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物與民俗談台灣的文化認同—回顧2019野火文化講座

台灣這座小小島嶼上,匯集了數代人的風俗、習俗、菜餚以及台灣味,而這些組成現今台灣文化面貌的不同角色,似乎在歷史的背後,悄悄影響我們對土地的文化認同。然而,全球化工商社會迅速發展的背後,代表著傳統文化,正面臨極大的傳承挑戰。

「每個傳統文化都曾經是流行文化。」

其實,每個傳統文化,都曾經是某一代人的認知中的流行文化。不同年齡層的人們,對於「流行」有著一套自己追求中的想像。一代代人的想像疊加在一起,不正是這座島嶼上的文化發展軌跡?

文化會隨著族群遷徙而演變出不同風貌。以飲食文化來說,肉粽鰻、小西點、台式和菓子、甜不辣、酒家菜、眷村菜,到月亮蝦餅、混血台灣菜、新住民文化菜色等,不同食物的移入、擴散、變體、風行,皆代表著在同一片土地上,有著不同時代、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

「最好的推廣是傳承。」

要建構出自己從哪裡來的認同,就必須向回追溯文化的源頭。傳統文化代表著這塊土地上,所經歷的不同時代、所孕育的不同特色文化、所發生的族群分裂與融合,太多不同面向的蛛絲馬跡,隱藏在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連結。傳統文化的傳承,能夠幫助我們更認識這座島嶼、更認識自己族群的文化,也更能夠建構出群體的文化認同。

文化雖然會隨著時間不斷產生變動,然而台灣正是一座兼容並蓄的島嶼,匯集西太平洋的各式文化,也擁有獨一無二的文化發展軌跡。台灣絕非單純繼承正統中華文化的華人國家,而是擁有璀璨的多元文化,以及四面八方匯聚、所孕育而生的獨特「台灣文化」。

下次,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我是台灣人」之前,還須先意識到自己所承襲的台灣文化是多麼迷人、且足以令人驕傲說出「我來自台灣,我們擁有美麗的文化」。

--

--

政大野火陣線 NCCU Wild Fire
政大野火陣線 NCCU Wild Fire

我們是政大野火陣線,2012年始,以台灣主體意識為出發點、台灣獨立為理想,堅持參與並關懷各類社會議題。