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精準提問的力量

一本教你如何在工作或生活與人開啟對話的必備指南

傑瑞
傑瑞的敏捷小路
11 min readSep 21, 2020

--

這本書傑瑞真的大推!因為工作關係,我常常需要引導團隊討論,議題可能是專案問題診斷、願景策略發想或是單純的想新點子;但更多的是透過一對一討論來協助對方釐清思緒,這個內容就五花八門了,包含工作任務分配、職涯發展方向甚至是男女朋友關係:)
很多時候來找你幫忙的人其實心中已經有個模糊答案,我的工作只是透過不斷提問來幫助他們用不同層面來思考問題,幾年前有個很紅的電影"擺渡人"大概是差不多的意思,而且陳奕迅唱的電影主題曲更是好聽到爆炸(離題了@@)。
傑瑞會推薦這本書的原因在於作者法蘭克.賽斯諾(Frank Sesno)把你人生中會遇到的對話情境都寫出來了,法蘭克把情境分類為11種,每一種情境他都會提供一個提問框架,讓你清楚知道該注意的原則或者哪邊有坑,同時他更加入了大量的實際案例與情境問句,讓你可以自己演練或拿來修改,強烈建議每個人桌上應該都要有一本啊~
所以這篇就要來分享傑瑞自己消化過的提問框架,看完你也可以試著整理自己的提問指南,未來碰到類似情境就可以隨時拿出來引導對話囉。

問對問題,就解決一半的問題!

帶領團隊討論這麼多次,發現一般人有個很有趣的特性,就是如果是自己一個人做專案,你問他該如何做,通常他會講得頭頭是道,但換成一群人一起做專案,你問團隊該如何做,通常不是你看我我看你,不然就是你一言我一語,整個討論頓時變得超沒有效率,雖然偶爾也會有少數人跳出來制定議程說團隊應該討論什麼,但你會發現一般人制定的議程寫的大多是討論結果(ex:我們這次要討論出專案的策略、下一步、點子,這些都是名詞),團隊雖然知道終點要產出這些討論結果,但他們還是不知道如何走到終點。

你會發現真正厲害的主持人(不管是公司會議或是電視節目),他們的議程反而都是開放式問題(以動詞居多):

  • 我們的專案是哪裡不對勁?出了什麼問題?
  • 你覺得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 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怎麼做?

他們透過開放式問題來開啟更多對話、更多想像,換句話說,厲害的主持人是把最後的目標放心裡,他心中知道這場對話最後要有什麼結果,但是在過程中,他會引導大家走走看不同的道路,有的路可能行得通可能行不通,但目的都是希望討論的視角能更多元,這種開放式提問的概念其實與設計思考常用的How might we(我們可以如何…)有異曲同工之妙。

以下三種提問情境常見於團隊互動:

診斷型提問:找出問題核心,做出判斷

診斷型提問幫助你看見一時難以看清的問題根源,如同醫生有根據症狀判斷疾病的本事,記者有迅速找出問題的直覺,重點是先找出壞消息,問對問題,盡快釐清,才能設法處理,診斷型的提問框架包含:

1.抽絲剝繭→先從大處著手,再往小處著眼,把範圍逐步縮小。

  • 哪裡並不對勁?出了什麼事?
  • 我們怎麼知道的?

2.研究過往→從過去的經驗、事件找模式,尋找相似或相異之處。

  • 事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陷入困境?
  • 你最早注意到是什麼時候?這種情況持續多久了?
  • 先前是什麼樣子?

3.再次提問→既然問題存在,代表還有未知或意外之處,要反覆確認自己的認知是否有誤。

  • 我們的經營方針是怎麼了?
  • 你覺得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 如何證明自己的推論有錯?

策略型提問:看見大局,評估目標、利益、風險與後果

策略型提問著重困難挑戰與設立長程目標,你要放大視角,衡量風險、機會、代價、後果與替代選項,進而設定目標與計畫,可以搭配診斷型提問先釐清問題在哪裡,策略型的提問框架包含:

1.目標與代價→既然你界定了目標,那就要問後果。

  • 我們能從過往策略與經驗中得到什麼有關未來計畫的啟示?
  • 目前碰到最大的難關是什麼?我們願意付出何種代價?
  • 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是什麼?

2.權衡取捨→找出促成改變的相關阻礙與任務。

  • 我們要做什麼與不做什麼?
  • 夥伴的角色為何?資金需求為何?風險為何?
  • 各項提議的執行時間與順序為何?所需的資源為何?

3.質疑自己→再次仔細檢查計畫,設法找出漏洞,模擬不同情況。

  • 計畫哪裡可能出錯?那裡尚未考量到?
  • 我們是否堅守對的價值?(不管對企業或對客戶)
  • 我們是否有永續的商業模式?還是僅為一頭熱?

4.定義成功→不要先射箭再畫靶,事先定義成果才知道自己有沒有走偏。

  • 你如何知道自己成功了?
  • 成果要如何衡量?

創意型提問:跳脫框架的思考,激發創意與想像

創意型提問要人閉上眼睛,發揮想像,提出瘋狂的點子,擺脫明顯的老套,尋求替代的方式,創意型的提問框架包含:

1.目光要高出天際→要天馬行空,超乎地心引力法則的限制,就算無法登月,你也會身在群星之中,若要務實,之後多的是時間返回地面。

  • 我們對成功的渴望有多大?
  • 你想要在世上創造什麼樣的影響?
  • 我們如何拒絕平庸?

2.試著做時光旅行→創意思考永遠關乎未來,所以就勇敢去吧,想像你在未來看到的一切。

  • 我們打算成就什麼樣的未來?顧客是哪種人?
  • 以後媒體是怎麼報導我們?新聞頭條會是什麼?
  • 我們公司會以什麼著稱?你最引以為傲的是什麼?

3.進入想像的現實→嘗試做角色扮演,換個座位就換顆腦袋。

  • 如果你是老闆,你想怎麼做?
  • 如果絕不會輸,你會怎麼做?
  • 如果預算只剩一半,你會留下哪些?如果預算又加回來,你會投資哪些?

以下三種提問情境常見於個人互動:

同理型提問:著重感情的分享,探索內心

同理型提問著重情感,探索別人內心的答案,了解對方思考、害怕、傷感或激動的原因。問題最好出自「切換觀點」,想像對方眼中的世界,而這也是用戶訪談常用的技巧,同理型的提問框架包含:

1.設身處地→同理心有賴從別人的角度看事情。

  • 你怎麼了?你有什麼感覺?
  • 今天過得怎麼樣?你在擔心(開心/煩惱)什麼?

2.給予空間→別想一問就正中紅心,而是一步一步來,先問比較大的問題,再慢慢發掘與探索。

  • 你家裡怎麼樣?家人會一起用餐嗎?你們會聊什麼?你們會吵什麼?你們什麼時候會哈哈大笑?你理想中的家人互動應該是怎麼樣?
  • 你想要這段感情嗎?你的另一半是否也很不開心?你是否對另一半說過「我們碰到問題了,需要尋求協助」?實際的你離自己所想當的情人之間有多大的差距?你怎麼對自己說這件事?

3.適時給予認同→善用「眼睛」傾聽,注意對方肢體/表情/語調/節奏所釋出的訊息,適時加入感受的提問,鼓勵對方說得更深入。

  • 所以你現在很難過(快樂/沮喪)嗎?
  • 我可以感受到你的難過(快樂/沮喪),可以跟我多說一點嗎?
  • 很棒(我的天啊/真的假的/我了解),還有呢?

4.親密的疏離→展現同理與好奇,但仍保持適度的距離與抽離,必免妄下評論或自以為客觀的提出問題與建議。

  • 那樣是什麼感覺?
  • 你試過什麼了嗎?
  • 你自己怎麼看這件事?

搭橋型提問:破解冷漠、敵意的防備,建立善意的對談

搭橋型提問旨在鼓勵對不想說話的人讓他開口,這些問題能引出資訊,讓你蒐集情報,評估對方意圖與能力,可用於所有閉口不語但心有所圖的人(難搞的同事/討厭的鄰居/叛逆的子女/可疑的嫌犯),搭橋型的提問框架包含:

1.避免刺激→別一開始就指控或質疑,這只會激起對方的防衛心理,首先從容易回答的問題問起,即使無關緊要也無妨,目的是讓對方處於認知放鬆的狀態,在過程中認真傾聽,留意對話中是否有切入正題的機會。

  • 新電腦好用嗎?你怎麼會選那款電腦?大部分人都是選那款電腦嗎? →或許有機會聊到對話者自認與同事的差異,再找機會切入對方與同事的合作情況
  • 最近有什麼熱門的影集?你喜歡裡面哪個角色?你喜歡的原因是什麼?朋友也跟你一樣嗎? →或許有機會聊到子女與同學的互動,再找機會切入子女的交友狀況

2.正面回饋→肯定對方的說法,鼓勵對方繼續講下去,表面給予中立肯定,但並沒有真正支持對方的想法或作為,也可以用幾乎察覺不到的動作(微微點頭/挑眉)、姿勢(身體前傾)或聲音(嗯嗯)表達出興趣。

  • 真有意思,我先前沒想過
  • 你說的對/很好,繼續說
  • 很多人都同意你的看法,(停頓)說來聽聽
  • 看來某某某的做法讓你很不滿(失望/訝異)?

3.回聲問題→專注傾聽,把剛剛聽到的那句重要觀察或經驗裡的某個字詞重提一遍,這能讓對方暫停片刻,然後深入說明解釋,要記得是重複一遍,不要自己加入評論或修飾。

  • 真令人「震驚」?
  • 你說他「羞辱」了你?
  • 他把事情跟「很多人」說?

4.強化→這種提問是想同意對方,讓對方多說點,接受對方的言下之意與言外之意,這個技巧更可能讓你得到貼近事實的回答,甚至是得到對方的坦承。

  • (所以A方案比B方案好)我們在講的是這樣子嗎?
  • (你認為我們偏袒哥哥喔)你是這意思嗎?

面試型提問:了解面試者的個性或技能是否合適

面試型提問著眼未來,想預測面試者的個性與技能是否合適,憑檢驗過往表現以預測未來成績。面試型的提問不外乎三大類,一般都會評估面試者的經驗、個性以及天份,經驗的提問想了解對方是否內建這份職位的基本要求(包含介紹自己與理解技能),個性的提問想了解對方是否具備高EQ(包含承認挫敗與工作態度),天份的提問想了解對方是否具有成長潛力(包含分享願景與擊中曲球),以下將分別說明。

1.介紹自己→問問對方的背景、資歷,目的是試圖了解對方是怎麼看待自己、怎麼描述自己,又有哪些不同於他人的特點。

  • 跟我講講你自己,你過去做過什麼?
  • 你做過最成功的專案是什麼?
  • 為什麼你對這份工作有興趣?
  • 你有哪些適合這職位的特點?

2.理解技能→依據每個職位的job description所需要的工作技能(ex:領導/談判/策略規劃/技術開發),設計相關提問來檢視對方是否符合職位所需。

  • 為什麼我們該錄取你?你認為這份職務需要具備那些工作技能?
  • 你是如何帶領你的團隊?
  • 你是否能舉一個例子,說明先前你是怎麼設定目標與時程並成功做到嗎?

3.承認挫敗→這類問題誠實的檢視個性,問出對方承受風險的意願,從實際例子了解對方面對逆境的韌性。

  • 你最慘的失敗是什麼?又是如何處理?
  • 你從失敗裡得到什麼啟示?
  • 你在工作上做過最糟糕的決定是什麼,又是怎麼決定的?
  • 批評你的人會是怎麼說你?

4.工作態度→這類問題是為團隊而問,嘗試理解面試者是否合適的要點,例如人際技巧、正直態度或工作倫理,並留意對方跟公司文化相契合的人格特質,例如想像力、幽默感或冒險精神。

  • 你會用哪些形容詞來形容自己?有什麼實際案例可以佐證?
  • 你怎麼跟著團隊解決問題?
  • 團隊成員之間如果意見不合,你會怎麼處理?
  • 在缺乏佐證數據下,你如何精彩地說服團隊嘗試?
  • 假設公司今年很旺,你被問到額外的獲利該怎麼花,你的建議會是什麼?

5.分享願景→想像對方已經錄取,成為團隊的一員,這時碰到某個機會、危機或狀況,你會希望對方怎麼做,你要測試對方如何把經驗與知識應用在這個想像的挑戰上。

  • 如果你能解決產品的一個問題,那會是什麼?
  • 高層打算轉換公司某個產品路線,如果你是產品負責人,你會怎麼建議?
  • 如果所有部門都要被砍掉15%的預算,你會優先砍掉那些開支?為什麼?
  • 主管對一個專案興趣濃厚,但你覺得是個爛主意,可能害慘公司。你們要開會討論這個專案,你會說什麼?

6.擊中曲球→曲球問題時常天外飛來,也許有點趣味,也許有點奇怪,目標是了解對方的創意、幽默感、自然反應以及臨機應變能力,這與許多知名企業面試常問的費米估算(Fermi estimation)是類似的概念。

  • 你最喜歡超市裡的哪一條貨架走道?
  • 你認為台灣有多少根電線桿?
  • 谷歌(google)會怎麼處理或應用我們的這種資料?
  • 迪士尼會怎麼打動我們的顧客?

成功的人,都用提問解決問題!

我們身處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拜谷歌與網路之賜,取得答案的成本只會愈來愈便宜,知識型工作者比的已經不是找答案的速度,在世界日益複雜下,現今真正的重點反倒是要多花時間問對問題。誠如作者在書中所說,如果我們多做提問、少做斷言,大家就能循得共通之處,一起解決重大難題。所以,多開口提問吧,問題王就決定是你了!!

如果喜歡傑瑞的文章,歡迎追蹤(follow)傑瑞並分享(share)給你的朋友。 
👉喜歡這種類型或主題的文章,也別忘了拍手給傑瑞鼓勵唷

--

--

傑瑞
傑瑞的敏捷小路

過去當了六年敏捷教練,非科班出身,卻中途愛上Design thinking、Scrum這類團隊工作法,隨筆記下日常的工作心得,希望自己的敏捷小路,有一天也能通往條條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