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去諮商嗎?五個讓你猶豫不決的疑問經驗談(上)

Amy Li
Knock, knock, It’s Amy
Feb 15, 2021
PC:https://bit.ly/2OGQrJp

「我真的要去諮商嗎?感覺這樣是不是很嚴重、好不起來了 …」

記得第一次冒出「是不是該去諮商」這個想法時,心中隨之湧起的並不是解脫,反而產生了對於「未知」的焦慮與不安,讓當時心理狀態已經不是很堅強的我,變得更加茫然與虛弱。

在心理能量比較低落的狀態下,希望這一篇經驗分享的文章,可以讓我們更輕鬆判斷自己需不需要接受「諮商」、有什麼心理準備可以調適。畢竟,所有的猶豫與煩惱,不都是希望可以獲得能量、讓自己變得更好嗎:)

開始閱讀前,你可能會想知道 / About Me
內向者、高敏感族群、輕微社交恐懼、上台恐懼。從 16 歲因人際問題開始接受諮商,至今大約已屆十年,與近 10 位風格不同的諮商師合作過,曾嘗試電話諮商、學校免費諮商、自費私人諮商、精神科、中醫飲食調整,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希望能分享自己的經驗,幫助想改變的朋友踏出困難卻重要第一步。✎ 個人並沒有任何心理、諮商與醫學的背景,純屬諮商的心路歷程分享,有任何疑問與困難還是需要諮詢專業對象唷!

PC:https://bit.ly/3jRKcy4

Q1 怎麼判斷自己該不該去諮商?

「負面情緒是心靈的感冒」會考慮要不要去諮商,一定是因為我們遭遇到了一些事件,造成心理上的低落,而且也許你也感到有些無力?好像不是單憑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好起來」,對嗎?

像是感冒一樣,有的人抵抗力比較好,也許兩三天就自己康復了;但也有的人抵抗力比較弱、或是他等不上兩三天,必須現在就趕快好起來才能去工作 … 儘管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同,很難以單一標準來判斷,但你可以參考這三個面向來評估要不要去諮商:

1.影響到基本生活:因為心理狀態低落的緣故,已經影響你的人際、工作、飲食睡眠起居等基本生活需求不能正常運行

2.自己跟旁人都沒有辦法解決:親友持續提供心理支持,但低落的狀態並沒有大幅度改善,旁人與自己都逐漸感到無力,可能需要更專業的協助

3.已經考慮一段時間了:諮商這個方案在你心裡已經考慮許久,而且暫時沒有更多其他的方案可以選擇

你可以泡杯茶、靜下心來,問問自己第一次有這個念頭是什麼時候?已經考慮多久了?是什麼契機讓你開始思考要不要諮商?

如果你不太擅長分析自己的感受與狀態,你也可以參考網路上的各種「簡易量表」(),可以會獲得比較明確的問題清單,以量化的分數幫助你判斷是否該接受諮商。但需要特別留意,簡易量表不等於諮商或診斷結果唷!不用急著幫自己下診斷、貼上「憂鬱症」等等病症的標籤。

☞ Tips
諮商是一個長期、需要有耐心的過程,又不像吃藥打針可以立即見效,所以其實對於任何願意嘗試的人來說,我相信都是一個很慎重、很需要勇氣的長期承諾,會有擔心與害怕也都是很正常的反應。只要你認為有需要、有幫助,我認為都可以保持開放的心情嘗試看看。

Q2 諮商是不是都很貴?我能負擔得起嗎?

錢錢是個好東西 PC:https://bit.ly/3alvzzJ

儘管不像美劇裡面演得那麼誇張,但如果決定要接受諮商服務,很快會發現一個現實的問題:一對一的專業諮商,費用並不是非常平易近人(私人診所的諮商服務價格約 1000-3000 元/ hr,每次諮商約需一至兩小時)

還好,除了私人諮商診所,我們還有一些可以替代的選擇,一樣可以獲得專業心理師的協助:

◎ 如果你還是學生:

恭喜你!一般的學校機構從國小到大專都有心理諮商中心 / 輔導室,在學校的諮商服務是免費的,只要去登記申請,即可以預約服務。以我在大學時期接受的服務來說,一個諮商週期是十二次,一週一次,每次約 40–50 分鐘,到期後諮商師會評估是否有需要延長。如果你需要其他校外的諮商資源,也可以請教這些諮商師。需要留意的是學校的諮商師有可能是諮商所的實習生,不一定是已長期執業的諮商師。

☞ 優點:免費、距離近
☞ 缺點:諮商次數有限、遇案量大諮商師不足需排隊。若你的諮商時間點剛好落在學期交替前後,需要注意寒暑假可能會暫停諮商。依照教師聘任的規定,有可能橫跨到下一個學期後,你的諮商師不再續聘 / 實習到期,需要接受中途更換諮商師。

如果已經成年或是脫離學校體制,就只能選擇私人診所嗎?若預算是你的主要考量,其實你還有一些其他選擇:

PC:https://bit.ly/3b8Agfj

各類免費熱線服務: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張老師,只要打電話進去就有專人可以聆聽你的煩惱,也有如同志熱線可以聆聽專門領域的問題。唯一需要負擔的只有電話費用。

☞ 優點:免費、不需要面對面接觸有隱私、即時(很適合緊急狀態)
☞ 缺點:「講電話」對於需要眼神、面對面接觸的人來說,同理感或心理支持感能會比較不足。每通電話其實有時間上限,可能未必能完整處理你的問題。若不想留下個人資訊協助建檔,下次你再針對同一個問題打進來的時候,可能需要對不同志工重述一次問題。部分熱線可能還是會要求你留下基本資料,對隱私非常在意的朋友可能未必能完全隱藏身份。

公私立醫院服務:一般的醫院也有「心理諮商門診」可供掛號(),雖然要自付掛號費用(50–500元 / 0.5hr),但比起私人診所的費用來說仍平價許多。需要留意的是諮商門診容易與「身心科」「精神科」混淆,簡單來說,若你希望有人聆聽煩惱、透過談話與分析來改善,你需要的是諮商服務。若掛號「精神科」,可能會獲得以藥物為主的治療,傾聽的成分較少。

☞ 優點:費用平價
☞ 缺點:因費用平價、諮商師普遍不足,門診等候時間會較長。單次諮商時間較短,需要諮商的總次數可能會變多。直轄市外的縣市未必有專業門診服務,需前往市中心看診。

另外知名心理相關部落客海苔熊也有整理平價的諮商資源可以參考。

PC:https://bit.ly/3rPRxRa

私人診所:真正費用比較高昂的是這一個選項。但如果你比較不需要擔心經濟來源、或是有家人的支持,私人諮商診所可以針對個人需求做出比較客製化的服務,例如特殊領域的諮商、隱私考量、不需排隊等候等等。

☞ 優點:可以滿足個人化需求、若不適合可以馬上更換諮商師。可以尋找方便前往的診所。
☞ 缺點:費用較高、尋找合適的診所與諮商師可能要花上一段時間。非公家單位,有些可能遊走在民俗療法 / 心靈療法邊緣的診所,未必有諮商師執照且難以以法律管制,有無效果這部分要看個人的考量。

諮商並不都是難以負擔的高昂費用,依照需求的不同,也有不同的方案可以做選擇。如果你的狀況非常嚴重,建議你可以考慮把自己的身心照護放在首要位置,畢竟錢都還可以再賺,但是身心一但長時間處在低潮狀態,我們可能很難好好地返回工作崗位。

PC:https://bit.ly/2OEHSPk

確定了自己想要接受諮商試試看、也思考過金錢上的預算,但仍有些不安與猶豫嗎?

我回憶自己當初很猶豫的原因,有時候對於「諮商」躊躇不前,可能是因為自己也喪失了「想好起來」的念頭/沒力氣好起來。覺得好起來的話可能要面對更多工作、人際的壓力,還不如就這樣生病下去吧;加上家裡暫不需要我作為經濟支柱,在沒有生活壓力的狀況下,更不想振作起來了。

另外一方面,大眾對於諮商的一些負面標籤(如:很貴、神經病、沒有用)讓我擔心別人的觀感,因此卻步了。

「但是,會搜尋『怎麼辦』的文章的你,內心深處一定還是渴望著改變吧」

記得曾經有一位諮商師跟我這麼說。真正已經放棄改變的人,不會把文章看到最後;依然保有希望的人,才會去問「怎麼辦」。不想甘於「就這樣」的生活,明明知道「我值得更好的」—— 我們只是缺乏一個「去改變」的力量而已。

接下來的文章「我該去諮商嗎?五個讓你猶豫不決的疑問經驗談(下)」,讓我們再往前踏一步,卸下讓人猶豫的外在負面標籤,讓我們傾聽自己真實的需求,幫助自己做出合適的判斷。或許那時候再決定要不要去諮商也不遲:)

--

--

Amy Li
Knock, knock, It’s Amy

生活風格業任職中|大人學校友 & Bizthin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