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 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哈佛大師教我的幸福人生管理學

阿家AGA
一起讀書吧!
Published in
7 min readDec 15, 2017

--

書名:Howard’s Gift:Uncommon Wisdom to Inspire Your Life’s Work / 作者: Eric C. Sinoway, Merrill Meadow

在人生迷茫的時刻,大師的智慧常常是指引的明燈。在花蓮唯一的書局尋覓了將近半小時,才終於發現了這本書:Howard’s Gift — Uncommon Wisdom to Inspire Your Life’s Work。

書中是以主人翁與哈佛導師Howard的對話為主。讀來容易但如要能有更多的收穫,便需要與自己深入對話,將書中提出的疑問一一釐清。我試著在讀完的這一刻將重點摘錄,以這次創業問題與中年危機為思考對象,利用書寫文字來作探討。最後再簡單將個人心得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依其欲解決的問題,我將內容拆解成決定方向、具體目標、觀念建立與實踐守則方法四大部分以及一個我認為跟人生問題較無相關的其他補充

決定方向

本書主題是把人生當作事業來經營(ch.1),所以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以終為始(ch.3),也就是企業常用的建立願景Vision。但這通常也是最難回答的問題,因此Howard以一個提問”死後希望別人如何形容自己?”來幫助我們思考這個大哉問。而最後一章(ch.14)極為簡短而首尾呼應,提醒我們在設定願景時要記得:人生就像丟石頭到湖裡,除了激起水花(短期效果),更要努力讓漣漪(長期影響)散播出去。

有了願景(方向),除了在被動轉折點來臨時有判斷依據,借力使力彈向正軌(ch.2)。更棒的是能主動創造轉折點,往成功的人生邁進。

以現階段來說,我設定的願景是:能給人帶來快樂與滿足,散播正向能量並對社會有所貢獻。

具體目標

如何建立具體目標?鏡中的馬賽克(ch.8)提示我們可以尋找人生榜樣。"馬賽克"一詞指的是,我們要用不只一位榜樣的人格特質,來組合成自我期許的具體形象。從這些人物的角度,由廣而深的三個方向來建立目標:願景、選擇職業、組織機構或專業。

我的人生榜樣有嚴長壽、魏德聖、齊柏林、江振誠…等。初步歸納起來,我期許自己勇於選擇工作,即使薪資報酬或地位不一定高,但能持續累積基本功。等到能力或資源足夠時,有為夢想付出一切的勇氣與堅持到底的毅力。而實踐自我的同時,也要心繫自己所在的環境與產業。努力形成對社會或群體一定的影響力,並分享成果或資源讓台灣更好。

觀念建立

  1. 別高估自己:成功要靠熱誠+後天專長+先天核心能力(身體技能、腦力、人格特質)三者的結合。要找了解自己並願意分享的人討論,接受這些說法並坦承面對自己,不自欺欺人(ch.6)才能從中找出自己的競爭優勢。
  2. 別低估自己:心理的自己比不上眼中的別人(ch.7),每個人都有羨慕其他人的時候,而且網路與資訊流通讓這樣的比較成為一場永遠不可能贏的比賽。要時時提醒別落入這樣的陷阱,而且真要比應該與過去的自己比較就好!
  3. 駕馭風險:即使不做選擇也有風險!與其最後被迫接受命運的安排而後悔,還不如做出在當時分析下最理性的選擇,勇敢邁出步伐。而如果在徹底了解自己的競爭優勢後,就能駕馭風險,打開預測力的探照燈(ch.12)
  4. 沒有失敗,頂多不成功:這個看似最簡單的道理,卻是解開我這次危機最關鍵的論點。即便是離成功最遠的結果,只要過程中我們全力以赴,最後總是有可供我們參考或學習到的寶貴經驗。例如窩二樓目前為止不算是成功的事業,但目前收穫卻也已非常豐富。當我們可以化敗績為動力(ch.13)就不會畏懼挑戰。這點在心得部分還會論述。

統合上述觀念,當我們對自己優勢的充分了解,就能駕馭風險。再加上做好了不會有全面失敗的心理建設,便能勇敢做出選擇。這幾乎就是"不後悔人生"的最好架構。

實踐守則與方法

  1. 平衡木上的雜耍人生(ch.4):在動態中追求七項目標(家庭、社交、心靈、身體、物質、業餘、職業)的平衡。但時間有限,可根據願景與榜樣人物來衡量價值(ch.5),以排定個別目標優先次序,擬定戰略來走這段人生平衡木。
  2. 尋找人生催化劑(ch.9):催化劑就是mentor導師,可分成事業導師與人生導師。事業導師擁有工作或事業上相關經驗或心得,可幫我們解決具體問題。人生導師則是擁有智慧,能引導我們走出死胡同找出對的方向。
  3. 建立個人專屬董事會(ch.10):董事會是一群在各領域專精的人物所組成的顧問團體,但不干涉公司執行方法。而個人也應該尋找並建立這樣的董事會,幫助自己在人生諸多的選擇題中做出最好的判斷。

其他補充

各章節中,唯一跟人生較無關係的是第12章(企業文化微積分),主要在講組織文化。但其中有一論點是未來管理新世界時,評估績效時應具備的觀念:

結果=表現(努力+技能 )+運氣

績效不應用結果來評估,而是用表現!例如業務通常以業績來決定獎金,但每通電話能接到的人數其實受運氣影響不少,當能力較低的人用搶電話的方式增加業績時,便會造成報酬不公。不過表現通常不易量化,因此未來在經營青年旅館團隊時,在獎酬制度要特別注意。

在看過本書後,以我個人目前需要的角度有兩點心得最為凸顯:

1.觀念應用:沒有失敗,頂多不成功。

在跟HUGO分享這本書讀書心得時,意外找出目前創業困頓的癥結點。過去窩二樓的定位是件一定會完成的練習作,因此我能充分享受解決問題的過程,即便結果不一定會成功。但新世界卻不然,在練習過後應該就要成功的預設下,再加上時間與花費都升了一級,產生了必須成功的絕對壓力。

本質上,這跟中年危機的癥結是相同的。二十多歲時充滿著可能也不怕失敗,可以盡情挑戰享受過程。但三十之後,眼見離成功人生的"期限"越來越近,害怕失敗的心態讓自己失卻了過去的從容,無法享受實踐目標的過程。

不過,即使了解了問題點。用過去"練習"的心態,仍無法面對中年危機或創業壓力,因為成功的期限還是具體存在的。因此書中沒有失敗的觀念是座保護墊,能幫助自己鼓起勇氣面對人生的挑戰。不過有了勇氣後,還需要了解自己與評估風險,才知道如何前進。

2.人生體檢:應建立導師董事會。

勇於挑戰後,實踐過程中的問題常常會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目前創業的改造工程對我來說已超出伸展區(stretch zone)時,進入恐慌區(panic zone)後反而讓人傾向逃避。這時便需要由導師組成的董事會來幫助自己分析與判斷。以這次面對的創業危機來說,若有這樣的董事會,應該可以讓挑戰從恐慌區降回伸展區,幫助自己進入心流狀態徹底發揮自己的能力來解決問題。

但過去認為建立人脈太過功利主義,因此我從來沒有去主動認識與培養這樣的支持網路。這點大概是人生目前為止最大的缺憾。不過努力永遠不會太晚,先建立名單,明年就要建構出屬於自己的董事會。

本書的主旨是用企業角度來規劃人生,這對企管本科的我其實非常有用。書中只有開了頭,但其實還能有更多的應用。例如品牌管理:用行銷工具來建立個人影響力;成本管理:時間與體力就是經營成本,每次選擇時除了投資成本也別忘了評估機會成本等。有時一個簡單的想法,就能全面翻轉人生。

另外,我尤其喜歡文章裡每代大師一路傳承人生智慧的脈絡。雖然自己無法成為大師,但仍希望透過此書的整理與心得,讓看過本書的人有些共鳴,沒看過的有些收穫。那作者所希望產生的漣漪,就能一直散播下去了。

附上本書博客來網址: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0828

補充:分析自我,避免高估或低估。以下是書中要問自己的問題:

  1. 我是否具備把工作做到頂尖的核心能力(專業知識、技能、人格特質)?
  2. 我的事業目標是否很獨特?相較於其他相同目標的人,我的核心能力有沒有優勢?
  3. 有哪些情況或做哪些事使你覺得發揮了實力,也對成果滿意?
  4. 什麼情況下,大家喜歡找我幫忙並希望我加入她們團隊?
  5. 上述情況有哪些共同模式?在那些條件下我才有辦法將潛能發揮到極致
  6. 那些職務要運用這些條件?哪裡可以找到這些職務?
  7. 找出最喜歡做的事,鎖定我最擅長的事,跟類似興趣專長的人相比有什麼優勢?

--

--

阿家AGA
一起讀書吧!

曾為了環遊世界,辭掉環遊世界的工作。曾為了幫助別人實現夢想,成就了自己的夢想。築夢過程,受到許多貴人幫助。期許未來能成為他人生命中的一位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