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那麼愛比較

Rupert Chen
吾人拾堂
Published in
Feb 28, 2021

過年時候的親戚,最想知道你什麼事情,薪水,感情? 還是現在哪裡高就?

​他們都很想知道你過得如何,所以這些問題,是個基本能夠快速粗暴的立刻理解你的生活狀況如何,是一般人能夠快速理解的社會價值,會披頭直接問這些問題的人,他真的有要跟你好好聊天嗎? ​看來多半是沒有的。

好奇心是個好事情,但這個好奇心的背後,真正主要好奇的是,想要理解自己的兒女到底進步了多少,跟之前的你到底有了多少差距,這都需要一個量尺,來測量自己兒女的價值,所以藉由問了這些問題,來解謎對自己兒女價值的好奇心,多半才是真正的目的!

有些親戚問玩這個問題後,立刻就會接上,哎呦!我兒子現在科技公司上班~~薪水更高~~而且認識了家事不錯的對象,呵呵呵呵~(超級討厭的笑聲)

每次聽都這裡都想要把白眼翻到背後,因為我們都能清楚的感受到,這問題不是在關心你,單純是在炫耀他們自己的兒女,來滿足自己引以為傲的內心。

這種假裝關心,實則愛現的樣子,真的太難看了! ​請停止!

但其實我們有可能也會不經意的做這樣的事情,只是我們不想被看出像是那些親戚一樣,於是就會繞個比較遠的話題最後還是會不經意地問。其實這沒有什麼,因為我們真的也想知道對方過得如何,這些問題,讓我們能夠更明確的知道他現在生活的狀況。

因為如果對方說過的很開心,你也會想知道開心的原因是什麼。

我們都好奇的需要一把尺來測量比較快樂的程度

其實說白了,就是我們其實都很愛比較!

尤其是男生,從身上的長短就可以開始比較了

有發現我們的整個環境,無時無刻都在比較嗎?

這事情已經融入了我們生活中了,或許他已經變得太日常了,我們也不太容易去察覺,就跟每天都在呼吸一樣,你不會特別去關注這事情。

那為什麼我們都陷入了一個愛比較的狀態?

比較這事情的必要性有那麼大嗎?

需要經常發生嗎?

想想平常大家普遍的生活,都是在忙碌跟努力,時常都要忙碌到身心疲憊,所以都非常想要知道這段時間付出的努力,到底有了怎樣的結果是吧?

這時候就要一把尺,透過互相比較,來看看我們那麼辛苦努力後產生的成果

當比較後,我們發現努力後的成果是更豐碩的,甚至比他人還要多的時候,我們就能從中獲得成就感而覺得快樂。

那比較後,如果我們努力後的成果不如他人的時候,就可以反思原因,檢討跟改進。

那這樣看來比較,算是一件蠻不錯的事情。

但是有種很不健康的比較

那比較是個能帶來【榮譽感】與【反省】的好事情,為什麼大家會感覺這事情令人厭惡?

原因是,不少人只想要從比較中獲得優越感的爽快,享受那種別人仰慕崇拜的目光,確實,這樣能帶來快樂跟自信,但這樣做絕對會令人感到反感,而且越是沒有內涵或是自卑的人,越喜歡做這樣的事情,這樣可以讓他們看起來高人一等,過度的比較甚至還會帶來生活上障礙。

這會造成什麼後果&影響

會一直去比較這事情,無非就是為了優越感,來壓制內心的空虛,這樣只是治標不治本,還因為你必須一直持續去比較誇大,一直從別人的身上索取優越感,當一個人只是持續再索取的時候,代表他內心是不安的,才需要一直去填補安撫。

再來如果因為持續比較,為了維持表象的優越感,有人會「貸款買自己養不起的車子」為了面子造成自己生活的負擔也在所不惜,想想看如果貸款那些錢,拿去創業投資,讓自己的資金運用的更聰明,以後要買幾台都不是問題,何必在乎一時的面子,造成自己金流的負擔,耽誤更多發展的機會?

再舉一些在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現象

小時候有些家長經就常拿我們跟班上的同學比較,說你看王xx都考那麼好,你看看你怎麼那麼糟糕,家長想要用此方式刺激孩子自發性進步,卻造成孩子聽完感到厭惡,最後只會說我就爛啊。

或是在社群媒體上,我們為了「獲取更多的讚」而一直刻意做出表演,造成現實與網路上極大的不真實,自己為了維持那造假的形象,搞得自己生活變得每天都心神不寧。

還有一種奇葩現象「無時無刻待著Airpods」連跟朋友出去,跟女友約會都要戴著,聊天中的狀態也戴著。Airpods-pro有通透模式那就算了,但都是戴著1代 or 2代Airpods。蠻好奇為什麼就不戴SONY的耳機?
這樣一直戴著聊天,是有要聽對方說話嗎?

Airpods = 有錢的象徵

開著自己負擔不起的車,吹破肚皮的誇大言語,硬要貸款住豪宅,搞得自己生活壓力超大,因為超額的經濟負擔,導致每天心神不寧,還要擔心演出的不夠自然被別人看穿。


這些錯誤的使用 比較,只會造成生活更多的負擔。

好的比較

所以好的比較,是觀察!透過觀察比較更好的人事物,思考為什麼它會做的比我好,有什麼我能夠學習的,透過比較讓我們有個參考案例。

讓我們透過他人,認知自己在什麼地方,
我們能從中得到【快樂與榮譽感】,也能從中【學習檢討跟改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