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ack and white photo of the street sign for Wall St in New York City” by Rick Tap on Unsplash

我在避險基金的日子-(4) 基金規模的兩面刃

兔二寶
兔二寶筆記
Published in
3 min readJun 21, 2018

--

前情提要可以看這邊:
我在避險基金的日子-(1)畢業即失業
我在避險基金的日子-(2)突如其來的一封email
我在避險基金的日子-(3)開始一段冒險的旅程

在公司體系下操作和在避險基金對老闆喬會有什麼差別呢?為什麼他這麼想成立屬於自己的基金。其實就像是員工要出去自立門戶一樣,跟創業一樣辛苦。

公司自營 vs 基金

在公司體制下,公司給一筆錢交易,其實上面的經理們不太會因為不滿意你的績效而把錢拿收回,在公司做很多年也會看在過往的交易記錄而耐心的等待交易員的報酬有起色,所以不太有資金或走人的壓力。薪水和獎金則是每月有固定底薪加上每季約可以針對獲利抽成10%左右,也不用負責辦公室或硬體的開銷,想買什麼都可以跟公司申請。

但開始基金的營運就不一樣了,首先自己找辦公室,自己買電腦和報價源,最重要的要找到願意投資的客戶。但比起在公司,成立基金的報酬會豐厚許多。基金每年可以收1~2%的基金經理費和管理費,做得好的話,還會有20%的獲利抽成,是在公司的1倍。

最初基金剛成立時,大約募到10億台幣的資金,當年度就可以收1千萬的管理費,夠付日常的營運開銷。還有另一個重點是當時基金成立在避稅天堂,所以收到的錢屬於海外所得,台灣課不到稅。(老闆當時在公司的獎金曾被課到40%,有無課稅差很多)

但事實上是這麼高額的費用也讓投資人極不忠誠,覺得都扣那麼多費用報酬率怎麼可以比別人差,一旦賠錢或波動太大無法忍受就贖回,這些募來的錢比公司給的更不穩定。

初期的美好

但總之在一段不算短的籌備過程,基金總算成立了,在新辦公室交易也逐漸上軌道。剛開始營運的第一年碰上歐債風暴,歐美股市疲弱,但避險基金主要的策略並不是做多或放空單一市場,而是放空漲多、買進疲弱的標的,達到多空平衡。

第一年表現還不錯,扣掉高額績效費用後還為投資人賺進10%的報酬率。第二年表現更好,有15%的年報酬。在這一兩年之間,績效一直蒸蒸日上,一切都很美好。初期觀望沒有入金以及已有賺到錢的投資人也陸續再把錢投入,基金的規模越來越大,直逼20億的規模,成長了1倍。

但卻忘了一件事:規模是績效的殺手,這個道理從沒有例外。

(未完待續…)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拍手」給我一點鼓勵,或者「Follow」我喔~

歡迎到我的臉書收看更多消息,或找我聊聊天~(招手)

--

--

兔二寶
兔二寶筆記

原專職期貨交易和投資個股多年,目前只投資指數型ETF。從每天交易幾百筆到一年只交易一次。從神經兮兮變成少根筋。 rabbitfin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