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無所不在的思想控制

鹿ㄦ
一只鹿ㄦ
Published in
5 min readNov 5, 2018

《1984》的論述主軸,是極權國家對人的思想控制。「老大哥」即便不施以直面的暴力,也能帶來足夠的痛苦與恐懼,逼使人要發自內心的服從。

作者:鹿ㄦ

2018.11.5

(來源:網路)

相關閱讀:品蔥關閉:正在擴散的無邊恐懼

《1984》的故事背景,描寫了一個處於幻想世界線上的英國。對外與各大國對立,國內實施一黨獨裁。封閉又蕭條的環境,型塑出結合了社會主義與威權特徵,加上些許法西斯色彩的壓抑氛圍。

其故事,圍繞著一名在「真理部」工作的男子溫斯頓。其日常內容,主要是銷毀並更改報紙媒體上對黨不利的報導。然而,他卻隱約地覺得不對,想要尋找回事實。這促使他開始寫下日記,試著尋找知道「世界真相」的人。

在途中,他詢問了酒醉的老人,也徘徊在滿是塵埃的古董店之中。思想的解放與慾望的抒發,讓溫斯頓邂逅了女孩茱莉亞。然而,在接近真實的同時,他卻也陷入了無望的危險之中……。

「老大哥」對思想的控制

(來源:網路)

書中使用大段篇幅,描寫了黨追求著絕對權力,以及對人的思想控制。

其具象化的代表,便是「老大哥」(Big Brother)。那是一幅幅非常古怪,眼睛會隨時移動的男人肖像畫。隱喻著黨在政治地位上的壟斷,以及對某個特定對象的個人崇拜。

其象徵的,是在獨裁政體之中,國家機器以各種方式,層層地控制人民的一言一行。即便不施以直面的暴力,也能夠帶來痛苦與恐懼,逼使人要發自內心的服從。

其中有具體的手段。包括了巡邏人員與直升機、潛伏在暗處的思想警察,以及同時有著發送訊息與竊聽功能的影像鏡頭。

更多的,則是對思想與言論的控制,像是設置政治標語與意識形態,成立針對年少兒童的組織,以及煽動對敵人與外國的仇視。

所呈現出來,是一個看似平靜,實質扭曲的社會。新聞所宣傳的消息,是全然的「穩中向好」。不外乎是物質生活獲得改善,亦或是戰場上取得捷報。國家力量滲透進私人的家庭生活,性的聖潔與生育的重要性被普遍地強調。

然而,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察覺到詭異且可疑之處。有關外交的新聞,很有可能這個月是這個局勢,下個月又是另外一種。新的聲明與立場出臺之後,舊的訊息很快就被抹煞與清除。

更多的,是對於歷史的控制。與黨相關的歷史與文物,遭到了嚴重的銷毀與竄改。最後殘留下來的「世界真相」,只剩下充滿隱喻卻讓人摸不著頭緒,寥寥幾行的政治標語(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

另外,文字與日常用語也被重新詮釋。大量的舊有的用詞,被賦予了新的意義,或乾脆消失在這個世界之中。

久而久之,人們就失去了對於歷史與現今生活的真實感。腦海殘留著,只有些許雞毛蒜皮小事的記憶。或者是像主角一樣,僅存一種大概的「感覺」。

人的自我制約

(來源:網路)

所造成的結果,那便是人開始進行自我制約。

溫斯頓一開始,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僅僅只是產生「想寫日記」這個念頭。其隱喻著的意義在於,無所不在的監視下,他早已喪失思考與書寫的能力與勇氣。

最令人恐懼的,是說與寫的言論,將引來殺機與禍害的可怕想像。緊接著,就是無時無刻不在懷疑旁人。甚至於會產生了一種感覺,認為思想警察與密探隨時都在身邊窺探,要將自己抓捕並拷問。

這種心理,將鞭策人們主動去學會偽造信息,並且揣測黨的原則與意志。在無意識之間,自身也形成了監視網路與控制言論的其中一個環節。

其後果,就是失去對人的信任與依賴。認為即使是最親近的愛人,也將有一天由於自私與自保,而選擇背叛自己。就連原始性慾的快樂,都不能夠保留。

最終,人就會放下對於真相的追查,以及對於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不只是表面上的自我審查,而是發自內心成為一名無意識人偶。因為唯有信仰與熱愛「老大哥」,才能夠真正地倖免於肉體與精神上的苦難。

主角們無望的絕望結局

( by REBECCA HENDIN)

《1984》的角色組成就與劇情一樣,意外的簡單。除了「老大哥」的各種象徵與化身,其實就只有溫斯頓與茱莉亞兩位男女主角。

溫斯頓所代表的,是身為普通人的知識份子。他對於「世界真相」的追求,是與生俱來的性格特質。有著膽怯的個性,卻也有勇敢的時刻。

茱莉亞象徵的,是更為世故的普羅大眾。她自認無能為力,但對真相也毫無興趣。同時間也有著狡詐與圓滑的一面,時常為了自保假裝另種樣貌。

兩位主角都具備著平凡的特性。彼此之間所產生的性慾與愛憐,其實是隱喻著在透不過氣的監視及控制之中,人仍本能性地尋找著出口與自由。

然而,《1984》卻是個殘酷的故事。等待主角們的,只有毫無希望的絕望結局。故事的最後一段,極其血腥與暴虐。因為人們所擔憂恐懼的懲處與刑求,確實地存在於世界上。

《1984》的論述主軸,圍繞著相當抽象的議題,那便是對人的思想控制。說明國家不必真正的展現出武力,光是想像其存在,以及違背黨所可能帶來的後果,就足夠摧毀個體的自信與尊嚴。

其造成效果,不僅只是對言論的自我箝制與審查。而是更為深層地,讓人失去挖掘事物真實的本能,變得顢頇又麻木。

因為作者認為,無論是奮力對抗,或者是逃避現實。只要制度與環境無法改變,從上而下的層層壓力,最終都將使個體喪失自尊,失去了身為「人」的資格。

--

--

鹿ㄦ
一只鹿ㄦ

關注國際政治、社會議題。認為嚴肅新聞並非只有一種解讀方式,希望與讀者們享受共同探索問題的樂趣。請注意:除了品蔥與Twitter,我並沒有其他活躍且公開的社群帳號。|聯絡我 onedeeroneroad@proton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