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run Agile brainstorming workshop

— 3小時產出263個不重複idea

傑瑞
傑瑞的敏捷小路
9 min readMar 13, 2019

--

本篇文章重點:
1.有效幫助團隊維持動能,快速並量產創意發想效果。
2.實戰案例step by step說明兩種引導發想方式。

這次需求是客戶經營部同仁所提出(之前已經合作過一次,有機會再把教案寫上來),需求有兩個主題:

第一個比較簡單,找出17個標籤的潛力資料源。標籤可以幫助銀行更細部劃分目標客戶,提供更多差異化服務,但因為銀行本身客戶資料相對侷限,無法呈現客戶金融以外的生活行為,所以才會需要發想要合作的外部單位以及想交換的資料為何,下一步才去談合作可行性。

第二個主題則是先定義好我們有興趣的客戶行外行為面向,再去發想可能的標籤、商戶、資料源(結論就是第二題的題目訂的比較廣啦)。而兩個題目發想出的idea最後還要排序決定合作順序。

業務單位的目標產出

活動前:邊“做”邊“畫”,了解預期目標和產出

每次跟需求單位事前討論時,傑瑞都會習慣用“畫”的方式討論workshop流程,討論方便又快速,而且討論完就直接拍成會議記錄了。討論過程大致會先了解需求單位的預期目標與產出,然後根據目標與產出,傑瑞會先建議一個非常”粗略”的流程(細節會等回去後自己再盤點一次,然後正式活動前再找需求單位順一次,最後面我有附上最終流程表與盤點表)。

討論過程中如果有需要業務單位負責的就會用紅筆圈起來(ex:因為最終需要排序idea,我就會提醒業務單位要記得決定排序的維度,可能是資料量或是精準度等等)。

第一次需求討論草圖

因為這次有兩個主題而且範疇大小不同,傑瑞就用了兩種不同facilitation手法(這樣團隊討論動能也比較不會疲乏),兩種手法都有兩階段的發散+收斂機制,而這樣的機制剛好符合Agile兩大核心精神:iteration & incremental。

iteration →數個回合制的討論過程

incremental →每次的產出都是前面結果累積的延伸

第一個主題因為相對明確,利用第一階段的發想應該就能產出大部分結果,第二階段比較偏向成果檢視,所以選擇用Gallery walk引導手法。

主題一相對簡單,所以第一階段的產出動能就很重要

第二個主題範疇比較廣,在第二階段仍需要團隊集中注意力產出創意,所以會選擇用World coffee shop引導手法。在workshop正式開始的前兩三天,傑瑞就會把上述的引導手法流程與考量點跟業務單位順過一遍,讓他們先了解大致怎麼進行,順便盤點當天需要的文具素材。

主題二相對複雜,每一個階段的產出動能都要兼顧

活動當天:等等!先別急著分組

直接來到當天workshop,一開始當然是由業務單位代表說明一下今天brainstorming的目標與產出,也解釋一下兩個題目的定義與範例說明(前面大概花了15分鐘),講完就交棒給傑瑞了,雖然這次題目有分成三桌,但是傑瑞刻意不先將人員分組。

考量點是因為三桌的題目領域差異頗大,有些人的生活經歷可能無法在第一階段創意發想時貢獻想法(ex:剛出社會的新鮮人可能就對於結婚族的標籤沒特別想法)。

而第一階段的討論動能在回合制brainstorming機制中又特別重要(加上主題一又相對明確),所以傑瑞在一開始有設計"選填志願"的橋段(大約10分鐘),先給同仁們看手上的題目(類似大學內的科系),有問題可以當場問前面的三位桌長(類似校長的角色),如果都沒有問題了就開始讓大家報名想先參加哪一桌brainstorming(每桌有人數上限)。

這樣同仁在第一階段創意發想時也會相對投入(因為是自己選的志願啊~),如果遇到報名的人數超過每桌上限,傑瑞就會讓他們抽撲克牌,然後讓桌長來決定比大還是比小,就可以快速分好組了。

三位桌長針對底下同仁所提問的回覆時間

活動開始:2種方式引導發想及收斂

接著來說明兩種不同引導手法,當開場的組別分好後,每一桌應該都有差不多的人數,就開始讓他們進行第一階段的發散+收斂,通常第一階段的時間傑瑞會給比較多一點,讓大家能充分討論,過程中桌長的角色很重要。

桌長除了要鼓勵大家多思考不同面向、還要幫忙回答過程中的提問、協助收斂便利貼、最後還要總結這階段的發想結果。

桌長要鼓勵同仁往不同面向思考,還要回答過程的一切問題
桌長要能協助收斂想法並總結給同仁聽

《手法一》:Gallery Walk

等第一階段發散+收斂完成後,gallery walk的手法是會拆散原本的小組(ex:Table A的成員為藍色1~5號、Table B的成員為橘色1~5號、Table C的成員為綠色1~5號),然後將來自不同小組的成員組成新的"藝廊團隊"(ex:新的Table A成員變成藍色1號、橘色1號與5號、綠色1號與4號)。

這邊的重點是每個"藝廊團隊"一定都有來自之前不同桌次的成員(都有藍色、橘色、綠色的人在裡面),而桌長是不用動的喔。

接下來就會請三個"藝廊團隊"想像自己去看畫展,每一張Table的討論結果都是一幅畫,在每一幅畫面前是由第一階段的"創作者"來進行導覽,快速說明產出結果,其他人則負責提問並貢獻新的idea(ex:新的Table A成員走到"A"這幅畫時是由藍色1號負責解說,走到”B”這幅畫時則是由橘色1號或5號成員負責解說,以此類推)。

這樣的機制可以確保每個人都能適度參與到每個題目,而且就算成員對於輪到的畫作(題目)不是很熟悉(ex:綠色1號就是社會新鮮人,而Table A是討論新婚族),他們也能因為先參考之前的討論結果而比較容易延伸新想法(比重零開始簡單)。

gallery walk 操作流程示意圖

《手法二》:World coffee shop

相對於gallery walk會拆散原本小組,word coffee shop引導手法則是會維持小組成員,讓小組成員想像是去不同的"咖啡館"喝咖啡(ex:Table A、Table B、Table C),讓同一群已經有默契的人可以繼續專心在第二階段發散收斂的投入,比較不會受到成員變動的因素影響,可以相對專心在題目上(因為主題二每個Table的題目相對主題一又更廣,所以每單位時間貢獻的腦汁需要較多啊~),所以每到一個新的"咖啡館",就會由桌長先快速總結之前累積的討論結果,然後再由成員提問或延伸想法。

world coffee shop 操作流程示意圖

活動收尾:投票排序,讓idea找到自己的出路

兩個階段的發散收斂都結束後,最後就是要請所有成員協助排序,排序的標準會因為題目類型而可能有不同考量,主題一因為相對明確(現成的標籤找出對應的資料源),排序的標準可能就只有資料源的精準度或創意度等等,而主題二題目本身範疇因為較廣(同時要思考什麼標籤+合適的資料源),產出的idea就有可能會比較天馬行空,所以排序的標準就可能考量資料量大小或產業地位等等。

傑瑞認為"資料取得難易度"不太需要放在活動中成為標準之一,其一是因為成員也不一定是事後要執行專案的人,他可能當下無從判斷執行的困難度,其二是因為事後業務單位自己會再整理一次資料,PM自己就會決定執行的先後順序了,所以就不要在活動中耽誤大家寶貴的時間囉!

不同題目類型的排序標準都要事前先溝通好

而傑瑞會提供"無限量"的原點貼紙,讓所有同仁依據不同排序標準去票選出心中最佳idea(因為產出的便利貼很多,就不需要特別限制每個人原點貼紙的數量,idea會自己找到出路的),到時業務單位就能快速瀏覽民意普遍落在哪裡,作為後續執行專案的參考資料之一。

不用限制投票數,生命自己會找到出路

統計本次workshop成果,在三小時之內,順利完成兩個主題的創意發想,並有效產出263個不重複idea(主題一138個,主題二125個),傑瑞真心推薦這兩個引導手法,在公司內部用了好幾次效果都很好。

最後幫大家總結一下Agile brainstorming workshop的重點並附上流程表與盤點表,希望大家都能順利帶領團隊有效率產出超多想法。

Quick summary

  1. 事前溝通清楚目標與產出,設計的流程才能對症下藥,引導手法充其量只是工具。
  2. 題目之間如果差異頗大,不一定要先強制分組,設計活動讓同仁自行決定組別更能提升參與度。
  3. 回合制brainstorming流程體現了Agile兩大精神,iteration能精煉想法,incremental能延展想法。
  4. gallery walk會重組小組成員,適合因果關係相對簡單的議題;world coffee shop則維持小組編制,適合因果關係相對複雜的議題。但兩個手法都秉持"每個成員對每個題目都能有所貢獻"的精神。

傑瑞的工具箱

如果喜歡傑瑞的文章,歡迎追蹤(follow)傑瑞並分享(share)給你的朋友。 
👉喜歡這種類型或主題的文章,也別忘了拍手給傑瑞鼓勵唷~

--

--

傑瑞
傑瑞的敏捷小路

過去當了六年敏捷教練,非科班出身,卻中途愛上Design thinking、Scrum這類團隊工作法,隨筆記下日常的工作心得,希望自己的敏捷小路,有一天也能通往條條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