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成為電動車王國的機會 — Gogoro成功因素及油電車的消長分析

果殼
果殼Shell Media.
Published in
5 min readSep 15, 2018

我又來談這個主題了,因為最近電動車市場很熱鬧,Gogoro今日發布最新的keyless go軟體更新,未來手機搭載 Gogoro iQ System 5.0,電動機車也能做到類似汽車的省力體驗。

Gogoro在機車市場真正投下震撼彈,是宣布未來將延攬YAMAHA聯手展開電動機車合作計畫。究竟台灣電動車的發展趨勢如何形成,未來更要問的是汽油機車與電動車將如何交叉?台灣能夠繼續發展出新產業結構嗎?

電動車:硬體仍是王道

這陣子看到國內機車第一大廠:光陽工業推出充換電並行的電動機車計畫,軟體部分,這種充電並行模式是否可行仍有待驗證,目前依據我的觀察,我並不看好,因為收費方式複雜難懂,而且並沒有比Gogoro月租費便宜多少。而光陽推出的電動機車硬體部分,效能、車體還有性價比,也令人難以滿意,與Gogoro有一段差距。

我認為Gogoro走的最正確的一步是,雖然Gogoro真正想做的是能源供應、規劃系統商, 但是Gogoro沒有單單只做這塊。不論是被迫也好,心甘情願也罷,一個自詡為能源供應商,卻實際跳進電動車市場裡,提供給消費者一台最佳體驗的電動車。

強大的硬體,一直是Gogoro攻擊市場的最大優勢,他的馬達、他的穩定度一直是其他電車廠無法比擬的,而現在配合Gogoro密集的交換能源系統,無疑是增加了一搏的籌碼。這件事情也是讓Gogoro在做能源供應這塊越發得心應手的主因。

油車與電車的最後拉鋸

一個成功市場新進者,他的銷售曲線總是從3%的冒險嚐鮮型消費者,然後開始打到16%的前期消費者,第三階段才是在意CP值、或是不習慣改變的54%中期多數受眾。

電動車產業成爲世界趨勢已經很明顯了,值得驕傲的是,幸好台灣是個不錯的新創實驗室,能夠培育出具備競爭力的公司跟上這波的浪頭。

就舉最近我們看到令人驚訝的消息:一是台灣市占第一的電動機車品牌,另一個是台灣前三大機車品牌,YAMAHA與Gogoro的合作,包括電動機車的產品開發、委託製造以及電池交換系統的使用,雙方預計今年內簽署正式合約。

從目前Gogoro所處的市場地位、未來發展性來看,Gogoro的銷售曲線進程,已經快完成第二階段前期消費者的開發,邁向第三階段:成熟市場及一般消費者。此外,不僅是一般消費市場,Gogoro也正在朝商用市場作切入,例如郵差車(Gogoro 2 Utility),成效如何仍有待觀察。

不論是消費型、商用型輕重型機車市場,看到的是電動車不斷侵蝕油車的既有大餅,整個過程其實短短不到五年,中間不見汽油機車業者有力反擊,只是觀望,期待別人失敗。最後趨勢顯現了,開始慌張,卻又提不出未來藍圖,只採取些微降價策略因應,然後一切照舊,按照時程、淡旺季發佈了無新意的新車,然後看著市場逐漸改變。

生態圈的建立:換電式能源供應逐漸被接受

「目前雙北市平均每月電池交換次數高達近 28 萬次,為全台灣使用率最高的地區。」 — Gogoro 營運副總潘璟倫表示

從台灣機車消費者角度來看,我預估未來五年內交換電力系統仍會是台灣電動機車市場的主流,理由有三:

  1. 使用情境因素:據統計,台灣七成機車族使用方式為短程(約每月里程400公里以下)代步,縱使電力能提供路程較油車短,需要換電的頻率也不會過高,因此換電的不便利性痛點對多數人而言不會過於明顯。
  2. 環境因素:台灣都會區的居住型態不適合在地下室或一樓充電,在大樓或是住商混雜的區域,充電設備難以大量擺放,更難想像每天背著電池上下樓上下班,使用上有很大的不便。相信在快速充電技術未普及前,充電至多是應急的替代手段。
  3. 業者投資廣設換電站:再來是最關鍵的,Gogoro做了其他人不願意做基礎工程— 砸大錢廣建電池交換站

“目前全台已有超過 700 座的電池交換站,年底預計新增至 1,000 座,以平均每天建置兩站的速度增加。” — Gogoro於今年8月10日宣布

這件事情為當初所有機車業者對換電式系統卻步的理由,因為初期資本投入過於龐大,工程成本高昂,問資金何時能回收卻兩眼茫茫,沒有人敢賭這把,除了Gogoro。

現在看起來,他似乎賭對了,如今在台灣都會街道上,電動機車已隨處可見,在加油站裡也能看見掏出兩顆大電池,看著機車騎士將電池插入、拿出換電站,並放入機車內,在飄然離去,各個手法熟練,處之泰然。

這個場景在世界上並不多見,

或可以說台灣是第一個真正把交換式電動車系統建立、並普及化的地區。

未來值得觀察的是,這套系統模式,能否串連台灣既有機車產業,並培育出電池、能源管理系統廠商,進行全面整合,最後做到整廠輸出,不僅是亞洲盃,更要去打國際盃,並成為台灣產業升級的亮點之一。台灣如果希望培養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電動機車產業,現在時機已經出現。

然而,當未來電動車成為趨勢,另個麻煩是:電從哪裡來?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拍手1-10下。
如果喜歡閱讀關於媒體的反思,請幫我拍手10-30下。
如果單純喜歡我的文字,希望看到更多的話,請幫我大力拍手30-50下。
也請記得 Follow 果殼Medium: 果殼
FB:果殼 Mr.Shell
讓我們與你分享更多好文章
更歡迎你在文章底下留言,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跟你討論或聊天!

--

--

果殼
果殼Shell Media.

Blockchain哲學家| 寫出觀點,看到對話,找到果殼。| 法律諮詢、合作請至果殼臉書:https://goo.gl/TmwbtT | Web: https://mrshellmed.weeb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