的事前面談

因為當時已經是10 月中,在想考的學校裡面已經沒有OPEN CAMPUS等進學相談活動,就直接以多摩美術大學B日程的「事前面談」作為準備目標,開始做作品集與研究計劃的準備。

我以工作時的作品整理出一小本約20頁左右的作品集,並附上大概5個過去自己在做絹印的圖案設計做為研究計畫的輔助說明,寫了一個研究計畫,請語言學校的同學、老師、以及日本朋友協助整理文法和語意之後就去報名了事前面談。

印象中報名表格裡面要寫的內容還蠻多的,包含「研究計畫大略內容」、「畢業製作的主題解說」、「進學理由」等等。很幸運的有通過了事前面談的書審,就興沖沖地去參加了和教授的事前面談。其中,當時的作品集因為很趕著準備,當初的解說文字都是以英文為主。

準備的同時我也去找了教授的作品稍微研究、跑了好多店終於在池袋的書店找到教授的作品集,後來才知道在日本買書根本不用到書店,只要在AMAZON等網路平台上找,基本上什麼書都有、想省錢的話還能在amazon上直接買二手書。

事前面談因為報考多摩美グラフィック デザイン的人很多,所以當日是以教授帶著四個院生,一口氣以一對多的方式進行。事前面談的一開始,大家先被帶到一間小教室圍著一張桌子坐下,教授一進來就臉色很差,稍微地講解了一下今天的流程之後先給所有人一個下馬威說:

「我知道大家都很喜歡我們學校,不過我們要的不是普通的學生,你們最好都有帶上好的作品來跟我討論。」

然後就開始依序輪流發表自己的研究計畫,第二輪再介紹作品集。

當初日文真的還很爛,研究計畫只能用死背的,完全不是那種可以「一句話講完」的程度,才背不到幾句教授就不耐煩說「你可以說快一點嗎、我聽不太懂」之類,因為實在是太緊張了所以我就再把標題講了一次、然後用有限的日文講了研究目的,前後可能不到兩分鐘。接下來幾個中國留學生也都是一樣的狀態,一直不斷的被教授打斷、要求加快速度、要求更精簡的解說,然後一陣混亂就結束了第一輪的研究計畫。接著就是看作品集。

幾乎前來面談的中國留學生每個人都帶上了很大尺寸的素描本與沒有整理過的超大一疊草稿或概念圖、稍微有整理的話也頂多是放在A2左右的大型資料夾之類的,我一看到就覺得很不對勁,一般來說面試看作品集都是精簡扼要就好,這或許是中國人開設的塾給大家的奇怪策略。當然教授是沒特別針對作品集的形式說什麼,只是感覺他一直看不到重點顯得很不耐煩。其中有幾個學生的作品還蠻有趣,他就說:

「誒你做得不錯欸、但是我們這裡的大學生能做的程度都不會比這個差,你要不要從我們的學部開始念?」大約每個人都被這樣講了一遍。

其中因為我們是報考視覺傳達,所以在作品集的介紹的時候,教授用一種節奏很緊湊的逼問模式一直要求大家回答「你想傳達什麼」「傳達對象是誰」「研究主題要用什麼メディア(Media)呈現」,大多數的人都說海報或是書,不過教授就會接著逼問一堆關於該形式跟你的研究有什麼關聯性的問題,能夠流暢對答的人幾乎沒有。

其中因為我的作品集都沒有日文、教授還特別問:

「你為什麼沒有用日文、這樣你在我們學校畢業論文要用英文寫嗎?可是我們這邊是以日文授課為主欸」「你要研究的主題相關的作品是什麼呢?我看這幾張看不出來你要研究什麼,作品集放的作品量再多增加一些吧」

接著也被說了一次「阿你要不要也從大學開始念四年好了」。

最後就在一種很尷尬的空氣中、每個人都被酸了一遍之後,教授語重心長又語帶諷刺的跟我們講了幾個觀念:

想要念視覺傳達的話面試至少要準備三項清楚具體的內容,分別是

  1. 想傳達、表達的內容是什麼
  2. 想研究這個主題的理由
  3. 想用什麼media製作

其中大學院是比大學更直接注重研究主題所傳達的內容,所以面試的時候自己一定要清楚表達才可以。面談的最後教授又烙了狠話後就走人:

「我們這邊是日本排名頂尖的美術大學,如果你們是想要研究所學歷的話日本還有其他很多三流(對他直接說三流不誇張)的美術大學很缺學生,以你們的實力去那邊試試看應該要合格是沒有問題。」

(哇當下我聽到真的是覺得教授很恐怖啊,夭壽喔怎麼可以這麼秋。)

講到這邊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會想說,「欸不是還沒入學嗎誰會知道這些這麼明確的東西」,而且這樣教授的態度是不是有點扯!後來跟一些已經在日本就學跟就業的朋友跟前輩聊到才知道是幾個原因:1.日本的大學院雖然很自由、但是作品的節奏很緊迫,所以教授都會希望收進來做院生的人要有一定的具體目標,才不會在入學之後一直拖進度。2.教授面談態度很恐怖大概是因為想要在正式面試之前先刷掉一些人,因為面試的人數太多也是一種麻煩,所以就有點像採用日式的「壓力面試」(但現在確實是很少了,因為可能會被說是職權騷擾),用不斷刺激與逼問的方式向受試者增加壓力,看會不會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面試作業。

埋頭準備正式面試、忽略了教授的意見

在緊張到快要嚇尿的事前面談之後,還有大約一個半月的時間準備正式考試,我當時一樣是以研究生作為應試目標(因為天真地想說研究生不用考小論文只需要面試跟作品集審查),就把作品集內容增加、用更完整的解說放工作時的作品、也用全日文做了解說文字,但是「研究主題」的相關作品依舊是過去做的那幾個設計,並沒有特別提出與研究主題相關的新作品。(因為想說研究是入學之後才開始的事情嘛,就沒有特別去準備)。正式面試的時候日文已經大約有N2程度,也能把研究計畫講得不那麼像死背,雖然說不上是流暢的對談但是還算是能夠對話的狀態。

正式面試是大多是多位教授對一個學生,據說有些系教授人比較多就會四五個對一個,當時我則是兩個教授對我一個,還算少。簡單自我介紹跟研究計畫之後,之前事前面談很兇的S教授完全判若兩人地、超級溫柔地問了我「為什麼要研究這個題目」、「為什麼想要到他的研究室念研究生」兩個問題,另一個也是超優しい的Y教授則是翻了作品集之後追問了一個問題:

「你有放大學院研究主題的相關作品嗎?」

當下我才想說嘿嘿這次我有好好準備了,就翻到過去做的幾個設計的頁面(大約六個作品跟發想過程)、正很開心的想要解釋的時候,Y教授卻說:

「我知道這是你之前做的作品,但是跟你的研究計畫似乎關聯不高呢,你有沒有研究主題下試做的作品呢。」

我只能尷尬的說沒有,並才想要接著用眼前的作品來解說研究主題對關連的時後,Y教授用了超級溫柔的口吻說:

「徐君、我們了解你在工作上的努力,你的這份作品集應該是要去找工作用的,你要不要直接試試在日本找平面設計的工作呢?我想應該是可以找到工作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是要來我們這邊念修士的話,你還是得要準備跟研究主題有關的內容,不然我們沒有辦法判斷你有沒有辦法進行研究。」

簡直就是在面試的當下收下了不合格通知一樣,我才知道原來我根本誤解了事前面談時教授要我對於研究主題的作品多做準備的意思,於是就一邊很幹覺得自己怎麼白費了三個月的時間一邊帶著低氣壓回家了。

2018年1月的B日程應試結果當然是不合格 :P 。

以上就是一次完整的失敗經驗,希望能給其他人一點參考價值,當然不是每個學校都是一樣的狀況,不過以我後來陸續去了幾個學校的事前面談以及跟教授相談的經驗,教授們大致上的要求跟觀念都是類似的。

下一篇則是會以後來2018年底考上學校的「準備過程」作為主題,跟大家談談2018一年內的應試時程安排、做了哪些事情、哪些應試時要注意的一些小細節等等。

另外也可以參考前一篇的「日本設計大學院應試基本觀念」篇。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按下Follow或是分享~:D有關於應試日本美術大學院的資訊也可以留言詢問,我都會盡可能回答!

--

--

Robert Hsu
雑談通信

From Taiwan/ Base on Tokyo , Tokyo Zokei University ,MA of Textile Design / 日本文化與設計觀察。合作洽談歡迎直接來信> robert.lihs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