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多個台播NBA 似足Now TV鬥有線

Sendoh Bun
仙道彬手記
Published in
7 min readDec 11, 2018

--

說又多了一個台,可能不甚準確,因為當今都是OTT居多,大部份是網上平台,讓大家從手機或者電腦平板等收看;就算是免費直播的Viu TV,大多人都難以在早上乖乖坐定定收看,而是在手機收睇,這就是香港人的生活。

自從樂視在2016年以四倍天價費用投得港澳NBA五年的播映權後,水漲船言,雖然中途有樂視執笠,要NBA善後,但畢竟影響不大,只是要重新招標。經過中國資金的天價出手,食髓知味的NBA自然不甘於從前只由香港電視台爭奪的傳統模式。在商言商,這亦沒錯,加上中國的營運模式係先要進入市場,大家爭持不下,連本在國內壟斷的騰訊亦「失守」,可見各大勢力對NBA這塊肥肉有幾虎視眈眈。

目前香港的播映平台有二,不計官方的League Pass,主要是收費的體通天下,其模式似樂視,有大量球賽加上評述,也有齊主要的節目如明星賽、新人賽、季後賽,總決賽等,周邊的NBA頒獎禮和NBA Action也落齊。雖然費用是$1,188,但早前有優惠價$599,比起League Pass,幾乎是半價。不過有樂視前車之鑒,加上班底有不少舊人,很多朋友都抱懷疑態度。而Viu TV則是免費播一周一場,又有Peter張丕德評述,所以令三心兩意的朋友,就靠Viu止癮。

在香港,NBA直播的劣勢是因應北美時間,變成在亞洲早上播放,不比足球比賽佔據晚上的黃金時段,所以絕少人能睇直播,除非如我等傳媒人,或者我側聞某些喜歡睇NBA的基金經理,會放三個mon在辦公室,兩個睇股,一個睇波,一心幾用。否則大部份打工仔,都是開開網頁睇play-by-play。想睇直播,難如登天。所以就算NBA幾吸引,仍難以與英超般「上客」,要是付出天價投資在港澳播映權上,相信會別有所圖。

新來的公司,赫赫有名,正是中移動旗下的咪咕公司,上星期五就在廣州與NBA簽約,正式成為長期合作伙伴。早前取得國內CBA的播映權,之後是港澳的NBA,目的顯而易見,是想在5G推出前成為最強的內容平台。本身咪咕已有多間子公司,包括音樂、視訊、動漫等五間,而體育,相信是未來重點項目。在港澳,咪咕如之前樂視般,直播全部內容,至於如何與體通天下合作,分播不同賽事,還是視對方競爭對手,目前仍未知道;也有傳出有機會與香港電視台作作,但只是樓梯響。至於在國內,咪咕播的是花絮、經典賽、精華片及其他原創內容。

https://www.xuehua.us/2018/12/08/%E9%87%8D%E7%A3%85%E5%8F%91%E5%B8%83-nba%E4%B8%8E%E4%B8%AD%E5%9B%BD%E7%A7%BB%E5%8A%A8%E5%92%AA%E5%92%95%E6%AD%A3%E5%BC%8F%E5%AE%A3%E5%B8%83%E8%BE%BE%E6%88%90%E5%A4%9A%E5%B9%B3%E5%8F%B0%E5%AA%92/zh-tw/

根據中移動的官方資料,其手提網絡用戶達9億,寬頻用戶達1.5億,之前也是世界盃的新媒體合作伙伴;他們早就與PP體育聯手,集歐洲五大聯賽在手,可見野心甚大。

據行內人士透露,香港會是咪咕的戰場之一,其焦點在於大灣區,所以基地也在國內,而評述員也以國內為主,亦有廣東話旁述,但很多是當地土炮,能否原汁原味呈現香港人喜愛的「廣東話講波」,是一大疑問。本身中移動在港有個UTV平台,料會在上面播放NBA,但收費及形式仍未有公佈。

http://www.utvhk.com/

其實NBA見中國市場龐大,早就將產品不斷分拆,如未來在「抖音」上也可看到NBA精華和behind the scene短片;要收看比賽則要看騰訊,加上其他平台,說得上百花齊放。這點在香港昔日也有出現,當年有線和Now天價爭奪英超播映權,換來是「七傷拳」般的虧損,到兩台有默契不再惡性競爭,就到樂視出手,先是以31億港元奪得英超,然後再以近8億買下NBA未來五季的全媒體權,即是網絡電視和OTT等平台都包括在內,而此價錢是之前的四倍;還有不少於四億購得俄羅斯世界盃,這種show hand式的手段,令有線再難競爭,Now則只能與其合作。結果樂視體育來港不足兩年就爆煲,Now就執過熱煎堆,取得世盃以及英超。

今日香港的NBA播映權似已落實,但NBA本身仍多制肘,例如大家常問Viu TV的比賽為何放24小時就可下架,又或聖誕大戰本來係兩家一齊播湖勇大戰,現時又出現變數,都非Viu TV單方面可控制。昨晚和阿勤及Peter談到評述前景,不勝唏噓,國內現在流行大數據,在不斷收集各個講波佬的習慣及用語下,終有一日、Peter則斷言是幾年內,就有講波機械人出現。

5G、大灣區、4K、Virtual Reality、體育+娛樂,的確可描繪出無限美好的前景,至於NBA觀眾看得幾多,消化幾多,評述事業會否出現劣幣驅逐良幣,這可不是精明的NBA要考慮的事。

國內的直播本來由騰訊所有,旗下的新浪微博一直有短片的播放權,新的咪咕和抖音,將會瞄準另一班年輕球迷,而這只是第一步,難怪國內的分析也指出此點。

「簡而言之,NBA選擇咪咕,不僅僅是為了錢和用戶覆蓋率,更希望實現全方位的跨界以及緊緊抓住技術變革的時代趨勢。算盤依舊打得響亮。咪咕攜手NBA的邏輯就更加簡單了。從它們拿下世界盃版權,以及世界盃之後一系列操作,我們能看出咪咕在體育版權上的打法就是突進收割。中國移動是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運營商,為咪咕提供了天然的海量用戶群。咪咕拿體育版權,當然就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在歐洲,最早進行體育直播的就是通訊運營商。在運營成本、技術壁壘方面,通訊運營商有獨特的優勢。(當然,通訊運營商之間也會存在激烈競爭。)不過,在中國,咪咕並不存在相同性質的競爭對手。這確保它們可以以開放的姿態與媒體平臺進行合作。

與PP體育成立聯運中心就是例證。藉此,它們獲得了中超以及眾多歐洲頂級足球賽事版權。在與NBA的簽約儀式之後,咪咕還與愛奇藝一起推出了聯合會員。這一姿態,凸顯了其在體育版權運營方面的底氣。

種種跡象表明,咪咕對NBA下一個版權週期存在想法。獲得NBA在港澳地區的轉播權,就是它們釋放出的一個明顯信號。通過運營NBA在港澳地區的版權,咪咕可以深度切入NBA賽事直播,提升制播水準,儲備人材。

鑒於咪咕並未公佈購買NBA港澳地區轉播權的價碼,它們能否短期內實現版權盈利未可知。即便盈利,盈利空間也並不大,很難滿足咪咕的胃口。

這下其實就熱鬧了。NBA下一輪版權談判恐將更加激烈刺激,騰訊、咪咕、優酷都成為了潛在買家。」

香港的讀者都會明白,咪咕「入場」,而且還有阿里巴巴在旁,騰訊在國內的直播權未來勢將面對更多的挑戰者,對NBA來說,肯定是漁人得利,據講,目前NBA的播映權是一億美元,未來已開價兩億,而國內更有人聲稱,就算三億美金也肯定有人買!

香港在這種燒錢七傷拳下,可以做的是甚麼?能做的就是珍惜真正屬於香港人的評述和聲音,支持有心的平台吧。

--

--

Sendoh Bun
仙道彬手記

籃球痴漢,運動狂人,以仙道彬為筆名而深愛木暮。堅信有波有書有酒,就是最美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