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暖日永續節】臺灣地方原生力 創生五霸齊相聚

師大青年報
師大青年報
Published in
Nov 21, 2023

【記者黃煥穎/報導】臺師大暖日永續節系列論壇,於3月27日來到了地方創生場次。國家發展委員會將2019年定為「地方創生元年」,如今近四年過去,各地城鄉仍有一股洪流,推動在地的新風貌。本日的論壇由永續出師創辦人陳宏駿主持,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台灣浪潮協會創辦人黃琢允、臺灣青年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蔡文培,同臺師大副總務長蘇淑娟與社教系系主任廖世璋擔任與談人,希望聽眾能汲取這些前輩的深耕實踐,一同見證臺灣地方與校園創生的豐碩建樹。

圖/臺師大暖日永續節提供。

創生五霸的行動歷程

本場五位與談人各自在地方創生有著不同功績,堪於各自領域獨霸一方。陳美伶於國發會主委任內,接任了基金會董事長,以此志業視為人生的下半場,希望能好好的在臺發展地方創生。蔡文培近年持續在各校推動永續學生組織行列,希望排除環境障礙,凝聚更多議題,讓青年產生意識、行動力促成創生共好。黃琢允表示疫情導致國際貿易呈現多邊主義局勢,國家關注地方發展,城市負載力超出負荷的同時,鄉村人口流失嚴重。浪潮協會致力於成為「造浪人」,推動USR計畫,希望在變化來臨時,仍保有韌性,游刃有餘地面對;副總務長蘇淑娟致力於校內創生,在推動大學之道不遺餘力;廖世璋開立扎實地方創生的課程,學分數高達八學分,同時著有相關書籍。

創生緣起及發展脈絡

地方創生為臺灣均衡發展的藥方。臺灣近年少子化嚴重,原推估2022年邁入人口負成長,結果在2020年,臺灣就已經正式進入人口負成長的國家行列。加上高齡化問題,人口結構失衡越來越嚴重。放眼臺灣,地區發展長期以來重北輕南。中部及東部趨於經濟弱勢,北部生活容易壓力過大,整體發展不健全。陳美伶指出,各地人口與發展都平均,才是健康的地區生態。國際上日本於2014年,因為擔心部分地區「滅村」,開始積極推動地方創生。回到臺灣本土,行政院推動地方創生,則以人為本,希望壯年人口能回流故鄉,勿過度外移都市。
為何各地都有大學,但大家都想往北部發展?地方創生政策恰逢數位經濟時代來臨,政府推動Web3.0。力求不侷限於過去初級產業,以及農業創生;更希望全臺368個鄉鎮市都能打造各自的特色,將特色品牌化,藉科技作為傳播媒介,打造網路原生帶,立下新的里程碑。推動創生不能缺乏科技思維,要找出產業DNA,在各地商業型態類似的現狀下,從中脫穎而出。這個政策希望青年能在家鄉安居樂業,創造更美好生命力。廖世璋在一旁提醒,一個地方並不會只有一種DNA,一個地方也不能僅有一項特色代表。
黃琢允則明言,大學生是地方創生關鍵的一環。能投入、參與國際事務的青年,或偏鄉志工、青年里長……等等。青年們在各地落實各項專案行動,遠見推出的「人才共學組」就是例子。此外,再次強調「韌性」是影響青年能在風暴中堅持多久的關鍵能力,黃琢允認為各個議題都需要這樣的精神,所以要讓大學生能更體現社會責任,發揮溝通、創造能力,連結居民、商家,做出更多行動。

圖/臺師大暖日永續節提供。

創生行動的困難挑戰

陳美伶言及社區總體營造,迄今已推行30年。不過在計畫結束後,老師、學生相繼離開,沒有主要關係人,當時推行的計畫行動如今漸漸式微。她感嘆,沒有人永續經營,真的會非常可惜!因此陳美伶提倡,在創生計畫當中,不能僅設立短期KPI成果,更要隨國家政策,設計永續方案,來逐步滾動式修正、調整策略。她認為在地方要有使命感,否則團隊汰換率高,地方會無法留根、存活下來。
黃琢允指出,實體資源擾動足夠,開始學會使用數位、轉型等工具,更有利於創生行動。在與企業端溝通時,常常會有「代溝」、不理解的情況發生,難以說服企業共同投入行動。台灣浪潮協會扮演著幫助社會企業「看懂遊戲規則」的角色,協助企業撰寫永續ESG報告書,與社會福祉密切連結。黃琢允指出地方創生產業人口大多集中在外圍,社區關係人口跟不上政策腳步,容易產生問題。在SDGs目標中,有167個國家國門逐漸洞開。消費者消費型態轉型,就是紅利轉變,是否能吃下紅利,端看誰能掌握創生機會。
然而,地方創生在法規政策面仍有諸多限制,導致民間願意投入的比例尚低。如何從地方創生打入民間,定位更大的平臺;提供釣竿,讓民眾能取得資源來整合企劃,建構創生網路,是目前的挑戰。各地需要協力,並非只有偏鄉需要創生,所有鄉鎮市區都必須有所作為。蔡文培呼籲地區盤點、整合資源,開始招募團隊。陳美玲希望青年嘗試找尋社會痛點,以區塊鏈連結中心理念,突破同溫層,串聯官、產、學成為長期合作夥伴,使臺灣地方創生遍地開花!

校園創生實例:台大系統三校聯盟「大學之道」

蘇淑娟娓娓道來「大學之道」的成立背景。大學之道是以國外大學城為原型,臺北為人文薈萃的城市,也是交通要道,「大學之道」因此希望創造臺北城南的大學區域。計畫顧及剛北上求學的學生,可能在交通上不習慣。像是單車路權等,就需要與交通局、處媒合。加上有些學生需要在三校聯盟間往返,因此,校方為學生們建置官、產、學合作的交通道路,包含:內部河岸單車道、熱鬧商圈單車道、簡單便捷單車道。期許改變教學研究生態,跨領域研究學習,締造新的學科前景,使學生們跨出舒適圈,在一個場域內共榮互長。同時也希望學生未來能將這樣的概念,帶回故鄉推廣。而後推出的大學之道論壇,也規劃製作相關手機程式,並且配合導覽、課程與跨系合作等。使生活變成學習場域之一,履行大學社會責任,使學科合作產生變革。

「創生五霸」希望臺灣地方創生能繼續屹立不搖;學生對於文化認同有主體性,找回彼此的社會認同,開始嘗試社會設計思考,並善盡公民責任,落實權利與義務相等原則。

地方創生論壇大合照。圖/臺師大暖日永續節提供。

--

--

師大青年報
師大青年報

❝ 一份屬於師大學生的校園新聞報, 不只關心師大,也在乎你我周遭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