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必備的中心思想:outcome比output重要

如何用生活案例來引導產品負責人(Product owner)思考

傑瑞
傑瑞的敏捷小路
Dec 16, 2020

--

常常有人問傑瑞如何去評估一個產品負責人(Product owner)是否適任,我都會告訴他們一個準則:「看他是否把outcome看得比output重要」。接著他們會問這是什麼意思?我就會把Jeff Patton寫的書「使用者故事對照」丟給他們看,請他們先讀作者寫得序章的其中三頁,然後他們會接續說書寫得都很好但我要怎麼活用?我會建議他們可以用生活案例先讓他們理解觀念,然後再帶他們一起討論產品應該有的outcome是哪些,所以這篇就要來分享傑瑞設計的生活案例與帶領討論的方法喔~

產品開發的目標不是為了製造產品

Jeff Patton在「使用者故事對照」這本書開頭就先寫下這句話。不管是身為產品經理或產品負責人,你們的工作應該是改變世界。因為你們為產品解決方案所提出的任何想法都以某種程度影響使用該產品的人們,你的想法改變了人們達成目標的方式,你讓使用者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就是這樣,你改變了世界。而且Jeff Patton只用簡單的一張圖就說明了一切(真是天才!)

身為產品負責人,通常你會先檢視現況,聚焦使用者在產品現有情境上的不滿或沮喪,然後你會開始產生一些想法(idea)想要幫助使用者解決問題,這些想法可能就會以全新產品(product)、新增功能(function)、品質增強等形式呈現,在某個時間點,你必須把想法細節傳達給其他人,請別人幫忙你實踐想法,所以你可能需要撰寫一些設計圖(design)或規格文件(specification),好不容易費盡千辛萬苦別人終於幫你打造出東西並交付(delivery)給使用者。

以上從想法(idea)一路到交付物(delivery)之間的一切皆被稱為輸出(output),很多PO會認為他的最終目標就是交付東西給使用者。但Jeff Patton認為輸出不是真正的重點,輸出只是附帶的產物,PO真正在意的應該是成果(outcome),也就是使用者有因為你的輸出而改變行為,而這個改變解決了使用者當初的不滿或沮喪。

Jeff Patton認為能夠理解到這一層的PO還只有60分而已(好嚴格XD)。80分的PO應該思考當使用者的成果(outcome)改變時還能夠替公司帶來哪些影響(impact) — 增加的營收、較低的營運成本、更愉快的客戶、擴大的市佔率 —畢竟組織需要維持營運,若公司不夠健全,PO也不會有資源或機會來幫助使用者。換句話說,60分的PO是想辦法讓使用者滿意,80分的PO是想辦法同時讓使用者與企業滿意。

而最厲害100分的PO則是想辦法用最小的輸出(output)讓成果(outcome)與影響(impact)最大化,也就是用最小的資源來獲得最大的利益,有一句俗語形容的很貼切「把錢花在刀口上」也是這個道理。砸大錢當然可以解決任何問題,但PO所處在的環境永遠都是預算趕不上慾望

故事人人會說,但要怎麼教?

傑瑞是去找一些生活案例來引導PO思考,畢竟從生活案例去著手,一方面能用相對輕鬆的方式教學、二方面案例生活化也比較容易讓人記住、三方面非商業的情境討論更能激發學員創意思考。以下是我的引導方式:先用大家耳熟能詳的兩個案例講述重點與答案,接著再用兩個接近腦筋急轉彎的案例讓大家討論(可以用小組討論的手法或PK競賽手法,後面會分享),而且因為沒有標準答案講師隨便都有台階下XD。

兩個前導案例

引導成員討論:

這個案例的成果(outcome)是什麼:太空人能寫出字

這個案例的最小輸出(output)可能是什麼:鉛筆

引導成員討論:

這個案例的成果(outcome)是什麼:肥皂盒不要漏裝

這個案例的最小輸出(output)可能是什麼:工業用電風扇

兩個測驗案例

引導成員討論:

這個案例的成果(outcome)是什麼:客戶不要抱怨

這個案例的最小輸出(output)可能是什麼:XXXXX(讓小組討論)

傑瑞聽過各種答案,例如不同樓層實施分流、走樓梯給獎勵、電梯口播放電視等等。你可以告訴成員其實任何答案都可以解決問題,但是大家有沒有試著思考最小成本的方案可能是什麼?傑瑞覺得目前最厲害的答案就是”電梯門加裝鏡子”,因為人們看到鏡子就會整理儀容,整理儀容就會忘了等待,每次玩這個案例都沒有人講這個答案,而且大家聽到答案都會恍然大悟喔。(前提是你教的PO沒有看過這篇文章XD)

引導成員討論:

這個案例的成果(outcome)是什麼:不要害怕生小孩

這個案例的最小輸出(output)可能是什麼:XXXXX(讓小組討論)

這題很貼近台灣現況同時也是魔王題,每次大家看到題目都跟題目中的年輕人一樣愁眉苦臉,完全想不出解法。但傑瑞在網路上找到一個丹麥的鼓勵生育創意廣告是覺得目前最符合心中答案的,叫「Do it for Denmark」,Youtube上有一系列廣告可以看,它的核心概念就是”旅行社結合有錢的阿公阿罵”,因為根據統計在溫暖的地方人們的性慾會比平時高51%。這是因為在旅途中身體會放鬆進而催生性慾。所以丹麥的旅遊平台商就利用這種身體反應,推出了去南方溫暖的地方進行「造人之旅」行程。而且行程訴求的TA還是想抱孫的阿公阿罵們(超有梗!),因為阿公阿罵什麼沒有就是有錢,讓老人家直接幫兒子媳婦代預約還有折扣,而且在旅行中如果成功懷孕的夫婦,還有機會獲贈3年的嬰兒用品,年輕人只會看到父母好心贈送他們去旅遊,壓根就不會想到這是送子鳥計畫啊,完全忘記害怕了,是不是非常邪惡呢!我們政府也可以試著跟旅行社合作看看,成本超低但效果可觀XD

可以善用點子PK增加討論氣氛

傑瑞曾經在100多人的場次玩過這個橋段,所以不管是小教室教學或是大活動場次都能引導學員思考「成果(outcome)比輸出(output)重要」的概念喔,剩下的生活案例就讓大家自己去挖掘吧,祝大家教學引導順利喔!!

如果喜歡傑瑞的文章,歡迎追蹤(follow)傑瑞並分享(share)給你的朋友。 
👉喜歡這種類型或主題的文章,也別忘了拍手給傑瑞鼓勵唷

--

--

傑瑞
傑瑞的敏捷小路

過去當了六年敏捷教練,非科班出身,卻中途愛上Design thinking、Scrum這類團隊工作法,隨筆記下日常的工作心得,希望自己的敏捷小路,有一天也能通往條條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