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討論: 教育的本質

Boison
書旅品味 Tripbook
4 min readJul 4, 2017

--

我們到底該被教會什麼?

今天不知道是第幾次的讀書會,讀書會討論的質量越來越高,自己反覆思索了教育這個議題,今天看了「我們如何思考:杜威論邏輯思維」這本書,又根據教育這件事提出了一個問題跟大家討論,「到底我們應該在學校學到什麼事?」

我自己長期思索下來歸納出了兩個結論,教育的本質惟二,「獨立思考」還有「陪伴」爾。

1. 獨立思考

夥伴A提到他大學就讀於森林系,但是在就業一段時間後,竟然輾轉進入國企系就讀,但是仍然能夠發揮他自己的獨特的特色,在國企系、甚至是職場開創出自己的特色,他看到身邊也數不清的人也是不管自己過往的本科為何,進入職場後仍然能夠站穩自己的一片天,這讓我開始思索到底科系是侷限了你未來的發展,還是科系能夠帶給你一些獨特的價值呢?

我的答案就是「獨立思考」。事實上在任何的學科訓練中都有其獨特之處,若能找出這些學科的本質,甚至是你在課堂外,校園內其實都有數不清的機會,這些機會讓你在面對挑戰的同時,也訓練你面對困難的能力,當你一次又一次克服了這些挑戰,在處理這些挑戰的同時摩亮自己的心智,掌握的這個學科能夠帶給你獨特的 Mindset,其實你不管到哪裡,都能用自己獨特的角度去面對這個世界,詮釋事物本質的另一面,去提出自己嚴密邏輯後的解方,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優勢呢?

簡單說獨立思考的能力,其實在日常的生活中都能夠被一點一滴鍛鍊,不管身處何處,只要我們能夠抱懷好奇心,任何事物不是修煉,事實上每個學科,每個日常都有它背後的迷人之處,訓練自己的理性,也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會是緊緊跟隨著你,能夠帶得走的能力。所以教育真正需要培養的,不是給你解答,教會你這個學科的知識,而是讓你能夠在跟這個知識反覆的交手中,建立起自己對於知識背後更深層的思考架構,讓你能夠在未來面對資訊的同時,都能發揮自己的理性,並且夠過過往建立的心智結構,去做出更優質的判斷跟行動。

2. 陪伴

然而夥伴B也提到,他見過一些朋友是在大學中迷失在自己沒有興趣的學科,然而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在大學末端轉系後,竟然又進入另外一個主流價值讚頌的學校就讀,然而那個科系實際上它也並沒有太大興趣,這是否又與前者自相矛盾呢?

我認為這是能夠解釋的,事實上追尋熱情不是一時半刻就能達到的事,君不見很多人迴游半生才終於找到心之所向,我認為真正重要的是能夠對自己負責任,並且對於自己的掌握力有信心的能力,在這樣的前提下你大可自在去嘗試你有興趣的領域,失敗了也不打緊,然而這些能力並非天生所有,而是需要在與外在環境不斷地互動的過程中,慢慢擦亮出的良好特質,因此我們不能去怪罪沒有這個能力的人,若是他們在生長的過程中,從來沒有被讚頌過自己為了成功付出的努力,又從來沒有在失敗時被告知,失敗只是一種勇敢嘗試後的功績,他們又要如何培養這樣的能力呢?

因此我認為重要的不是告訴一個人該怎麼做,而是在他的身邊陪伴他,當他成功時,告訴他你為了達到成功付出的努力是如何彌足珍貴,而當他失敗時,你也能適時拍拍他的肩,告訴他失敗其實是一種勇敢的過程,不管成功或者失敗,重點是陪著她走過這段路,讓他從有點畏懼的爬行,開始願意無懼地站起來走,那時候他就能夠自己陪伴自己,自己給予自己鼓勵了。

書旅 TripBook 的一個核心價值

創辦讀書會,無非就是希望我自己能夠在反覆擦亮自己心智的過程中,不斷透過與他人對話建立自己的這兩種能力,也希望能夠帶給參與讀書會的夥伴這兩種能力,還有一起往前走的動機,讀書會不只讀書,我們也在讀彼此的心,讀出彼此脆弱而又勇敢的時刻,反覆擦亮我們的心智,願我們都能在這樣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往前走過好大一段路。

如果你願意一同成長,歡迎追蹤「書旅 Tripbook」,每週我們都有讀書會,帶著一本書,讓知識不只是知識,而是成長的加值,突破自我的原動力,若是一個人做不到,讓我們一群人一起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