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0 耳朵借我:專訪「吹音樂」執行主編阿哼

馬世芳
耳目江湖
Published in
3 min readJul 30, 2018

--

認識阿哼的時候,他才二十出頭,卻已是年輕世代寫流行音樂頗有見地的健筆。兩年前他應邀加入「吹音樂」擔任執行主編,大致上凡是稍微冒出了頭的獨立音樂人,無論幕前幕後,他都做過了深入採訪。若說他是二字頭世代對台港中獨立音樂圈最熟悉的文字工作者之一,應該並不過分。

阿哼生於1992,他的少年青年時代迎頭趕上了這樣的風景:台灣唱片工業徹底崩盤、獨立音樂展演場景興起、專輯式微單曲復興、兩岸音樂市場我消彼長、聆聽行為細碎分眾化、串流成為最多樂迷使用的平台、傳統媒體失去主控權。這是一個對我輩中年人而言,陌生而繽紛的新世界。而我始終覺得,這個青年世代的音樂場景,理當由他們的同輩人做出最生動翔實的紀錄和見證。阿哼,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人選了。

阿哼東西聽得多,不挑食,但出手有底蘊。行文清晰,有態度,有觀點,能看到大結構的背景,也能把故事落實在個案細節,並不流於印象派的抒情或是秀標籤的炫耀。這幾年在「吹音樂」的工作,讓他可以深入田野累積經驗,在第一線為場景做「深描」。我問他是不是有出書的計畫,他很客氣地說,「出道」才五六年,覺得積累還不夠,或許三十歲之後才會更有信心吧,但心裡當然是對寫作有使命感的。

不過他也說了:以音樂為主題長期寫作,不免寂寞。認識的前輩多半愈寫愈焦慮,覺得文字出不去,難以發揮影響。身邊同輩人寫得好的,往往加入音樂圈更前線的戰場,擔任企劃、甚至介入創作,不一定會留在這個「始終保持一段冷靜距離」的戰鬥位置。而他也始終覺得過了這麼些年,寫音樂文字一方面難以被目為認真的「作家」,另一方面又不像媒體記者好歹有個「新聞工作者」堂堂正正的身分,不上不下有點尷尬。網路媒體主編不可能不關注當下風火的話題,不可能不在意點閱率和爆紅關鍵詞,但那些又和他心裡真正最在乎的事情互相矛盾。所以,他還在一面摸索,一面試著生產出一篇篇保守地說起碼不至於速朽,積極地說足以為這個時代留下珍貴見證的文字。

阿哼在這集節目精挑細選了十多首他私心珍愛的新生代台灣獨立音樂作品,像雷達掃過原野,讓我們大致看到了當今青年世代的創作場景。對於音樂報導的期許與音樂媒體的角色,他也說了很多心得,都是幾年操練下來實實在在的體會。26歲正是邁向成熟的時刻,衷心期待這支健筆繼續寫下去,愈寫愈好。

播出曲目:

老王樂隊 / 補習班的門口高掛著我的黑白照片
deca joins / 快樂
淺堤 / 高雄
脆弱少女組 / 我知道我失去你了
DSPS / 冬天再去見你
甜約翰 / 降雨機率
大象體操 / 中途
9m88, Fishdoll / Air doll
ØZI / B.O.
BOWZ / 禁愛令
夜貓組 / 驢子
李英宏 / 慢慢地流
鹿比吠陀 / 夜絮 feat. 詹森淮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週六、週日 08:00–10:00(CST)重播。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Alian電台亦有隨選重聽服務,歡迎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