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關鍵,讓讀書會變成就業博覽會

讀書會如何完美結合Agile與Design thinking精神

傑瑞
傑瑞的敏捷小路
8 min readMar 21, 2019

--

參加讀書會難道只能死氣沉沉一問一答?以下分享三招讓讀書會討論氣氛瞬間沸騰!(流程也剛好完美符合Agile與Design thinking精神啊~)

讀書會(study group)是上班族逼自己唸正經書籍的少數管道之一,優點除了有人一起陪讀共患難之外,還有機會透過書單接觸不同領域的專(部)業(門)新(女)知(同)識(事)。

這次挑的書名為 『成長駭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下連結,非常推薦給工作職務為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或產品行銷(product marketing)的人,書中有大量案例示範業界如何用『技術』與『數據』的力量來達成各種產品增長目標,而非使用傳統砸錢來獲取用戶的行銷方法。

傑瑞這次負責第二章心得分享的主持人,主持形式不拘,不一定都要自己講,主持人只要確保在一個小時的分享過程中,學員們都能充分交流即可。第二章的主題剛好在講如何正確創造有用的產品,先透過低成本的產品原型(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簡稱MVP)驗證用戶需求,避免投入大量成本開發產品後卻以失敗收場。

第2章 創造正確的產品
2.1 Instagram 重生記
2.2 PMF,探尋產品與市場的完美契合
2.3 拒絕昂貴的失敗
2.4 需求,催生產品的第一原動力
2.5 用最小化可行產品驗證需求
2.6 產品早期是否需要適配新的平臺環境
2.7 「行勝於言」的用戶調研

那時忽然靈機一動,既然本章內容是教我們如何正確打造產品,那為何不把我們的心得分享也當作一個產品,試試看我們要如何說出一個讓讀書會以外的其他人(用戶)也會有興趣(需求)想了解(使用)的故事(產品)呢?

第一招:找讀書會外部的人當受測者

流程設計分成三回合,第一回合的上半場先讓受測者口頭說明基本需求,因為本書第二章都是用新創產業做案例,所以傑瑞請受測者每人花一分鐘說說他自己想做的新創產品是什麼,然後請讀書會小組成員每個人自己先寫六張便利貼,裡面要包含你想跟受測者介紹第二章中的關鍵重點。

依據用戶提供資訊,學員自己先寫下最想講的六個關鍵點

至於為什麼是"六張"便利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下介紹系統思考(system thinking)的影片,講者說一般人如果用寫便利貼的方式拆解複雜流程,平均的便利貼張數(步驟)大概會落在9~11張之間(影片時間4:30),所以下次找人討論業務流程時,先丟給大家10張便利貼,寫就對了。

傑瑞選六張是因為想加速後面討論,畢竟讀書會是利用午休的一個小時啊~

第二招:用遞增配對討論法,快速取得團隊共識

讀書會的時間寶貴,為了避免大家一問一答拖累討論速度,善用遞增配對的討論形式,可以讓每個人的意見快速取得交集,而且在遞增的過程中,每個人因為重複解說更能加深記憶。傑瑞事先將讀書會成員分成三組(每組六人)

所以遞增配對的討論方式為,每個人先花五分鐘自己寫六張便利貼,下一步兩兩配對花五分鐘討論彼此內容(每組有三小隊),最後讓三小隊花十分鐘一起討論取得最後共識。

自己先寫完重點,再兩兩配對一次收斂結果
最後讓不同的兩人小隊全體集合做最終收斂

等三組人馬都用遞增討論手法多次收斂之後,會請各組派代表對受測者pitch他們剛剛討論的重點摘要,每組只有2分鐘可以講三大關鍵,講完受測者會給予回饋(內容是否有興趣想聽、或者建議如何調整等等)。

短時間要從一大堆資訊收斂成三個關鍵(粉紅色便利貼)也是快逼死大家,但最難的還在後面
各組代表正努力銷售故事賣點給受測者(右方三位)

第三招:眼見為憑,用故事版說給你聽

各組收到受測者的回饋意見之後,緊接著是讀書會的重頭戲,各小組要用故事版(storyboard,或稱分鏡腳本,常用在電影製作的前期劇本討論)的方式產出心得分享的產品原型,最終要讓受測者票選。因為製作時間只有15分鐘,小組每個人都會動起來,有人想劇本、有人畫圖、有人出勞力、還有人刺探敵情,整個讀書會的氣氛會在這時達到最高點。

小組成員互相在爭(逃)取(避)最終上台pitch機會
在故事版的合作過程中,每個人一定都能找到自己的任務立足點
想辦法濃(偷)縮(取)別組的故事精華也是策略之一

完成後就讓各組代表拿著自己的產品原型pitch給受測者聽,最終由受測者一人一票決定本次讀書會的最佳心得分享。

使用故事版講解的好處有三點:

1.文章資訊已經被結構化,變成故事更容易吸收

2.畫圖會讓人更有記憶點

3.讀書會文本紀錄也順便完成了。

就說讀書會能接觸不同領域的專(部)業(門)新(女)知(同)識(事)吧~
圖像只是輔助,故事才是王道
這樣的讀書會紀錄是不是更印象深刻呢?

票選完之後,活動最後是由傑瑞幫大家做總結,

這邊的建議是挑一到兩個最核心的關鍵說明就好(畫龍點睛的原則),因為大部分文章的重點已經在故事版呈現過,所以要嘛自己歸納一套邏輯或用其他資料來源重新包裝整理,或者點出文章沒講到的重要關鍵延伸在哪裡

總之如果能讓大家異口同聲的發出"哦~~~"並引起興趣或提問,那你就成功了,傑瑞這次是兩個方法一起使用,首先用其他資訊來源重新包裝,幫大家做整理(如下圖)。

最小可行產品

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是指產品原型,教你如何用低成本解決方案來驗證用戶需求,避免昂貴的失敗

重新包裝

在你的產品達到書中所提的 『產品與市場契合度』(product/market fit,PMF)狀態前,過早的推廣或過多的優化都是不必要的,當你試圖在產品上增加一些功能以確保它的完整性,其實只是推遲正式進入真實市場接受用戶檢驗的時間,另外也有人稱為MMF(minimum marketable features),這也是大家常常跟上面MVP兩者搞混的地方

關鍵延伸

書中只提到新創公司要注意PMF,但是本書這麼強調數據力卻沒告訴我們如何衡量PMF?所以傑瑞才聯想到 『快成長時代』這本書(創作Lean canvas的作者)能作為延伸閱讀

透過一點點小設計,你也可以讓讀書會變得更活潑生動,更何況這樣的流程設計還多少符合Agile與Design thinking精神,傑瑞自認為的關聯性整理如下,或許有人會覺得牽強,但是只要能提供大家在設計Agile與Design thinking學習小活動時多一點點靈感(ex:學Agile,來邊讀-邊做-邊學吧!),那寫這篇文章就值得了。

與Agile的連結

  1. 找user回饋與投票=demo meeting
  2. 分回合討論與回饋=iteration
  3. 每次討論產出都是上次的延伸=incremental
  4. 遞增配對討論法過程=story mapping

與Design thinking的連結

  1. 收斂成三張關鍵資訊便利貼=用戶研究中的問卷調查
  2. 故事版=paper prototype、MVP
  3. user投票=原型testing
如果喜歡傑瑞的文章,歡迎追蹤(follow)傑瑞並分享(share)給你的朋友。 
👉喜歡這種類型或主題的文章,也別忘了拍手給傑瑞鼓勵唷~

--

--

傑瑞
傑瑞的敏捷小路

過去當了六年敏捷教練,非科班出身,卻中途愛上Design thinking、Scrum這類團隊工作法,隨筆記下日常的工作心得,希望自己的敏捷小路,有一天也能通往條條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