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三年前寫下的心得,記錄了當時為什麼想轉職跟怎麼選到PM這個職能
所以為什麼想轉職?
其實就是受不了財會工作的原罪
公司組織裡所有的商業行為與結果最後都會轉成數字,收斂成一張又一張的傳票跟報表,但在溝通不夠暢通或是不這麼重視後勤作業的公司裡,財會人員每個月在結帳都會非常痛苦。
公司開賣了一檔新的產品會計完全不知道,合作廠商每次開過來的發票跟帳上完全對不起來,業務未稅價格跟含稅價格搞不清楚…
總之就是,所有營業行為的業障,每個月都會直接現世報在財會單位身上,而且畢竟是「沒有生產力」的成本單位,往往工作就是吃力不討好,其他部門的人還會覺得你有強迫症。
一方面除了會使用到不同的科目與不同 ERP 之外,不太會因為所處的產業不同而在工作上能有不同的樂趣,不管是一台汽車還是一張桌子,對我來說就是六位數跟四位數的差別而已。
在台灣財會工作的困境多到可以再獨立一篇出來講,總之結論就是真的不適合我的個性,所以決定離開這個領域。
Why not 工程師?
說實話 PM 是一個經過創業經過思考與嘗試後得到的答案,畢竟人生的方向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塗塗改改,做刪去法的過程不是嗎?哈哈哈嗚嗚嗚。
創業的時候除了寫 code 真的什麼都做,公司結束後開始找工作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學寫 code。我想知道程式開發是怎麼一回事,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機會成為一個工程師,想要,一份有尊嚴的工作。
於是我開始為自己規劃了寫程式的學習計劃,這類的資源在網路上其實有太多資源可以運用了,甚至是多到不知道如何下手的狀態。
我是選擇從網頁前端開始學起,其實寫程式本身的過程非常有趣,將自己的想法透過程式碼的編寫創造出想要的東西,而且現在的開發工具已經方便到讓我們可以很輕易地學習,並很快速的寫出一些東西,成就感來得十分立即。
但我覺得學習的過程就像是一個火苗,有沒有點燃自己的熱情是在路途中要隨時察覺的。
很幸運身邊就有非本科的工程師,我完全知道非本科工程師在這條路上會遇到的事,還有要在這條路上成為「頂尖」需要燃燒的熱情。
踏上這條路我自己覺得真的不是很難(?,但能走多遠才是關鍵,相對好的待遇跟發展性阿等等很多人轉職的原因,我覺得都無法支撐自己成為一個傑出的工程師。(恩,三年前的我覺得要當工程師,就必須要當最強的那種)
同時技術的更新速度就像是獵人考試一樣,不夠強不夠有熱情的人終究會在某一天倒下。白話一點講就是:總覺得有一天會不小心中年失業。
阿不然去當小編?
刪除了工程師這個選項,我本來最想做的是社群經營相關的工作。因為自認為自己在這方面算是比較有天分(?
因為自己還蠻喜歡分享一些有的沒的,可能文筆也還可以吧,所以自己經營的粉專互動狀況都還蠻好的,就覺得或許可以靠這個吃飯,每天想梗 po 文跟粉絲互動感覺很棒。
後來認真找了一下相關的工作,也跟朋友請教了一下,也深知一但小編成為一個工作,通常會成為文案+美編+客服的有機綜合體,而且待遇在台灣普遍不高,每天需要跟風時事,就怕有什麼有趣的梗被錯過了。像之前很有名的「一句話撩妹系列」,整個臉書玩到第三天就真的太膩了。
仔細想想,之所以可以做得這麼爽是因為我想 po 啥就 po 啥,沒有壓力沒有格式限制沒有導購,也不用去想套路想操作。或許是因為這樣才能把這件事做得好吧。加上自己經營的都是臉書粉專,然後臉書目前的觸及…好喔:)
當然小編要做的工作絕對不止這些,可能還要會下廣告,當然其他社群平台也要依照使用客群的不同切換溝通的方式,是個需要高度耐心與熱情的工作。
想還想去,還是偶爾發發廢文,接接業配看些免費的藝文活動就好了,實在不想把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變得那麼不堪。
好,終於講到 PM 了
所以最後回到了 PM 這個職業,其實我畢業後第一個應徵的工作就是網路業的 PM 職位,那時候對於這個職位在幹嘛其實沒有很清楚老實說。還記得面試前有一份紙筆測驗,面試官看完只笑笑地跟我說這份工作我現在可能沒有辦法勝任,但還是非常暖地告訴我想要成為 PM 或許可以往哪些方向做努力。
沒被社會摩擦過加上自己臉皮又薄,經不起被拒絕的自我懷疑,最後選擇回去自己擅長的賽道,然後就這樣回去做老本行了。關於後來的故事可以參考這篇,總之一路上我一直在跟 PM 這個職位擦身而過。
就像是這世界在考驗你夠不夠想要,而我總是試探性地向前傾了一下,卻不曾鼓起勇氣邁開自己的腳步。
在當下會決定往這個職位發展主要的原因是,其實已經很清楚自己不要哪些東西,所以我絕對不能走回頭路。剔除掉幾個可能可以的幾個選項(工程師、小編等等的)後。加上創業的過程中,我一直覺得 PM 在做的事情蠻有趣的,加上我覺得自己好像還算是個會溝通的人(?所以覺得這是一個可能可以認真去嘗試的方向。
當然我也完全有心理準備,實際的工作是有很大的風險會跟我想像的不一樣啦,但至少至少,這是在創業時跟後來自己找資料來學習時都覺得很有趣的一個職能。
如果現在得一定往前的話,我想最好的方向就是這個了吧!
於是開始了接下來三個多月轉職 PM 的心累旅程。
好,以上是三年前就寫大致寫好的內容,這邊之後開始在三年前的草稿上只剩一些大綱跟完全想不起來是要表達什麼的一些句子,所以底下的文章可能會被現在的想法給影響,但對正在看文章的你應該沒差啦哈哈哈。
btw 兩年前左右跟 Denny 一起開始用 Podcast 開了個好玩的節目,在節目開張沒多久我們也聊到了我的這段經驗,多多少少也有帶到下面的內容,就統計上(? 來講好像不少人覺得喜歡,如果你覺得好奇(或是懷疑,也歡迎你來聽聽看。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這段期間簡而言之就是我的面試洗臉之旅,也是我人生中請求最多人幫忙的一個階段。對於一個臉皮超薄的人來說,讓我深刻明白到一件事:
有需要幫助就要開口說,不然別人永遠不會知道,而人本來就是因為其他人的存在與需要才有活著的意義,不要害怕開口求助。
中間還是有收到幾個財會相關的面試機會,客觀上來說都是好工作,我覺得轉職最難的就是在一直失敗的時候,有人提供你一個很棒的撤退方案。我不敢鼓勵任何人拿或不拿,但永遠要知道你只活一次,如果你跟我的年紀相差不遠,幸運的話我們的人生應該都只過了三分之一左右。
那種可以輸掉全世界也在所不惜的勇氣只會越來越難拿出來而已。
寫到這邊我想補充一件事情,我覺得我一直都是撞到牆學到教訓然後修正,逐漸才慢慢知道這個世界,這個社會,是怎麼一回事,該如何在這樣的遊戲規則中找到一個舒服的位置待著。我覺得自己已經很幸運,我十分感恩,這樣的體悟很寶貴,因為是自己切身試出來的。
但,我不覺得所有人都要經歷所有這樣的事情,當然每個人都逃不過焦慮困惑跟自我懷疑,但有很多方法可以讓你踩著前人經驗少走點冤枉路,或至少正在看這篇的你已經知道:或有這樣的心情跟狀況是非常正常的事。
光這點就很夠了。
有時候看有些同年紀很厲害的人,我覺得他們在關鍵的時刻都十分會做選擇,而如何做出那樣的選擇,跟他的眼界有關。這有可能是家庭背景、受到的教育環境,周遭同儕學長姐等,導致他們能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站上你花了幾年的時間才找到的那個起點。
當然我從來不否定這幾年的際遇,很深刻地在二十幾歲留下活過的軌跡。但我不會跟你說,所有人都應該要自己摸索,好好地跌倒,這樣才是青春什麼屁的。
所以,好好地利用身邊一切的資源提早去認識這個世界吧,我們跟同儕間的競爭從來就不是單獨一對一,是彼此背後所有支援的加總。當然寫出這些不是拿來回頭怪罪自己的出身或是拿來合理化自己停滯的藉口。
一定有很多的「風景」是一路順遂的人看不到的,這就是人生有趣的地方。要怎麼把這些明信片擺在對的地方上轉成優勢,是我們能做的。
現在馬上意識到這件事,就能努力去找到資源讓自己少犯點錯。讚啦!
(你的樂觀專念大師已經上線
回到面試,我覺得不管哪個職能,在轉職時多面試都是好事,我一直覺得先去面一些很鳥的公司是不錯的練習,一來沒有得失心,二來 offer 通常爛到無法接受,完全沒有負擔,還能當成去好公司面試的養分。
很幸運在這期間透過朋友的推薦獲得了一個很不錯的面試機會,現在回頭看我覺得我的表現對應到職能的要求被刷掉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當下因為相談甚歡,回到家還寄了感謝信跟面試我自己分享內容的一些補充資料。
認真的人就輸了。
面試的人說大該一周後會有通知,等待的過程中我也無心思繼續投其他的公司,當時自認為目前有面試機會的公司都不會比這間來的好。當自己開始全面擁抱這個想法就是悲劇的開始。
兩周過去,無法再繼續等下去的我忍不住寄了信詢問。然後隔天,收到了感謝信。當下那個情緒的反彈是很大的,就好像自己不值得得到最好的一樣,厭惡感自我懷疑什麼負面的情緒一瞬間炸開。
中間還有很多成為面試養分的公司,當然我看不上對方,對方也完全看不起我哈哈哈。(沒有一間有進到下一關) 也遇到各種奇奇怪怪的事情,被感受到完全地不被尊重,同時也讓人覺得自己沒有價值。
而從那時到現在,一直都很殘酷的事情就是,以 PM 這個職能來說,大多都只想找有經驗的,就算退一萬步不管產業,願意想從實習生開始做起,公司搞不好更願意用一些學歷漂亮、社團經驗猛炸、比我們單純又熱情、正在利用寒暑假有效率地找尋人生方向、有規劃又有遠見的大學生。或是已經有好多年經驗,但願意為了更好的公司,為了喜歡的產業或是更工作生活平衡的環境,放棄累積的資歷跑來搶 Junior 職位的老鳥們。
有時候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對手是誰?有多少人?反而是一件好事。
要說這樣痛苦的循環最後怎麼結束的?其實發生得很突然,我應徵了一個是PM 職位且產品我很有興趣的公司,但我完全不符合 JD 上的要求,但我還是投了,而看到履歷的主管非常願意跟我聊一聊,最後拿到 Offer。中間沒有太多刻意的準備,我造著自己的想法做作業、講自己的故事給面試我的人們聽。
整個轉職的過程,我就只拿到一個 Offer,一切就好像,本來故事就是這樣安排的一樣。
面試這件事本身就是際遇、緣份。是個我一直覺得在一分鐘內就會有結果的事件。而運氣這件事,我覺得是我們看不見、無法掌控的所有變因的總和,所以我們或許能盡力做好每一件事,讓它悄悄地去改變那些我們無法掌握的事,最後讓運氣,促成一件好事的發生。我想再次感謝當年收留我的主管,給我機會踏上這條路。
雖然這一直被我看做是很靠緣分的事,但在準備的過程中自己能掌握的事情還是不少,所以還是得盡全力做到自己能力範圍的最好。修履歷、研究面試公司的產業、上 PM 的相關課程等等的。
剩下的,在那些慘痛的經歷後,我習慣平常心,畢竟人資連按照約定的時間通知你面試結果,這麼基本人與人之間信用的事情,恩,都跟進口的壓縮機一樣稀少了,所以真的看開一點不會錯。
同時也感謝那些真的78到不行的面試經驗,這份怒氣跟不服輸的想法在往後的三年推了我很多次,是在那些困頓中不可或缺的燃料。
以上,算是完成了三年前早該寫完的一篇文章,也是我當 PM 的起點。
(以劇情走向來說,目前才剛推展到哈比人剛拿到魔戒要出發而已啦,接下來的這三年真的是吼…等我啦!我會把它紀錄下來的!)
最後,關於一些大哉問的想法
有點厚顏地附上我自己對於這些常見問題的想法,主要是最近有幸被一些朋友請教,想說整理起來之後就可以偷偷地複製貼上,或是直接貼這篇文章給他們看就好,讚讚! (客家人計畫通。
- 當 PM 需要哪些人格特質?
→ 我覺得很多坊間分享適合當 PM 的人格特質其實多半都蠻看狀況的,
所以我自己一直都覺得沒有什麼個性是所謂的「很適合」,反之亦然。
舉個例子: 大家常說的 EQ 高,在職場上發脾氣當然是不專業的表現,但是否要將所有的壓力與情緒一肩扛起,有時候是一個路線選擇的問題,怎樣來說對團隊(當然還有自己)是好的,其實是個大哉問。所以只要整個團隊運作起來是順暢無礙的,那我覺得就是適合的特質啦。 - 所以到底有沒有所謂「適合當 PM」的特質?
→ 好啦,硬要說我覺得就兩個,但這應該是所有職業都適用的特質,但可能,在 PM 這個職能上會有更大的影響就是了。
i. 負責任:雖然很老套但我不覺得有多少人有做到的特質,具體一點來說我覺得負責任的人應該要能做到兩件事:1. 別人交代給自己的事情不需要別人再提醒。2. 就算不是自己的職責,如果負責的事情可能會被影響或是主動去影響其他人即將要執行的任務的話,能主動向分享對方一切你知道的必要資訊與潛在風險,並延伸任何必要的討論與會議。
ii. 講人話:一樣老套,但一樣的事情自己要能針對談話者的不同去調整內容,把一件事情講得很難很複雜,讓人完全聽不懂叫賣弄,真正的強大是讓對其完全一竅不通的人也能略知一二。 - PM 有需要會寫(懂)程式嗎?
我覺得看公司,但多半應該是不需要會寫啦,應該。但有一個有趣的分享是,在面試時如果懂這些多半是有加分的。哪怕應徵進去之後完全不需要寫任何一行 code。不過在開發面懂得越多在跟工程師的合作上都會是有幫助的。所以有興趣的人去專研我覺得多多益善。這就好像升學考試吧,懂三角函數可以多得好幾分,但考上之後多半的大學科系都用不太到這樣。 - 做 Product 好,還是 Project 好?
關於這兩者的差別我就不贅述了,但我覺得如果不是真的超大分工超級細有超多資源的公司(一般來說也不太可能一轉職就進去啦),多半那個界線其實都蠻模糊的:Product 很容易有天突然發現自己好像這幾個月都在做 Project 是很常有的事,但是反過來會不會我就沒有經驗了。我覺得在這個階段不能說掛的職稱不重要,畢竟在履歷的呈現上第一印象可能還是有點差異,但真正重要的事情還是實際工作的內容是不是真的是自己想要的這樣。 - 轉職時去上 PM 的相關課程會有幫助嗎?
我覺得準備轉職時,能靠自己單獨努力去做的事情就要盡力去嘗試,所以多了解一些這個職業的內容,絕對能夠提升一點點拿到 offer 的機會。我在轉職時也上過,我覺得這會讓自己對於很多 PM 在做的事情有概念。但我的建議是,真正成為 PM 之後的一段時間再去複習那些課程,那時候的收穫跟體悟會更多。因為 PM 日常在做的事情,從課程的內容中想像跟實際跳下去做中間有一個很大的鴻溝。你會發現很多事情在時間、資源等權衡之下會沒有辦法像教科書那樣執行,在這些時刻,你做出決定時的酸甜苦辣,都是無法從課程從獲得的,這時候再回去複習那些東西,對比自己的經驗去反思,會更有收穫。
以上,感謝自己將這些記錄下來,也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人能帶一點東西走,祝大家轉職的路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